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度市场前热后冷,也让基金应对不及。10月在全球通胀推升下A股的单边上涨为多数欣喜,然而,随之的紧缩货币政策则迅速叫停市场涨势,通胀及超预期的通胀调控成为影响4季度市场的主要因素。对于基金而言,行动是否快速,保持周期股和消费股的平衡成为影响基金业绩的关键。
而就四季度业绩影响因素来看,仓位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不容忽视的是,与7月上涨期间基金仓位分化不同,四季度基金仓位集体飙升。而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下,“成也仓位,败也仓位”,10月行情让基金业绩随仓位提升,而在季度后期同样加大了业绩风险,从而使得季度基金难超大盘。
毫无疑问,通胀调控政策成为影响后市运行的主要因素,直接影响基金仓位变化。另外,弱市下投资者因素也会对基金仓位有一定影响,如果震荡市场持续,基金可能被动下调仓位。而从基金季报策略来看,多数基金仍看好未来市场的确定性成长,但是对通胀的不确定预期也心存谨慎,后期仓位仍存变数。
后市乐观看好致基金集体高仓位
四季度市场是一个通胀引发的高涨-降温的过程,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对于基金,意味着对市场的高度敏感和灵活应对才是提高相对获益的根本。10月开始金属、有色、煤炭领涨,几乎是单边上涨态势下,除了周期性银行、煤炭配置较高的蓝筹风格基金外,多数基金明显踏空,顺势加仓成为多数基金被动选择策略。而在11月中旬之后,在愈演愈烈的通胀环境下,央行连续准备金上调、首次加息等应对通胀政策,对股市形成直接利空,流动性的抽血开启市场资金面紧张局面。而多数基金基于基本面的支持对后市仍较乐观,对通胀给市场的负面影响有所低估。
对于基金而言,10月快速单边上涨的蓝筹行情的虽然出乎预期,但是,多数基金仍被动增仓以提高收益,体现在仓位上,10月集体仓位达全年最高(如图1)。其中业绩差别主要在于进入时机的先后,蓝筹风格为主的基金业绩增速较快,而后期被动加仓基金略微逊色,而未积极参与蓝筹行情的基金短期业绩落后。
而在11月中旬之后基金业绩明显分化,其中组合结构对基金业绩影响居前,仓位因素略有下降。面对市场趋势逆转,多数基金选择仓位微幅下调,其中以低风险的偏债基金最为明显,而偏股方向基金则相对较弱,保本、偏股混合基金在季末仍有小幅加仓(图1)。其中,风险偏好成为影响基金仓位的主要因素。
显然,季度末期基金仓位的微调并不改变四季度整体高仓位的事实。其原由一方面在于基金集体对后市心存乐观;其简单逻辑是对2011年经济增长的确定性预期以及全球经济复苏明显好于预期,进而认为2011年市场表现会明显优于2010年市场。于此同时,基金认为无论从估值和基本面来看,市场都不具备较大的下跌空间。另一方面,在十月追高进入后,快速的市场变化使得多数基金仓位调整困难,其原因是市场变化迅速和通胀的超预期,而基金本身短期内较难进行快速的仓位转换。与其经济的确定性增长,基金宁愿舍弃短期的业绩波动。而实际上,期望所有基金快速组合调整和仓位调整也不现实,这是中小型基金公司或者中小规模基金的专利。
表1.4季度基金仓位变化
基金类型 | 股票仓位 | 较上季增减 | 债券仓位 | 较上季增减 |
指数基金 | 95.27% | 0.92% | 0.91% | -0.33% |
股票型 | 87.43% | 2.95% | 4.76% | -0.28% |
分级结构化基金 | 86.23% | 0.78% | 5.10% | 4.04% |
偏股混合 | 81.66% | 2.75% | 10.05% | -1.35% |
封闭式股票型 | 76.87% | 1.34% | 20.84% | 0.71% |
配置混合 | 70.92% | 1.78% | 16.10% | -0.23% |
