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原罪问题,最早是由冯仑提出的。在中国经济由公有制、国有制向民营、私有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这一转变过程中,民营企业的滋生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民营经济滋生的早期,其生态环境并不完善,既没有《公司法》可以指导,又没有《合同法》加以规范,民营企业如同中国经济的发展一样,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所以,民营经济从一出生就缺乏方向感,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已经发生了病变基因,冯仑将其比作原罪。
既然是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就有可能有陷阱、有沼泽、有野兽,当然也会有繁花似锦。如果你有幸避开了障碍,那么你是幸运的,但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是没有那么幸运的,黑暗中行走,哪有不碰壁的?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大多走向衰落就是证明。在剩下的成功走出来的民营企业中,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的基因——自我反省。正是靠着这种自我反省,他们绕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沼泽地,最终走向正确的轨道。
万通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当万通面临一系列重大危机的时候,促使他们开始认真的反思,并把公司成立的日期定为反省日,每年的这一天都会雷打不动地闭门思过,以求自警自省,不断进步。在这种反省过程中,他们找到了病变的最初基因,那就是“短贷长投”造成的饮鸩止渴,以及由此导致的雪上加霜。
其实,“短贷长投”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核心其实应该归于战略。在当时,很少能有人会从专业的角度去考虑战略,一是对于“战略”一词还比较陌生,二是还没有形成注重战略的氛围。所以,人们只是凭直觉、靠激情去做事。再加上当时相当流行的“低成本扩张”及“多元化”理论,使得众多的民营企业往这条道上挤,结果只能是小马拉大车,越拉越费劲,最后被累死在途中。德隆就是一例,疯狂扩张的脚步,已经无人能够驾驭,最后只能在狂奔中落下悬崖。万通其实与德隆非常相似,只不过万通在还没有跑得够快的时候,就意识到了问题,从而悬崖勒马,躲过了一劫。
所以我认为,如果要论民营企业的“原罪”的话,最大的“罪”应该是战略不清的问题。冯仑在《野蛮生长》中将其归咎为男人的征服欲望,这只是从人性的角度阐释的,而真正的征服不能光靠欲望或冲动,而是方法。乔布斯征服世界,靠的是“苹果”,“苹果”是什么?“苹果”是一张小桌子就能摆下的ipod 、itouch、iphone、ipad,乔布斯就是用这几样东西征服了世界,你能说它小吗?规模大,并不代表盈利能力就大,产品少,也并不代表市场空间小。乔布斯的成功,有人说是因为他偏执,但我说,那是一种战略的成功,是“去芜存菁”的专业化战略的成功。
也谈民营企业的原罪
评论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