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思考与想象的复合叠加。简单地说,思想力=思考力+想象力。想象是外壳,思考是内质,思想是内质与外壳的交融统一。想象引导思考,思考深化想象,思考与想象推动思想进步。思考集中在左半脑(学术脑),想象集中在右半脑(艺术脑)。思+想=左半脑+右半脑=全脑。全面推进思想进步,必须全面提升学习力,实现“全脑革命”。
在生活实践中,人既能感知当时作用于自己感觉器官的事物,又能回忆起过去经历的事物,并能够根据已有经验(大脑中记忆和储存的具体形象)基础上,通过形象的萃取、联想、重组,从而构筑新事物、新形象。这种新形象的思维创造过程就是想象。构筑新形象的思维创造能力,就是想象力。与思考力不同,想象力可以跨越逻辑推理和实证考据的限制,呈现模糊、片段、跳跃、猜测、虚构、演绎等特征。一般而言,想象力发展比思考力发展要早一些。人的童年时期,就开始发展旺盛而丰富的想象力。在成年之后,想象力达到巅峰。有专家研究指出:小学四年级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初中二年级开始经验思维向理论思维过度,到高中二年级,理论思维趋向成熟。从随着年龄增长,想象力有所衰退,而思考力有所精进。25-35岁是想象力和思考力高峰叠加的时期,所以也是最具创造力的时期,是创造“黄金期”。
简单来讲,可以将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无意想象,也就是触景生情,消极想象,轻松想象。无意想象没有特定目的,由随机情境因素激发的不自觉的想象。例如,晴朗的天空有一朵白云,有人看它象一匹骏马在奔跑,如此信马由缰,展开想象之旅。“日有所思,夜有所想”。梦是一种极端的无意想象。有70%的科学家认定,有些问题的解决从梦中得到了启示。有意想象,也就是有目的自觉的想象,积极想象,需要努力的想象。这种想象总有一定的目的性、自觉性、现实性和组织性。有意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理想等。比如为实现组织愿景、发展蓝图付出努力所需要的想象,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工作任务所进行的想象,以及为构建个人理想、实现自身价值、追求自身利益所进行的想象思维活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想象是创造的向导。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在做事之先,必然要在头脑中反复地做试验,结果比对,形成可供选择的腹稿、预案,然后形成可以实施的方案。形成腹稿、预案的过程,也就是想象的过程。所以,“预”就是预想,就是想象力。建筑设计师必须在头脑中进行反复地想象,考虑外形该怎么设计,该采用什么样的内部结构,什么样的外形与结构搭配才是合理的,只有经过头脑中的试验磨合,经过多种“预”的比对,才能最终形成一个好的设计方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觉的艺术,作曲家在创作时,在头脑中不断地将音符进行组合,直到形成美妙的旋律。绘画是色彩的艺术,视角的艺术,画家要在头脑中模拟图景布局、色彩搭配。一个优秀的足球教练员,要能在头脑中模拟双方的攻防场景,并不断调试阵型。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已有的、既存的,而想象力引导知识生产、增加知识存量。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人类发展进步。想象力是人类得天独厚,引以自豪的伟大力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想象力做出来巨大贡献。伟大的科学理论、重大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造,无一不是萌芽于天才的想象。想象力造就了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爱因斯坦创制相对论,就是因为他保有“童真的想象力”。牛顿从苹果坠地而发现万有引力,就是因为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前,起因于曾想象“太阳坐在宝座上率领着它周围的行星家族”。我国哲学典籍,大都通过富有想象力的寓言故事向人们阐述深刻的人生哲理。无论是盘古开天、后羿射日、龙凤呈祥、鲲鹏展翅、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精卫填海等神话传说,还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成语典故,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的历史故事,都是非凡想象力的结果。
