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实力主导下的国际贸易体系


  硬实力主导下的国际贸易体系

  国际贸易自从形成后,其秩序经历了几百年的演变,在其漫长的演变过程中,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那么,国际贸易秩序的演变是由什么因素主导的呢?纵观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实力”因素决定一切,而且,在不同的时代,国际贸易秩序都是由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一个或者少数几个强国所塑造和主导的。“实力”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所谓硬实力(hard power )是指支配性实力,是指一国的经济力量、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通俗的说硬实力是指就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是指支配性实力,包括基本资源(如土地面积、人口、自然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等。在国际贸易秩序演变的历史过程中,硬实力是首要的和基础性的,在漫长的国际贸易发展历史中,硬实力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一直占据绝大部分时间。

  一、重商主义时期:西班牙、葡萄牙、荷兰

  资本主义的早期阶段是重商主义阶段。重商主义是一种经济理论,但更是一种实践。按照重商主义理论,财富唯一的表现形式是贵金属,简单地说就是金和银。我们都知道金银是货币,它们不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的衡量标准或保存手段。可是重商主义把金银看作财富唯一的体现形式,这样一来,任何人要想富有就要拥有更多的金银。

  在欧洲所有国家中,西班牙、葡萄牙在欧洲最早从封建分裂状态中走出来,形成了自己统一的国家,出现了强大的中央政府。同时由于资本主义追求金银财富,绝对主义王权则执行和推动重商主义,两者结合,才使这两个国家成为近代以后世界上最早的“大国”。1507年,葡萄牙第一人印度总督弗朗西斯科·德·阿尔梅达指挥19艘船和1800多人,打败了由2000多艘船、20000多人组成的穆斯林武装舰队,并于1509年葡萄牙人终结了阿拉伯人控制印度洋、红海、地中海的历史,从此,印度洋的海上霸权完全落入葡萄牙手中,葡萄牙开始了其海外掠夺的道路,并成为当时的海上贸易第一强国。而1492年,在西班牙伊莎贝拉女王的授意下,哥伦布开始了全球航行,这也为西班牙的扩张与壮大奠定了基础,1550年,西班牙控制了巴西以外的整个南美洲,大量金银从美洲不断运到了西班牙,1502年—1660年之间,西班牙从美洲掠夺了18000余吨白银和200吨黄金,到16世界末,西班牙已经占有了世界金银中的83%,西班牙也开始逐渐取代葡萄牙开始海外殖民,并超过葡萄牙成为当时海上贸易第一强国。

  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被一个新兴国家取代,这个国家就是荷兰,通过海上贸易,荷兰把重商主义推向比较成熟的阶段。1602年,荷兰的几家经营东方贸易公司成立了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开始在贸易和军事上占领葡萄牙、西班牙的领地,在成立后的短短5年内,每年向外派出商船近50支,这个数量远远超出了葡萄牙和西班牙派出船队的总和,在1602年—1610之间,东印度公司的平均年利率是32.5%,在1661年增加到75%,在1650年迅速上涨到500%,到了17世界中叶,荷兰的商船有1.6万艘,而当时法国只有1000艘,荷兰已经牢固地建立了全球商业霸权,这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已经拥有了15000个分支机构,它的贸易额也占到世界总贸易额的一半。1609年,荷兰创造了阿姆斯特丹银行,可以说是在那个时代创造了早期的信贷制度和金融体系,更重要的是创造了银行,荷兰的做法是让国家出面来提供担保,在此基础上把欧洲很多闲散的资金吸收到荷兰,积聚起非常雄厚的商业资本。荷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世界强国必须在世界上起金融中心的作用,这个经验为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先例,所以后来的资本主义大国都在不同阶段上充当世界金融的中心,比如英国、美国等。

  二、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英国

  荷兰的强大维持了一个世纪左右,到18世纪就衰落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新的国家,英国和法国。这两个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上迈出了走向现代世界的关键两步,它们分别是:(1)从早期重商主义走向晚期重商主义;(2)从商业主义走向工业主义。这两步的影响更大,在世界上取得控制权的时间更长。

