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宏生:不幸与大幸


  信任,正是黄宏生此前所稀缺的信任,使“去黄宏生”时代的创维并未重蹈中国企业创始人被拘、公司坍塌的惯性宿命。

  “你问我会不会万念俱灰,生不如死?我的回答是:肯定不会!相反,当我们有机会再见面时,一定会看到红光满面,神采奕奕的老板。因为我的心始终与你们火热的产业竞争伴随在一起。每一份来自战地一线的报告和数据都让我如临其境。”这是时任创维董事长黄宏生2006年10月12日的狱中笔记。

  就在两个月前,7月13日下午,黄宏生及其胞弟、创维前执行董事黄培升因串谋盗窃及串谋诈骗创维系5000多万港元等4项罪名成立,被香港区域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年。黄宏生被迫告别昔日彩电至尊的地位,从神坛走向监狱,至此折戟香江。关于黄的入狱,坊间流传的版本是黄违规之事由已离职的原公司高管捅出,另一版本是由一家欠创维5000万元的股东举报。其中前一种说法更为可信。举报者被集中在数名离职前高管身上,这些人不是与黄宏生有个人恩怨,就是在创维郁郁不得志。多年以前,黄曾说过一句耐人咀嚼的话:“人总是在幸与不幸间游走,这才是人生最大幸运。”这或许已经无意中诠释了他的一生。

  跌落云端

  毁誉参半的黄宏生于1956年出生在当时还属广东的海南临高,不满18岁的黄曾在海南某山区接受贫下中农改造,当时做伐木工,上山以炸药开路,即使前面的炮声隆隆,碎石飞溅,他也必须坚持把最后几个炮眼点燃。身边每年均有人死于非命,黄却平安无事。

  1989年,黄创立创维。一方面,黄是理想主义者,其创业动机源自在1988年到美国参加拉斯维加斯展览,看到国内的名牌电器无人问津,只能在跳蚤市场里面卖给黑人贫民,黄备受煎熬。黄生活简朴,卡拉OK几不会唱,高尔夫亦不在行,赶路的时候有大排档就去吃五块钱一份的煲仔饭。深夜加班躺在沙发和衣便睡。

  另一方面,黄堪称复杂多面体。与之交往频密的人称黄宏生身上具有明显的中国小商人特点,做事坚韧如一,但待人处事却小气且疑心颇重。创立初期,不少员工都来自海南(黄宏生的家乡)。由于不信任外聘的职业经理人,黄宏生养成了一个很特别的习惯:每天上午10点半左右给每个高层的办公室打电话,以确定他们在不在。这种“恐怖”的管理方式令人生厌。拥有“帝王心态”的黄亦越级直接找一名普通员工谈话,而忽视该员工上级的感受造成不必要的猜疑。

  长期以来,创维是公认的家族企业,黄宏生就等于创维,创维也等于黄宏生。在2004年11月之前,黄宏生家族拥有高达77.45%的上市公司股权,且在14家创维子公司中,有10家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是黄宏生。时至今日,黄依然是创维集团的最大股东,持股比例近40%。

  2000年,创维在香港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0亿元;2001年,创维彩电销售额突破70亿元大关,名列三甲。但功成名就之后,黄隐忧重重:他无法改变其行业宿命——国内家电产业长久以来一直是走简单模仿、不注重技术创新的低端生存,占领市场份额的唯一办法就是价格战。2000年时,中国电视机的产量就已占全球总产量的30%,但销售额仅为20%,利润还不到10%。黄宏生甚至感叹说“一台彩电利润10元钱,卖彩电不如卖白菜”。

  创维资本实力的强大遭遇家电业刀片般的利润,不甘心于此的黄因此开始铤而走险,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豪赌地产——黄潜意识中一直认为创维是自己的公司,而非属于全体股东,最终犯下致命大错。