想象是创造的向导,也是学习的向导。想象力是学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想象力是提升学习力的重要途径。反过来,通过学习也可以培养和提升想象力。想象力发展比较早,具有创造才能的人,在童年时期就发展出超人的想象力。想象是个体已有知识与自身经验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没有必要知识积累和必要人生阅历积淀,想象力将成为“空中楼阁”和“不结果实的花朵”。在学习过程中,既要重视“读书学习”,获取间接知识,又要注重“行路学习”,增加个人体验,使二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想象是人脑的机能。心理学研究认为,人的大脑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想象区。一般而言,大家经常使用的是前三个区,想象区的功能发挥不够。有研究认为,目前人类的想象力只开发利用了25%,也就是说还有75%有待开发。想象与认知、理解、记忆等一样,可以训练提升。人们应该更加重视培养和提升想象力。这是右脑的能力提升,可称其为“右脑革命”。
1、增加人生阅历。就是作者致力倡导的“行路学习”。更多地汲取直接体验,扩大第一信号源。表象是被大脑中感知的客观事物形象,是想象的现实依据,是“第一信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脑内存的表象丰富、强烈,想象就开阔、深刻;表象贫乏、淡漠,想象就狭窄、肤浅。表象是想象的干柴,激情便是火种。炽热的情感,可激活潜存大脑中的表象,点燃想象之火。培养想象力需要“全脑革命”行动,视、听、味、嗅、触等各种信息接收机构协调运作,综合感知事物的色彩、声响、芬芳、质地,把情感与意念融入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对事物形象掌握得越多,越有利于想象力提升。一叶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朝露而知寒暑。
2、增加典籍阅读。就是作者所说的“读书学习”。更多汲取间接经验,扩大第二信号源。语言、文字是第一信号积淀的产物,是第二信号,是信号的信号。一个人所掌握的想象材料,大部分来自第二信号,通过阅读获取前人体验、间接知识。掩卷深思,浮想联翩。在知识经济社会,各种资讯爆炸式增长,传播速度加快、力度加强,扩大第二信号源是丰富想象力的主要路径。要广泛涉猎,博览群书,广闻强记。特别是要突出重点,深入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书籍。
3、参与再造想象。再造想象也是模仿想象,有点像是“按图索骥”,即跟随他人语言、图样描述,构筑新形象。模仿想象以相关表象的记忆与储存为基础,通过接收语言、文字、图样等第二信号,复制和还原创造想象为具体形象。再造想象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阅读功底和记忆功底。比如,舞蹈者领会艺术家的舞美构思,建筑者根据建筑师设计图想象建筑物形象。制造者依据机器制造图想象机器形象。模仿想象是学习的必备能力。
4、参与创造想象。独立完成新形象创造过程,像是“成竹在胸”。创造想象的特征是新颖、独创、奇特等。对于个体而言,创造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都是具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只是“创造含量”不同。一个是前人已有,一个是前人没有。创造想象需要强烈的创造动机,积极的思维活动,并直接接受来自于自然地理与社会人文的大量具体形象,吸纳大量语言、文字、图像等抽象信息。没有创造性想象就没有发明,没有新建筑,没有新的文艺作品。
5、参与科学幻想。人对所希望事物的一种想象,带有虚幻色彩,是幻想,是假想,也是憧憬。千里眼,顺风耳,都是希望、是憧憬。幻想绝对不是吹牛,而是从现实出发,勾画美好未来的优秀品质。幻想能够激发学习动力。科学幻想还是新创造的前奏。20世纪,美国是科幻大片的王国,也是想象与创造的王国。21世纪,中国动漫产业的迅猛发展,势必将为中国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6、塑造理想愿景。理想、愿景、蓝图,皆以现实为依据,与具体行动相联系,对未来发展的构想、想象。理想是人生未来的形象设计,常常带有浪漫色彩,给人以巨大的鼓舞。一旦确立人生理想,就会矢志不渝,克服困难,努力实现。愿景是组织未来的想象设计,感召组织内部力量,激励和带领团队,锁定发展方向,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规划蓝图则是政府组织塑造的未来形象,整合区域公共资源,锁定发展方向,朝着既定目标迈进。
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想象力的民族,特别是早先的时候更是独步世界,无与伦比,无比辉煌。只是到了后来,尤其在创造性想象力方面,最近的200多年间,被西方人全面超越。21世纪,将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伟大崛起的时代。我们寄希望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寄希望于学习与教育的革命,寄希望左半脑+右半脑=全脑革命,并由此推进中国创造性想象力实现新的跨越、新的赶超。
想象力与学习力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