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分拆狂想曲


    马云最近很“烦”也很激昂。不只是因为支付宝的事情闹得他里外不是人,也不仅是他在日本与软银董事长孙正义的欣然一抱,更是因为淘宝一分为三之后“大阿里战略”架构的清晰化,这就是马云一心追求的商业理想:阿里提供给你水煤电一样的便利条件,让天下不再有难做的生意。现在,他几乎看到了理想的“雏形”。

  6月16日早晨,马云写下了这样的“狂人”随笔:“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赵家的狗又叫起来了。狮子的凶心,兔子的怯弱,狐狸的狡猾。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还有七八个人,交头接耳地议论我,张着嘴,对我笑了一笑。我便从头直冷到脚跟,晓得他们布置都已妥当了。我可不怕,仍旧走我的路。”

  从大淘宝到大阿里

  6月24日,镜头里的马云和孙正义,拥抱在一起,继而转身面对人群,高兴地竖起了大拇指。马云继续担任软银董事会董事,孙正义笑得很坦然。有人打了一个比喻:这就像一群人围着俩下棋的,旁边观棋的众人快狗急跳墙了,俩下棋的不言语,正下得欢。不管此前“俩下棋的”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挣扎,最终他们愉快地握手言和了。

  马云曾说过,“雅虎问题容易解”,但与孙正义的问题“不仅仅是利益问题”,“有对员工发展的看法原则问题,所以谈判最终落在对未来、对员工和对社会股东的原则问题上的难度。”6月16日, 正是一个关键节点。

  这天,是马云与胡舒立围绕支付宝股权纠纷一事短信激辩之后的第三天。中午时分,马云给所有阿里人写了一封内部邮件,随即告知天下:淘宝分拆成三家公司,均依总裁加董事长的机制运营。一淘的管理团队由总裁“东邪”吴泳铭领衔,汇报给一淘董事长彭蕾;淘宝网的管理团队由总裁“三丰”姜鹏领衔,汇报给淘宝网董事长陆兆禧;淘宝商城的管理团队由总裁“逍遥子”张勇领衔,汇报给淘宝商城董事长曾鸣。“苏筌”戴珊负责领导技术和公共服务支撑大平台,全力支持各公司的业务发展,直接汇报给集团CEO马云。

  表面上来看,淘宝只是将一个公司分成了一淘网、淘宝网和淘宝商城三家公司,对一个要求快速发展的公司来说,如此化整为零的做法是很正常的架构调整。但这不仅仅是淘宝的一次分拆,而是阿里巴巴集团的一次战略调整。就像马云自己在邮件里所强调的那样:“为了更好适应今天行业的快速发展,集团决定提升‘大淘宝’战略为‘大阿里’战略。”

  此处蕴含着一个更大的背景,即:传统企业开始大面积地转向互联网经营。仅以深圳市为例,截至去年底,该市注册的电子商务公司就达3700家,每年新诞生的电子商务企业数量在300~400家。另一个可参考的数字:去年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达9200家,同比增长21.3%。一个很明显的现象,随着内需的展开和企业的转型,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使用电子商务来服务客户,他们需要的支持和服务也是今非昔比了。

  阿里巴巴必须网住这样的机遇。2009年马云抛出的“大淘宝战略”建立的只是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网购生态系统,现在情况显然发生了变化,最新的机遇来自于传统企业,以及层出不穷的新购物模式。所以,马云在邮件里这样说,“‘大阿里’将和所有电子商务的参与者充分分享阿里集团的所有资源——包括我们所服务的消费者群体、商户、制造产业链,整合信息流、物流、支付、无线以及提供数据分享为中心的云计算服务等,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基础服务。”或者可以这样说,阿里巴巴开始从消费者这个环节,向整条产业链延伸、覆盖。

  在整个“大阿里”架构中,有两个关键的环节,第一个便是一淘网,它是消费者购物的入口,去年11月份淘宝网正式对外测试了其“开放搜索(Open Search)”功能,自此一淘可以全面开放全网的抓取结果,令用户通过一淘网搜索到全网的商品。用户在搜索结果中点击相关商品的链接,可直接访问合作商家自建的独立购物网站页面,并使用淘宝网ID或支付宝ID登录、利用支付宝结算完成交易。