  在16世纪到17世纪中期,英国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从1559年开始,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的默许下通过圈地运动、海外掠夺、血腥立法等立法,甚至进行“海盗贸易”。 1652年—1674年之间,荷兰与英国爆发了三次战争,荷兰商船损失比较惨重,被英军击沉或缴获11艘战舰和30艘商船,近2000年人在战争中阵亡,而英国伤亡1000余人,仅仅损失1艘战舰。18世纪,英国经济突飞猛进,前半个世纪是“农业革命”,到了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而后半个世纪爆发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一方面得益于国内市场扩大,一方面与殖民扩张有关。英国的工业革命对法国造成了巨大压力。到了19世纪50年代,英国就在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领域中占据了垄断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在1760自由贸易广泛推行,同时自由贸易政策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英国制造业只占世界份额的1.9%,到 1830年时上升至9.5%,英国的贸易额占欧洲的20%,其制造品出口在世界制造品贸易的领域内所占比例达2/3,同时,只占世界人口比例2.5%的英国也登上了帝国的宝座,主宰世界。工业革命一旦启动,就立刻对周边造成巨大压力,而法国是最早受到压力的地区,并且压力最大,所以它也最早体会到必须追上英国的步伐。19世纪以后,英国殖民主义者向中国输送鸦片,在最初的20年中,英国殖民主义者每年向中国输送的鸦片平均有4000箱左右,这一数量随着时间的发展,到了1839年已经增长至40000箱,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开始声势浩大的销毁鸦片行动,由此也损害了英国人的利益。1840年6月,英国派出16艘海军战舰,一艘大型运兵船进攻广州珠江口,拉开了鸦片战争的序幕,以一种殖民贸易打开中国国门。在英国标榜着自由贸易的同时,实质是以其“日不落帝国”的威武,以其硬实力的强大,主导和控制整个国际贸易秩序。

  三、垄断帝国主义:美、德、日

  英、法等国走的是自由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到19世纪下半叶,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顶点,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发生了变化,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当代形态,而集大成者就是美国。1929年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整个经济全面崩溃的背景下,美国为摆脱危机,罗斯福实行“新政”,实际上代表着资本主义新的发展方向,自此美国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暴发,美国保持中立,欧洲列强国在这次大战中,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元气大伤,以是美国在经济上乘机而入,这些美国以成为世界上第一经济强国,从1923年开始美国经济的增幅都在4%左右,此时美国出现了贫富差距,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经济危机给世界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德、意、日等国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这些国家意欲转移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便发动过了全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二战后,随着传统强国的衰弱,美国稳步地进入了那些强国留下的真空。这时的美国不但在经济上是第一强国,在军事上也是第一强国,而且成为了国际体系中最活跃的国家。

  工业革命对世界造成巨大冲击,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后发展国家经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而追赶先行国家就成了很多后发展国家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工业化模式在有些国家形成了,其始创者及最早的典型是德国。

  德国的统一完成得很迟,到19世纪70年代才终于成功。这使德国在很长时间中落在英、法等国后面,工业化起步很晚。为了追赶西欧国家,德国实行“赶超战略”,也就是国家有意识地指导经济发展,动用国家力量推动工业化,由此而追求经济的高速度发展。这是对自由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的蓄意背离,因为自由资本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国家不参与经济活动,只充当“守夜人”。因此在德国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可以把它叫作“统制主义”发展模式。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俾斯麦领导下的帝国政府有意识地执行这种经济政策,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1834年,德意志建立关税同盟;1835年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德国的工业化进程由此开始;1848年—1849年,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爆发,19世纪50、60年代,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得到迅猛发展的良机,1870年,德意志的国内工业生产已经超过法国,跃居世界第二。

