欧洲人为何偏爱小型车?


  小型车在中国不那么招人待见,说好听点是“经济型”轿车,说难听点就是廉价轿车。但在汽车的发源地欧洲则不同,这里是小型车的天下,最少有贵贱之分,紧凑型的高尔夫轿车被视为无阶级轿车,其用户下至蓝领工人,上至皇亲国戚,而奔驰、宝马、奥迪这样的豪华品牌也生产和销售紧凑型和小型车。这在欧洲以外的市场上是极为罕见的。以2010年为例,在中国市场上,销量前10名的车型中有8款是车身长度在4.4米左右的紧凑型轿车(也叫A级车,或中级轿车),1款是车身长度在4.7米左右的中型(也叫B级车,或中高级轿车),车身长度在4米左右的小型车(也叫A0级车)只有1款;而在欧洲市场上,销量前十名的车型中紧凑型轿车和小型车各占一半,小型车总销量大于紧凑型轿车。为什么欧洲人偏爱小型车?记者试图在奔驰公司最近举行的中国媒体欧洲市场考察和小型车试驾获得中寻找答案。

  罗马是奔驰麾下的微型车品牌smart在全球销量最大的市场,1998年以来在这里累计销售的smart已突破10万辆。在罗马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三、四辆smart扎堆停在一起。为了使罗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尽可能保持原貌,这里的所有建筑是不能轻易改动的,街道基本保持了中世纪的格局,对于现代汽车社会来说显得拥挤,自然也就成了小型车的天下。Smart作为身长只有2.7米的微型车,在这样一个拥挤的城市中无论是行驶还是停车都游刃有余,甚至可以横着停在一个狭小的车位上,所以成了罗马人的最佳选择之一。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个小,还因为smart的可爱造型,毕竟,意大利人以酷爱造型设计而闻名于世。

  罗马曾是欧洲各大城市之母,如今则是传统风格最极端的代表,其他欧洲城市也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各自的传统风格,所以,欧洲城市古老而相对狭窄的街道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对车型大小的选择。中国虽然不那么讲究保持城市的传统风格,但密度极大的人口决定了交通拥挤、停车难注定要成为大问题,而车辆小型化和紧凑化(让小级别轿车能够容纳大级别轿车的高科技装备)则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选择。

  问题在于观念。欧洲人视低调和节俭为美德,是所谓“贵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张扬、挥霍而缺乏修养的暴发户在欧洲早已成为历史,后来成了欧洲人嘲笑美国人的把柄,如今也最为欧洲人所鄙视。所以,在欧洲开一辆紧凑型或小型车并不掉价,一辆大型豪华车或超级跑车与普通品牌轿车停在一起也见怪不怪。全球三大豪华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都有自己的紧凑型轿车,加上其他一些豪华品牌的同级轿车,占整个紧凑型轿车市场的比例高达30%。以奔驰A级车为例,首创了“三明治”式的车身设计,虽然车身长度不过4米,与小型车相当,但却能在保证车辆碰撞最高安全指标的基础上拥有紧凑型轿车的驾乘空间。

  车身短小不仅适合在拥挤的空间中生存,而且重量较轻,可降低油耗和排放,这一点也很符合欧洲人节俭、环保的主流价值取向。奔驰A级1997年问世以来,已累计销售了170万辆,但主要是在欧洲。在道路宽大且习惯于挥霍能源的美国,紧凑型以下级别的轿车并不吃香,奔驰A级干脆拒绝进入这一市场,而奥迪A3和宝马1系也是由于近年来油价高涨和减少排放的压力,才得以开始在这里开拓高档紧凑型轿车市场,美国豪华车市场的霸主雷克萨斯也推出了自己的紧凑型轿车。

  在中国,汽车的人均保有量虽然很低,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大城市的交通乃至轿车油耗和排放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在这种背景下,重点发展紧凑型以下级别轿车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目前,奔驰、宝马和奥迪的紧凑型轿车都已经在中国上市,奔驰还引进了smart品牌的微型轿车,雷克萨斯也准备引进紧凑型轿车,但高档紧凑型轿车的比重还微不足道,小型高档车只有MINI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