  2004年3月,黄作为最大股东个人出资10.5亿元,在海南三亚兴建当时海南最大的地产项目时代海岸。日后,据香港廉政公署调查,黄曾挪用的4837万港币就注入了该项目。同时,黄还在深圳注册创维鸿洲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这些公司均以创维为名,但实际上却是黄的个人财产。令黄始料未及的是地产投入乃黑洞,家电业微薄的盈利根本满足不了一掷千金的地产业投资需求,资金链紧绷的黄被迫铤而走险,押赌房产,挪用公司资金并做假账盗取上市公司资金,最终锒铛入狱。

  自我革命

  掌权时期的黄宏生几乎没有考虑过如何改善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措施。例如其他企业最常用的股权激励,竟无一名创维高层敢向黄提议。及至黄宏生入狱,黄氏家族在上市公司中所占股份高达77.45%,而其他董事所占份额竟然没有一个达到3%!

  这家企业拥有者与管理者最终因利相争,大打出手的“陆强华事件”因此爆发。1996年,陆强华进入创维,担任集团副总经理兼中国销售总部董事、总经理一职,并将创维从1995年7.8亿元的销售额迅速增长到2000年3月底的44亿元。但在2000年7月31日,黄宏生突然宣布陆被解职。陆抱怨称其持有创维股票已割肉般亏去,黄仍压其薪水不愿付;几百万股期权还被黄回收而不愿补偿,甚至黄还想收回其聘用期限内的住房……愤愤不平的陆历数黄的劣迹,并发表了一封《致创维销售系统全体员工公开信》,将其个人与创维集团的恩怨彻底公开。陆随即携创维150多名中高层集体跳槽至对手高路华公司。陆出走之后,创维随之股价大跌,数亿元资金蒸发,公司内人心不稳,公司命运一时陷入生死攸关的关头。

  长久以来,创维高层流水般地往往来来,黄宏生既习惯又无奈。缺乏安全感的黄将财务体系一直交由黄氏嫡系把持,财务人员的执行权甚至要高于其所属部门的负责人。同时,黄本人对钱的把控颇为吝啬,一个笑话即是黄本人视察市场,4个人却只开一个标准间,2人睡床,2人睡地,而黄则以身作则。他甚至想以2000元的月薪招揽MBA人才。

  理解黄的人认为其节俭习惯或可看做其“百折不挠”的人生范本。与黄交恶的人对其评价是“有人说他重钱重权,我认为这都不算什么,但他有人格缺陷:他应给别人的钱不给,而宁愿花更多的钱去摆平事情”。“为什么为他打江山的人最后都离他而去呢?小事上不讲诚信的人,他在大事上也不会讲诚信。”

  黄的人性之矛盾莫过于此。一方面,他兢兢业业、事必躬亲,涉嫌挪用的资金也是投向质量上佳的地产项目,但创维并没有止于大治,而是大起大落;黄以保守型财务着称,却爆发非常严重的财务丑闻;黄曲不离口地强调“做企业实际上是做人”,却屡因人事而被笑谈。

  经历陆氏出走的黄被迫自我革命。他果断进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加大授权力度,减持股权,并于2002年拿出1亿股股票期权分配给800名管理层人员和骨干员工。此前,黄宏生用人一错再错,但自从张学斌担任创维总裁开始峰回路转。而转折的基础就是信任——张学斌并没有电子行当的骄人业绩,此前曾担任海南椰树集团总经理,与家电业相去甚远。

  但世事难料,不久之后黄就身陷囹圄,不得自由。

  2004年11月30日,包括黄宏生和3名执行董事、财务总监在内的10人全被香港廉政公署拘捕,缘由是涉嫌挪用上市资金。出事当日,黄宏生即写下简短的授权书“全权委托张学斌管理创维”。

  老板被抓,企业不倒,在中国实属罕见。黄宏生之于创维,类似于杨斌之于欧亚农业,唐万新之于德隆,顾雏军之于科龙,后者均因创始人的锒铛入狱,企业灰飞烟灭。张学斌之所以能撑住局面,得益于黄宏生从2000年起所培育的信任。彼时,张就能从一直以“吝啬”行走江湖的黄宏生手中拿走3000万元的材料费支出权限——财务的放权之意义不言自明。

