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软绝伦的大同油糕


 香软绝伦的大同油糕

多少年前刚到大同来,同事就告诉我,大同油糕是远近闻名的美食佳肴,也是当地人平素最喜爱的食品之一。在我的印象中,只有过年才吃糕,故名“年糕”。年年吃糕年年高,图的是步步高升的吉利。最常见的南方年糕是用糯米面做的,形如小牛舌,色白如凝脂,做好晾干了吃。吃的时候,切成大片,在热锅上涂油烙软,然后撒上糖装盘食用。还有一种吃法,是将年糕切成小薄片,配上肉菜炒着吃。我们山东做年糕也用黄米面,做成茶盘大的圆饼,表面插上许多红枣,也是事先做好晾干,正月里切成片上锅烙着吃。只有大同人对油糕情有独钟,过年过节要吃,婚丧嫁娶要吃,迎亲待客要吃,生娃上梁要吃,乔迁之喜更要吃,据说“搬家不吃糕,一年搬三遭”,意思是不吃油糕住不安稳,无非是给吃找个借口罢了。

第一次品尝大同油糕,感到格外新鲜。一是现炸现吃,刚出锅就装盘上桌,热腾腾、黄澄澄地透着鲜亮;二是油糕里有馅儿,或用小豇豆做的豆沙,或是加了青红丝的白糖,吃起来方便;三是那种像大饺子似的油糕,里面竟然是菜馅的,鲜咸味的油糕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开始,我坚持不吃这种油糕的“异类”,谁知尝过一次,竟然终生难忘。其实,那馅儿“素”得出奇,无非是土豆丝、胡萝卜丝、韭菜和地皮菜等,做法虽不尽一样,也是大同小异。但是,那馅儿却调制得极鲜极美,口感极佳。我想这大概是那难登大雅之堂的地皮菜的作用吧。地皮菜又叫地衣、地木耳,是营养丰富、别具风味的美食。

有人评价大同油糕具备“黄、软、筋、香”四大特点。我则用“香软绝伦”四个字来赞美大同油糕。

刚炸出锅的油糕外皮金黄,油汪汪、鲜亮亮,咬一口,那是一种酥酥的香,脆脆的香,爽爽的香,戴着胡麻油奇异的香,细细品味还有新鲜黄米一丝丝的甜香。大同油糕怎一个“软”字了得,那是一种粘粘的软,绵绵的软,筋筋的软,酥酥的软,令人难以忘怀的软。美食首要讲的是口感,或坚硬,或滑爽,或脆生,或劲道,或绵软,大同油糕是脆中有绵,酥中有软,香软可口,堪称一绝。

大同油糕用料绝,必须使用大同地区盛产的黄米和胡麻油,否则就做不出来那种特有的味道。黄米是由黍子去皮而成的,黍子是我国古代列为五谷之一的粮食,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品种,而品质当属大同地区的最好。胡麻油是用塞上高原种植的一种叫做胡麻的油料作物榨制而成的,我们称作“麻油”,可南方人把用芝麻榨出的香油也叫“麻油”,两者其实不是一种东西。胡麻油比一般的花生油粘稠,色泽金黄并且有一种特殊的味道,最新研究结果证明胡麻油对心血管很有好处,是一种健康食品。有人曾用色拉油炸黄糕,做出来总是不对味,没有那么酥,也没有那么香。

大同油糕的制作方法绝。金黄色的黄米面淋水搓成半湿状的粉,然后往开水锅上的蒸笼里撒糕粉,撒得要薄要匀,在蒸汽的蒸腾下,基本上半熟了再撒下一层,此时掌握火候是关键。待糕粉全部入笼后加盖大火蒸。蒸熟的糕粉要放到涂了油的光滑的陶瓷盆里,趁热用双手来回捶击,这就是关键的“搋糕”。搋糕的动作要快,糕团来回翻动,双手在热烫的糕团上飞舞,噼啪做声,这烫手的活儿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黄糕只有搋到了才会那么筋,那么软。

 

大同油糕馅儿花样多,也是一绝。豆馅有小豆、豇豆、扁豆、芸豆四种;糖馅有红糖、白糖两种,另外各加青红丝、玫瑰、核桃仁、果脯等;菜馅有绿豆芽、山药丝、胡萝卜馅;有地皮菜、豆腐干、山药馅;有山药丝、苦菜、韭菜馅等,随个人口味变化。据说极品油糕应该是髓油馅的,正宗的髓油馅里面的配料不光有牛脊髓,还有花生、核桃、果脯、红糖等等,我一直没有口福尝过,有些遗憾。

大同油糕脍炙人口,确实好吃。但有一件事我始终没有弄明白,听朋友讲:“有钱难买馏油糕”。就是说油糕现炸现吃,剩下的第二天上锅一馏,更好吃,以致“有钱难买”。我也曾亲自试过,馏的油糕失去了刚炸出锅的酥脆,除了更加绵软而外,实在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不知其中道理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