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的抠门与大方
晏老是在成都走的,但是,他绝对大多数时间,却生活在重庆。在重庆的悬坛庙、爱丁堡和江北商圈等地,都留下他的足迹。晏老说,“我是一支候鸟,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都去过,但重庆才是我的家!”
史若飞,重庆急救中心院长,博士、重庆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也是晏老在重庆的保健医生。他与晏老过往甚密,常常他写诗,晏老在上面作画。
昨天,记者找到史若飞院长,他向我们还愿了一个生活中真实的晏济元,一个与重庆结下了不解之缘的国画大师。
自磨矿石粉作颜料,作彩画
1993年国庆后,江北一名中医找到史若飞,要他去见一个人,为这个人治病。史若飞去了,这是他第一次认识晏济元。当时晏老93岁,满头白发。晏老得的是老年肺炎,史若飞为他打针后第二天,他派儿子找到史若飞,“你打针不痛,今后我就找你治病。”
不久,晏老病情加重,昏迷不醒。从其它医院转入市急救中心重症监护室,经过几天抢救,晏老醒了。醒后他对史若飞说的第一句话是,“史医生,我不能死啊,死了啷个办嘛,我还有许许事没有做呢!”
晏老走过中国境内许多名川大山,他一身中酷爱画兰花、画子。当画重要彩画时,晏老不会用外面买的颜料,而是自己把各种颜色的矿石磨碎,用矿石粉作颜料画画,并且,在盖印章处,轻轻涂上珍珠粉,晏老说,花草原本来至大自然,我用矿石粉作颜料,在盖印章处涂抹珍珠粉,是把大自然的美丽,还原回去。因此,晏老绘出的山水画,艳丽而脱俗,是任何人无法模仿的。
在重庆的日子里,南山的兰花、悬坛庙的竹子,他都了如指掌。常常,为寻找一株花型美丽、颜色鲜艳的兰花,他要走好几次花市。到了周末,晏老最怕下雨,一下雨花市卖花人就少,晏老就不能好好选兰花。
国画大师的“抠门”与大方
尽管百岁,晏老满脑子装的是古诗古词,但是,他并不拒绝学习新生事物。他给后人提词,“发展才是硬道理”“家和万事兴”。
一次,有商人找他写字,商人用当时最好的宣纸作为写字的报酬。字写好了,商人要拿走晏老的字,晏老一手按住自己的字,一字一句对商人说,“不忙,宣纸价和我的字价,我们各算各。你不能充抵”。说得对方一阵脸红。最后,双方真的各算各。
又一次,乐山一家名寺负责人想要索取晏老的字画,晏老答应了。但是,当字画写好后,晏老与对方讨价还价,寸步不让。对方不理解,认为一般来说,送寺庙的字画不应当收费。而晏老却回答,“你们在收门票呢,我为可不能收费?”
但是,晏老也有大方的时候。
上个世纪30年代,晏济元与张大千、何香凝等知名爱国人士一起,为抗日救国捐献了大量字画。在抗美援朝和5.12四川地震中,晏老再次拿出百余幅字画,捐赠给国家。前后几十年,晏老和家人都记不清楚究竟捐赠了多少字画,只大约估计,捐赠的字画大约在数百万元以上。每次捐赠,晏老总是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晏老说,要捐就捐最好的,这是给国家出力呢。
2008年5。12大地震后,晏老被史若飞接到了重庆。在市急救中心,记者采访了晏老。当他从报上看到重庆晨报为灾区组织了一批又一批救援物质运往灾区后,非常感动,立即提笔,为记者写下了“感谢晨报支援灾区”8个大字。时间是2008年5月17日。
一次,史若飞想要一幅名人书法,晏老告诉他,“我有这个名人的字。”几天后,史诺飞再到晏老家吃饭时,晏老真的拿出这个名人的字给史若飞,史若飞问晏老,“好多钱,我给你。”
晏老生气了,“你如果要给钱,我就把字撕了。我得字都没有收钱,怎么可以向你要钱?
晏老的终身遗憾
晏老写字作画最好的时候,是上个世纪80-90年代,那是他的黄金时代,每天,每月,佳品频出。他自己也认为,“这个时候,我最得行!”
然而,晏老一生中也有遗憾。他的最大遗憾是,这辈子没有到台湾去办画展。晏老在日本、北京、深圳、上海、成都等全国许多地方都举办过画展,每次都非常成功。上个世纪30年代晏老和张大千在日本办的帝国画展,只有他和张大千得奖。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没有到台湾办画展。一来因为年龄太大,成行困难,二来作品太多,如何运输,储藏等等都是难题。
生活中的晏老非常随和
晏老在生活中,非常随和。他喜欢到超市购买并保存各种小刀,不要名牌。晏老喜欢吃红烧肉,史若飞到上海开会,在一家海内外非常有名的餐厅吃到一种红烧肉后,立即打包为晏老带回重庆,端到晏家时,红烧肉还是热的。晏老好高兴,一顿便全部吃完了。
在医院住院,老人希望史若飞随时陪他,而史若飞是医院院长,非常繁忙。两天不见史若飞,晏老便大起嗓门到处质问,“史院长跑到哪里去了,为啥把我放在医院又不管我!”第二天,史若飞来了,晏老知道冒失,又主动向他道歉。“史院长,我错了,下次不吼你了。”
上个世纪90年代,全国政协一名委员在北京的政协办公室发现一幅晏济元的巨作,但晏济元三个字用黑框框起,表明他已离世。这名政协委员把画买下,回渝后带给晏济元看,晏济元不仅没有责难他,反而送他自己的另一幅杰作。并感谢对方帮他找到了与郭沫若同画作品。
图为晏济元为本报题词。
文/图 本报记者罗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