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经济发展历史上,能源问题一直是一个长期困扰各国政府决策者的重大问题,与此同时,伴随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艰难抉择和争论,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争论焦点在于“政府在经济中到底扮演何种角色”。
面对政府角色争议,在历史上曾经经过多次大辩论,196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斯沃斯莫学院曾经进行一场著名的大辩论,辩论主题就是“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来自后来都获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两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和乔治·施蒂格勒根据这个议题进行正反两方面的辩论。
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处于黄金时期,成为西方国家制定经济政策的主流经济学基础。进入20世纪70年代初期,情况开始发生变化,由于爆发两次石油危机,凯恩斯主义思想受到巨大挑战。
由于石油危机爆发及其严重影响,西方国家意识到由高通货膨胀与高失业导致的经济滞胀不可能用凯恩斯学派的财政赤字和货币贬值的政策加以解决,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开始面临诸多非议和争论。
西方学者斯蒂芬·李柏于2004年出版《石油效应》一书,书中曾经大胆地预测未来10年国际油价将达到每桶100美元,其预测被提前应验了。在《即将来临的经济崩溃》一书中,这位经济学家再次预测未来10年油价将可能突破每桶200美元。
从历史上看,1970年时,油价每桶还不到1.5美元,1079年到了13美元,到1982年时,升至每桶近35美元。1999年再次探底10美元,2004年反身向上,2008 年7月日曾经触及到147美元。
任何经济学理论都有其缺陷,在制定国家经济政策方面看来没有一种经济学理论可以“包治百病”,能源危机导致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的盛宴落幕,西方国家开始进入一个“重新构建资本主义”的时代,由此可见,能源危机直接导致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进行全面变革。
能源危机与经济政策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