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分入户”的政策在中山已经实施了几年时间,这是一项值得称道的“好政策”,打通了社会阶层间社会流动的渠道,满足了在中山奋斗多年而又希望成为中山市民或者想在子女教育上获益的外来人口和农民工的需要。据媒体报道:目前 2012年“积分入户”的受理工作开始启动。同时,在政策上也作了一些调整,譬如:政策外生育的子女也可申请积分入学;公司总部不在中山,但有异地社保证明的外来工,也可申请积分入户中山。
然而,有媒体披露:新规定放宽政策的背景,是今年申请积分入户、入学的人明显减少,去年3万多,今年才刚过1万。“好政策”却被按理会受惠的政策对象所怠慢,这个现象似乎令人费解。
但平心而论,这样的情况一点也不奇怪。在所有的社会政策中,有一部分政策会有“选择性”的特点,即政策惠及的并非所有具有相同社会身份的人,而是设置了一系列的条件,要从这些具有相同社会身份的人中间再行“择优”。这样设计政策,背后的理念自然是有其不公平的地方,但政策制定者可能也有自己的苦衷。
如果不是高高在上地把此类政策看作是对某一群体的恩赐的话,那么,我们可能还应该看到问题的另一些方面:
入户中山,实际上并非所有到中山来打工的外来人口的最佳选择。譬如对农民工兄弟而言,是否放弃其拥有的农民身份,现在可能已经成为一个难以抉择的问题。因为农民身份也可能与一系列正向的个人和家庭利益相联系,承包地、宅基地、生两胎、集体分红,这些权益都与农民身份挂钩。如果不是农民,这一切都将失去。至于打工挣钱,以农民的身份并不受影响。所以在成为城市居民后所获得的利益如果不是明显大于前者的话,农民工在作抉择时,肯定会犹豫不决,而且通常会选择更为保守的立场。
很多外来人口选择入户中山,确实是为子女打算,希望他们在城里会有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条件。如果这个目的达不到,或者是前景不明朗,他们自然也会放弃这个“机会”。
综上所述,入户中山,其实并非是外来人口必然的选项。如果在行政程序和手续上较为繁琐甚至要费很多周折的话,可能又有人会知难而退。如果申请积分入学、入户的人逐年递减的话,就应该反思一下目前的政策是否有问题。要弄清这方面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去听外来人口自己的说法,那怕这些说法有时候不太中听。
作为希望扩大城市人口的地方政府,绝对不要把外来人口的入户看成是他们单方面受益的事。其实,引进外来人口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肯定是有益的。在中国社会的人口红利即将趋零的今天,引入大批成年劳动力是划算的,至少即刻就稀释了城市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其实有些城市的老龄化程度高,都是拿户籍人口来说事的,并不是这些城市真正的社会状态。但长期以户口设置障碍,排斥外来人口,以后是有可能会遇到麻烦的。
积分入户不是恩赐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