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我中华,爱我兴仁县(县志简介)


      兴仁县位于贵州省黔西南 州中部,东邻贞丰县,南接安龙县、兴义市,西界普安县,北接晴隆县,东北与关岭隔山江相望。地形西高东低,境内地形起伏较大。兴仁县辖16个乡镇、286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布、依、苗、回、彝、仡佬等1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23%,农村人口站人口的94%,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中文名称: 兴仁县    外文名称: Xing Ren     所属地区: 中国贵州   地理位置: 贵州省黔西南州中部
面积: 1785余平方公里     人口: 44.5万(2007年)
著名景点: 放马坪草场景区、鲤鱼湖景区、真武山公园     建立时间: 1961年
         兴仁是高原型北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雨热同季。独特的气候不仅兴仁县适宜发展畜牧业,也适宜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 兴仁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金、锑、汞、铊、硫磺、大理石、重晶石、石灰石等。其中煤的远景储量超过45亿吨,是国家地质储量机构认定的“兴仁煤田”;黄金探明氧化矿可采储量6.25吨,原生矿远景储量超过100吨;铊储量约10万吨,是目前世界上第一个富铊中型矿床;水能理论储量9.7万千瓦。   兴仁是一块富饶的宝地,物产资源极其丰富,有着广阔物开发前景。
历史沿革
       兴仁县境春秋时属牂牁国,战国、秦汉时属夜郎国。唐贞观八年(634年),设盘水县治,属盘州;唐天宝至南宋属于矢部、于矢万户府。元朝时属普安路总管府。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筑兴仁所城;永乐兴仁县
元年(1404年)属普安安抚司,隶四川布政司;万历三十年(1602年),裁兴仁城所。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设普安县治于今县城,属安顺府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迁县治于今普安县城;乾隆十九年(1754年)设巡检于今县城,称新城;嘉庆三年(1798年)设新城县丞于今县城,与普安分地而治,属兴义府辖;宣统三年(1911年),宣告脱离普安县,暂设新城县。民国元年(1912年)复设新城县丞,10月,又废新城县丞,拨普安、安南、安龙、兴义部分插花地设新城县;民国三年(1914年)1月改新城县为新县,7月,定名兴仁县,设县公署,属黔西道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县公署改称县政府。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县城;二十七年移驻安顺;二十八年复驻县城。1949年12月19日兴仁专署和平起义,县境解放。 建国后,1950至1952年属兴仁专区辖,1953至1956年属兴义专区辖,1956至1965年属安顺专区辖。1958年12月贞丰与兴仁合并,称兴仁县,县治设县城,1961年7月恢复两县原建制。1965至1981年9月复属兴义专区辖。1982年5月,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立,兴仁属其管辖。
1998年以来,兴仁县抓住南昆铁路通车和顶兴路建设的良好机遇,按照省政府批准实施的《兴仁县县城总兴仁县体规划修编》,依托老城区建设城东新区。目前,城东新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显示出新城的雏形,城东新区主骨架工程“六路一小区一市场”(即:振兴路、文化路、市府南北路、黄金路、市府东路、美食一条街等六条道路和桃园住宅小区,工业品贸易批发市场已经建成),供水、供电、通讯、喷泉、雕塑、路灯、绿化美化等设施一并一次性配套建成,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其中振兴大道为黔西南州一流的大道,全长1650米,宽40米,6车道,电力、供水、通讯等管网全部地下埋设,大道两端各设置一个喷泉和雕塑,并配置绿化和气派的华灯,振兴大道两侧一批城市标志性建筑正在筹建或建设中,一个崭新的、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城正在崛起。
人文景观
  在人文景观资源方面,完整地保留着我国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光辉灿烂,韵味隽永的文化遗产。我县是少兴仁县
数民族聚居地,各个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有记录我国古代先民们在新、旧石器时代的活动,又为我们探究古夜朗文化提供宝贵线索的交乐汉墓群;有始建于清光绪年间,为我们研究伊斯兰教的传入,发展及变迁提供依据的三家寨道堂;还有金碧辉煌的佛教圣地——大雄宝殿;明代遗址马乃兵营和安逸土司,古建奇观东岳庙、陈氏庄园、省级文保单位寿福寺等都显示了兴仁悠久的文化积淀和深厚的历史底蕴。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兴仁撤县建市
        2010年8月2日,中共兴仁县委员会第119次常委(扩大)会议一致通过《中共兴仁县委关于撤销兴仁县设立兴仁市的决定》。《决定》指出,撤销兴仁县设立兴仁市,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总体要求,符合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意见,符合州委“一二三四”发展思路,符合兴仁发展实际,反映了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8月6日上午,兴仁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43次会议通过了《兴仁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兴仁县人民政府提出撤销兴仁县设立兴仁市的决议》。决议指出,“十一五”以来,兴仁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县、实现撤县建市、构建和谐兴仁”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农产稳县、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城乡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到2010年底人口总数达到52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1亿元,人均为8800元。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城市建设基础设施状况、非农业人口比重等各项重要指标已达到撤县建市的要求标准。在兴仁县人大常委会第43次会议上,参会人员对议案进行了审议。与会人员普遍认为,随着兴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现行行政体制已经不适合兴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兴仁撤县建市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并建议县政府比照2005年民政部公布的县级市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完善城区公共设施,为兴仁撤县建市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旅游资源
       兴仁以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成为贵州实施西线旅游战略的黄金通道和黔西南北上南下西进东出的交通枢纽,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奇特的地貌,形成了绚丽多彩、气象万千的人文、自然风景名胜资兴仁县
源。 在自然风景名胜资源方面,由于兴仁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属低纬度高原性中亚热带温和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表现为“谷地干热、高山凉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县境内山川秀丽,风景怡人。以放马坪风景名胜区为中心绵延119平方公里的风景名胜资源,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有巍峨绵延的“百里青龙”、广袤辽阔的放马坪草场;有奇、绝、秀、幽的高原玉带“麻沙河”,雄、险、奇、峻绝天下的“清水河景区”;还有鲤鱼湖的风情万种,真武山的空灵俊秀,大野场的古朴神秘以及那神奇梦幻般的溶岩洞群风光等,让人叹为大自然之“观止”。它们集原始古朴、浓郁深厚、惊险秀丽、幽深奇峻为一体,但又各具特色,各显奇异,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