  入狱之后的黄宏生曾经无限惆怅,担心公司高层无力维持创维。狱中的黄宏生一直以书信的形式与公司董事会保持着联系,实施遥控指挥。他要求杨东文、张学斌每个月都带上各种财务报表和书籍来监狱探视,聆听其意见;同时,他每个月给董事局写的信件还被摘编后放到创维内刊上发表。黄将入狱称为“在参与创维500亿元新里程的目标征程中,不幸遭暗箭强射落马,被迫到十八层的地狱长征”。入狱期间,他也写下了“那深处的空间有限,但他的心中却扬起自由的风帆;那里的生活没有日新月异的精彩,却有他平静求知的精神富足”等充满悲凉却又不乏诗意的句子。

  与此同时,黄宏生也力挺张学斌。在狱中,他评价称“创维涌现出以张学斌总裁为代表的一批年富力强的企业家团队。”这种褒奖在2006年9月12日达到顶峰,已经在香港赤柱监狱度过两个月的黄宏生为创维董事局扩大会议写下这样一封信:“创维如今进入了一个"后老板"时代,一个由现代企业家团队引领的巨型组织前进的时代。这是我一直以来所期盼的,因为在全球企业发展的长河中,很多世界级的公司已经成功地代代相传,给予了新兴的中国企业以光明的前景。”

  幸运的是,张学斌的确表现上佳。在没有黄宏生的日子里,张学斌进行了多方面的调整。例如,经营业务上,以前被黄宏生视为宝贝的手机业务象征性地以2元的价格卖掉80%的股权;其彩电主业务则积极顺应平板普及的趋势,不断扩大产量,并向液晶模组等产业链上游进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创维还在公司架构上做了改革,实现了分公司的法人制。

  成功进行“瘦身自救”之后,创维年总营收从2004年的104.66亿港元提升到2008年的150亿港元,其2010年集团营业额达243.39亿港元,连续五年保持增长,平均增幅18%;毛利46.63亿港元,利润12.81亿港元。

  资本市场亦选择为创维投票。一个例子或可说明这一切,故事的主角是2010年英国《金融时报》亚洲最佳选股人的赖穆煦(Bertram Lai)。赖曾经在2005年做出过一个被他称为“相当出格”的决定。2004年末,香港廉政公署对创维前董事长黄宏生提起公诉,创维股票因此被无限期暂停交易。赖做出了一个异乎寻常的举动,他决定继续分析买入创维。这种坚持得到了丰厚回报——从2009年2月下旬一直保持到年底,其间创维股价飙升1253%,比业内同行平均水平高出1174%。

  重新出发

  2009年7月4日,黄宏生提前假释,低调出狱回到家中。黄重获自由的消息给资本市场以利好。出狱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创维数码股价最高攀升至2.06港元,大涨12.86%,并创下52周来股价最高。几乎没有人会怀疑,尽管获得自由后黄宏生重掌创维面临法律上的困难,但这一天终究会来到。

  令人讶异的是,黄在此后沉寂了一年,并选择向家电业告别——他无意重回创维,而是另辟蹊径投身汽车业。坊间流传的版本是黄已组建一家名为创源天地的控股公司,以此为平台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成立了南京创源天地汽车有限公司,并联合南京东宇汽车集团、厦门金龙重组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黄亲自担任南京金龙客车公司董事长。此前,他曾向南京和溧水的两级政府领导表示,创源天地将投入资金100亿元实施新能源汽车规划,而其汽车版图并非只在新能源客车项目,间或涉及新能源汽车开发与制造、小型车开发与制造、关键零部件等开发与生产。他甚至制定了一个庞大的计划——3年内形成年产3万辆客车、轻卡、SUV的生产能力,五年内完成7万辆年产能力,实现营业收入150亿元。

  从彩电巨头投身汽车行业,黄的转身很华丽,也值得人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