  在这种政策指导下,德国跨越第一次工业革命,而直接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所以我们说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执行赶超战略的国家,是第一个追赶现代化的国家。但德意志帝国最终走错了路。在德国政治发展过程中,中下层民众的努力最终是失败的,容克地主控制了主导权,德意志帝国就是掌握在容克地主手里。容克地主是一个旧的统治集团,为保证统治的合法性,它煽动极端民族主义,公然用武力挑战世界霸权,表现出强烈的扩张色彩。这样的国家一旦出现就对整个欧洲形成威胁,后来把欧洲推上战争之路。一次大战结束后,德意志帝国解体了,但德国没有在战争的道路上停下来,相反,它又把世界推向更大规模的战争,对整个世界造成重大伤害。德国的发展道路代表着资本主义的一个变种,表明在传统的旧统治集团领导下,国家会向什么方向发展。

  类似于德国的是日本。明治维新后,日本尽管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明显成就,但由于日本现代化是在旧的武士阶层领导下进行的,最终竟和德国一样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它一再发动侵略战争,给世界造成重大伤害。在德国和日本的经历中,既可以看到它们创造的成功经验,也可以看到它们留下的严重教训。

  四、 霸权主义:美国 (二战后—20世纪末)

  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而这在军事上的表现就是美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同时垄断了核武器,在人数最多的时候,美国军队曾经达到了1200多万,并且拥有了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在经济上,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的表现是:美国拥有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和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基础,并于1945年12月建立起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而这个体系以美元为中心,同时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和金融领域的领导地位也事实上得到确认,美国从而构筑起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此时,世界格局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美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市场霸主的地位,美元的地位扶摇直上,美国的帝国主义地位更进一步的升华。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货币体系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度,但是这种多元化引起了几个大的货币集团之间的竞争,于是接连出现了货币贬值与金融市场的动荡,造成这一结果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由于各个货币集团都希望牺牲其他货币集团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发展,也只有这样才能对本国的就业和金融市场有利,于是布雷达森林体系在这个时候发挥了重大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世界贸易静茹到一个新的时代,美元成为当时世界贸易中最通用的货币,从而改写了英镑霸权的历史。

  1945-1989年的冷战时期中,进一步扩张的美利坚帝国为了与当时的另一个区域霸权——苏维埃政权争夺地盘,战略重心转移至以西欧和亚洲。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时候,美国总统里根对美国经济进行了改革,并加大军费开始,以新兴产业的发展带动美国经济的发展,此时,美国经济出现了井喷式的增长,不能不提的一点是美国遍及全球的一系列驻外军事基地也是在这一时期所建立的。冷战的结束,促使美国建立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帝国的野心再次勃起。苏联的解体,促使美国将其军事霸权通过北约向东欧和以前中立的南斯拉夫扩展。甚至在伊拉克战争使美国成为波斯湾的支配力量之前,美国就通过不断加强对中东控制的力量,为美利坚帝国的崛起奠定基础。

  后冷战时期,国际秩序从"两极"走向"失序",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成为美国推行建立“新帝国主义”战略的权杖。所谓“新帝国主义”战略是指美国为捍卫单极霸权,以自己的好恶划定恐怖主义,然后对其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随意侵犯和践踏他国主权,无视国际公约,国际组织和国际标准的存在。

  20 世纪以来 ,美国作为后起的世界强国 ,其外交政策在摆脱孤立主义羁绊 ,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的同时 ,霸权主义趋向也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而变得日益明显。1991 苏联解体后 ,美国终于结束了与苏联争霸的时代 ,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作为20世纪末唯一的超级大国和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不仅霸权范围已经扩展到整个世界,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推行帝国主义,这些都和先前的霸权主义有一定的区别,在理论上,美国的帝国主义鼓吹其维护国际社会秩序的责任,强调其帝国主义所具有的道德基础与合法依据。在形式上,美国帝国主义重视运用外交谈判、经济制裁和军事干预等多种方式,其军事干预的目的不是通过武力征服来占领土地,而是通过军事手段来惩罚那些违反国际秩序和人权的国家,并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念来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其最终目的则是要通过经济体制的推行、政治制度的推广、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思想意识的传播,来实现美国自身在政治和经济上最大限度的安全和利益,领导整个世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