特殊策略基金 | 68.50% | 1.23% | 14.48% | -2.21% |
保本型 | 29.86% | 4.71% | 67.46% | 0.26% |
偏债混合 | 22.36% | -7.78% | 70.07% | 5.49% |
债券型 | 11.37% | 1.97% | 87.89% | -2.97% |
数据来源:徳圣基金研究中心
说明:1、指数基金剔除建仓尚未完成的基金。
2、仓位平均值为统计基金的简单平均。
图1.近两季主动型基金分类型测算仓位变化图

数据来源:徳圣基金研究中心
说明:每周仓位测算数据采取简单平均。
中小型基金加仓迅速规模提供调仓便利
基金公司方面,与三季度风格分歧导致基金差异化的仓位策略不同,四季度基金仓位策略以集体加仓为主。其中尤以两类公司最为突出,一类是前期仓位较低,有较大的加仓空间,一类是中小型基金公司,规模较小,调仓成本较低,操作相对灵活,为这类基金波段操作有较大的空间。前者如嘉实、华宝,后者如民生加银、金元比联、信达澳银等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加仓幅度最大,平均加仓幅度达10%以上(表2)。
反映在业绩上,中小型基金公司无疑成为四季度甚至全年业绩之王,其中灵活的仓位操作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使其在今年市场更占优势。如信达澳银、民生加银等旗下基金都取得前30%的较佳业绩,整体由于大规模基金公司,突出的如华商更是取得年度冠军。
表2.基金公司旗下主动型基金仓位增减前十后十
基金公司 |
基金数量
|
仓位增减
|
民生加银基金
|
3
|
20.87%
|
金元比联基金
|
5
|
16.58%
|
信达澳银基金
|
4
|
13.16%
|
嘉实基金
|
13
|
12.36%
|
中欧基金
|
4
|
12.17%
|
华宝兴业基金
|
8
|
11.07%
|
诺安基金
|
7
|
9.84%
|
诺德基金
|
4
|
8.06%
|
浦银安盛基金
|
3
|
7.83%
|
华商基金
|
4
|
6.79%
|
国投瑞银基金
|
8
|
-13.73%
|
华富基金
|
4
|
-7.81%
|
中邮创业基金
|
4
|
-6.03%
|
银华基金
|
10
|
-4.69%
|
华泰柏瑞基金
|
5
|
-4.43%
|
中银国际基金
|
7
|
-4.06%
|
国海富兰克林基金
|
5
|
-3.95%
|
申万巴黎基金
|
6
|
-3.24%
|
天弘基金
|
3
|
-2.98%
|
万家基金
|
4
|
-2.45%
|
数据来源:徳圣基金研究中心(www.dsfof.com)
说明:1、数据剔除指数基金、QDII、货币、债券、保本等,仅保留股票方向的主动型投资基金。
2、仓位平均值为统计基金的简单平均。
结论:预期仓位适度下降结构性调整会优先于仓位
可以看出,10月快速上涨的蓝筹行情对四季度基金仓位影响重大,整体提升了集体仓位水平。但是,仓位高低并不意味着基金的绝对盈利,尤其是在季度后期连续的紧缩政策下,及时反应调整仓位或者调整结构基金在季度业绩上表现明显好于未作调整或者调整幅度较小。
未来一季度,随着紧缩性政策的加强,季末高仓位会随着市场表现的强弱有所改观,但是仓位下调的幅度不会很大。其原因在于,基金对后市经济看法仍未有较大改变,最多仍是出于回避短期风险的需要。另外,从市场现状来看,在经过1月以来的连续弱势下跌之后,基金减仓的成本已大大提高。
如果基金整体仓位下调的空间有限的化,结构性调整可能会成为多数基金的选择,尤其是在相对抗跌的周期股和未来确定性的高成长股之间的平衡。例如偏向于成长股的基金可能会增加组合中相对抗跌的周期股,而周期股为主的基金,增加确定性的高成长股也会大大提升其阶段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