  如果说网页时代,百度和谷歌是互联网不可取代的入口,那么在网购时代,一淘网有望取而代之。

  第二个关键环节就是万网。万网是阿里巴巴上市公司于2009年9月以5.4亿元分两期收购得来,现在是国内拥有用户数最大的域名主机类网站,中国绝大多数域名解析都需要经过万网。去年11月份,万网开始另一项业务,即“梦工厂”计划:通过平台的“标准建站服务”,向用户提供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都统一的标准网站建设服务。这里包含面向网络零售业的“淘里淘外”以及面向工厂和贸易行业的“阿里阿外”两项建站服务。

  这是一条多么完美的产业链。一个站在互联网门外的传统企业,只要走进阿里巴巴的大门,一切都将无忧。首先,万网提供给你域名,并为你量身定制出两套网站——B2B和B2C,再通过阿里巴巴网站和淘宝商城、淘宝集市三大平台,为你对接用户,而且这些用户是已经被细分好的用户,或行业用户、或中高端用户、或中低端用户。这是一条龙、一站式服务。

  除此之外,马云还有更大的设想,即今年1月19日首度公布的集团物流战略:在全国建7个百万平方米以上的阿里大仓,再向下覆盖各自所辖区域;与此同时,目前还设在淘宝网底下的物流宝承担所有信息流的建设工作,打通从供应商厂家到阿里大、小仓直至用户之间的物流数据流。最终形成类似“第四方物流”的远景:货不动、数据在动的伟大蓝图。整个物流战略从逻辑上来看,可以囊括“大阿里战略”中所有的业务。

  阿里巴巴集团企图接管整个商业,而且架构已是如此清晰,所以马云在邮件里强调了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相信淘宝分拆能创造更大的产业价值、公司价值和股东利益。”或许,孙正义深刻理解并接受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马云不仅给了大家一个极大的想象空间,也给了资本方一个极大的利益诱饵,因为他还说了一句关键性的话:“我们不排除未来集团整体上市的可能性,让一直相信和支持我们的员工和股东们分享成果。”

  孙正义不想分享这个成果吗?

  上市的无限想象

  淘宝宣布分拆消息之后,上海家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荔扬和海尔集团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宝爱,都未察觉到明显的变化。“以前业务找谁,现在还是找谁,该促销的促销,该交费的交费,一点没变。”

  在淘宝内部,也没有任何变迁的意思。“从业务架构上来讲,淘宝网内部早已经区隔得比较清楚了,所以人们各司其职即可。”淘宝网公共关系经理颜乔无法向记者分享更进一步的分拆信息,“(分拆消息)只是告诉大家,我们要这么做了,至于具体的细节还没有制定出来。”

  王荔扬与淘宝商城合作了一年多,是淘宝商城日化类目的KA客户(即大客户),上海家化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需要每年向淘宝商城交纳总销售额的3.5%作为服务费,其中已包括给消费者的0.5个百分点(非KA客户则需要交4.5%);海尔电子商务则需要按照大家电类目的KA用户交纳1%-2%的服务费。品牌商要想获得更高的规模增长,还可以买相应的广告位,而这个也需要向商城交费。

  “众所周知,商城的盈利模式是非常清晰的,只不过原来商城的规模还太小。”“现在儿子长大了,当然要分家,这样才能成家立业啊。”淘宝商城的品牌供应商一致认为,分拆就是为了让淘宝商城更干净地上市。此前,淘宝商城与C店捆绑在一起总会面临“假货”尴尬,品牌供应商在做促销时都会有一丝担心,“会不会连带着提升了那些假货的知名度?”分拆后,多少会剔除掉一些负面影响。

  淘宝商城的业绩也足够好看。去年淘宝网实现了400%的同比增长,业绩达到300百亿元量级,按平均3个百分点的服务费扣点,就有9亿元的收入,如果再加上广告收入(去年淘宝网的总广告收入已经达到40亿元),淘宝商城并不亚于当当或其他已上市的B2C网站。

  除淘宝固有的B2C平台之外,今年在上海开始运营的淘宝商超也在淘宝商城之下。当1号店被沃尔玛收购之后,淘宝商城的想象空间无形间被放大很多。

  而且,阿里集团大物流战略的物流宝,仍设在淘宝商城之下,目前正积极地圈定第三方仓储物流公司,给各类目的品牌供应商提供物流支撑,以最终形成统一、规范化的B2C物流配送标准及客户体验。

  淘宝商城的上市,似乎只是等待时机的问题。除此之外,此次拆分抑或称大阿里战略的形成,还带出了两外两个公司上市的可能性,一个是万网,另一个是一淘。

  万网的商业模式同样极为清晰,其传统的四大产品——域名、虚拟主机、邮箱、网站,就已经获得不少收入,若再加上去年开始的梦工厂业务,万网的成长空间很大。根据阿里巴巴去年第四季度财报,“本财季的其他营业收入,主要指来自中国万网的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061亿元,同比增加11.0%。”在开始梦工厂计划时,万网曾预估每年传统企业涉网数量每年将以至少13%比例增长。在利润方面,有一个收购前的数字可以参考:2008年销售收入在3亿元左右,净利润则超过5000万元。

  而且,万网还有一块更大的业务增长空间,即:云开放业务。去年阿里巴巴成立子公司阿里云,下大力度专攻云计算技术,万网同期也被赋予了重要使命,共同实现阿里巴巴云计算“对外提供服务的商用计划”。中国万网已拥有云主机、云邮箱等多项基于云的开放业务。其中,万网云邮箱已经服务于60余万阿里巴巴出口通贸易用户。这些基于云计算的商用服务,不仅可以提供给用户更安全可靠的数据保证,同时也可以提供更高性价比和更弹性的收费标准。

  万网的上市可能性似乎比淘宝商城更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分拆消息甫一出来,立刻便有消息称:“阿里巴巴正计划分拆互联网主机服务业务中国万网在美国上市,拟集资2亿至3亿美元。分拆资产的服务范围包括域名服务、主机服务、企业邮箱、网站建设、网络营销以及高端企业电子。”

  万网就像阿里集团的底层架构,阿里巴巴、淘宝C店、淘宝商城则是凌驾其上的业务公司。淘宝C店因受假货所困,短期内应没有上市可能性。在万网和淘宝商城都有可能实现上市的时候,人们往往会忽视掉此次新加入战略之中的一淘网。

  2008年发生了淘宝网屏蔽百度蜘蛛(BaiduSpider)的事件,也就是说用户很难通过百度搜索到淘宝网的商家及商品信息,至今该屏蔽也没有恢复。2009年淘宝网搜索上线,一年后该搜索独立出来,一淘网正式上线,目的是要卡住网购入口。或许马云早就预设到了这一步,所以根本不愿与百度做过多纠缠。与最初淘宝网内搜索最大的不同是,一淘是全网搜索,而且加入了比价、导购、淘宝等辅助功能,使其看上去更像一个搜索引擎。

  更可怕的地方在于,一淘网直接到达购物网页,点击即可实现购买,这一功能无疑放大了搜索的价值。目前一淘网的收费模式是,入住商家通过一淘网达成搜索后的交易,就按交易额的多少提成,类似于淘宝商城的平台操作。业界对其有一个更大的设想:“如果一淘网绑定支付宝,直达购物后再提供支付宝的支付选择,那么一淘的价值就会更大。”

  这并不是没有可能,要知道万网给企业建站也是通过支付宝,企业对网站不满意可以不付费,如同淘宝网一样。支付宝是阿里集团的基础性的资金支付设施,从这个角度来看,马云为一淘设置一个支付宝的平台,几率很大。

  因此,一淘网像百度、谷歌那样成为上市公司,也只是时间问题。至此,即使没有淘宝商城、万网、一淘的上市,最后的集团上市也必然要提上日程。而这一切都以淘宝分拆为节点。

  阿里的业务框架虽然覆盖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但也正是这样,才会令其树敌众多。大阿里能否以一当十?

  不断增加的对手

  在淘宝商城入住的大客户,都被问过同样的问题:“你在某某B2C网站做过怎样怎样的促销,在我们这里是不是也应该做一次?”淘宝商城的工作人员并不会认为自己是平台型的B2C,其实在品牌供应商那里,它与其他自主销售式的B2C网站也没什么区别。“在我这里它和京东、银泰一样,都归入B2C的渠道模式中。”至少王荔扬是这样操作的。

  既然如此,在商城这个层面,淘宝便与京东、凡客、当当、银泰等处于一个竞争维度。作为平台型企业,淘宝商城无疑将首先拥有规模优势。根据艾瑞咨询提供的数字,在去年整个B2C市场中,淘宝商城以46.9%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京东商城以15%的市场份额位列第二,位列第三的卓越亚马逊只有2.5%。

  但是,京东商城在资本的推动下,正飞速狂奔,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到300亿元。根据此前对淘宝商城的预计,两者仍不相上下。京东商城之所以获得这样的速度,一是敢于不计盈利的投入,二是在产品和服务细节上取胜,而这也正是淘宝商城所欠缺的。京东的“211限时达”早已经把消费者的胃口掉得老高,而淘宝商城的物流配送体验还处于非常不一致的状况;淘宝商城还在与淘宝C店共用一个系统,导致商城很多促销手法无法实施,比如买赠活动系统便不可自主添加赠品。

  不过,唯一值得安心的是,淘宝商城还有一个流量巨库——淘宝C店的强大支持。淘宝数据显示,2010年淘宝网注册用户达到3.7亿,在线商品数达到8亿,最多的时候每天6000万人访问淘宝网,平均每分钟出售4.8万件商品。这个流量应该是每个品牌供应商所美梦以求的。此外,淘宝商城对品牌供应商还有另一大吸引之处是,与自主销售的B2C公司相比较,平台型企业的数据更为开放。那些将电子商务业务独立出来单独运作的传统企业,就会更加喜欢平台型企业,毕竟制造企业都想将渠道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类传统企业会越来越多。

  所以,一旦淘宝商城花大力气完善物流(它确实也正在做),并将系统从C店中独立出来,再加上上市之后的资本推动,淘宝商城还会实现飞跃增长。张勇再次回归淘宝商城,似乎是一个信号,预示着淘宝商城未来将在细节上做改变,因为张勇一向不是一个盲目求规模的人,而是追求“有效商家,有效商品”。他甚至曾要求入住淘宝商城的品牌供应商必须带着促销方案来,否则不予入住。

  “淘宝商城的发展空间巨大。”正在给淘宝商超做系统运营的ShopEx(商派)总裁李钟伟十分看好淘宝分拆。要知道,淘宝商超本身也缔造了一个想象空间。淘宝商超正由上海蓝火翼公司做供应链管理,上海酷武做第三方仓储物流配送。值得关注的是,商超的运营是自主销售模式,这也就意味着,淘宝商城有可能在某天会拓展业务至自主销售模式。

  那时候,淘宝商城无形中又变大了一圈。但它的竞争对手,也会扩充至网上超市,比如1号店、家乐福等。淘宝分拆出淘宝商城之后,这些想象中的竞争,在不久的将来都会发生,它会给B2C领域带来一些变动。同样,分拆出来的一淘网,如果注定要走向上市和做大,那么它必然要成为百度和谷歌的“敌人”。套用凡客CEO陈年的一句话,“一淘和百度必有一战。”

  一淘背靠淘宝网,有巨大的内容支撑,这也是为什么当初马云敢于屏蔽百度的理由。但百度也在不断扩展自己的电子商务业务,已经拥有合资B2C商城乐酷天;6月25日又以战略投资3.06亿美元,成为去哪儿网第一大机构股东。一淘网能否挑战百度的搜索位置,还有好戏看。

  与淘宝商城、一淘这类直接接触C类消费者相比,万网所处的竞争环境则显得不那么激烈了。根据Alexa6月份的一周域名主机类网站排名情况,万网遥遥领先于第二名“易名中国”,前者用户覆盖数为1770,后者为750。万网仍然有垄断优势。

  无论是激烈的竞争还是垄断性竞争,大阿里的竞争对手都在不断增加。其实,阿里集团还有一项被忽略的业务,即阿里旺旺。备感意外的是,在2009年“大淘宝战略”和此次“大阿里战略”中都没看到阿里旺旺的身影。但其作为即时信息客户端,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竞争对手则是腾讯的QQ,腾讯曾以此发展出了一个帝国。马云何时启用阿里旺旺,现在还看不到迹象。

  大阿里可以做的事情,确实很多。马云正在逐渐理清战略架构,准备寻找合适的时机出击,同样也可以达到取悦资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