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正式出版)
入选作者及题目
序号 |
作者 |
题目 |
1 |
滕藤 |
有关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思考 |
2 |
季昆森 |
协同发展生态经济与循环经济,加强“两型”社会建设 着力推进节能减排 |
3 |
姜学民、任龙、刘锦 |
深层生态经济问题研究 |
4 |
刘思华 |
崭新的经济发展理论 广阔的富民强国道路 |
5 |
胡宜挺 |
文明形态的演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
6 |
方时姣 |
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
7 |
陈柳钦 |
绿色建筑的人文理念 |
8 |
王传峄 |
经济-伦理-环境的生态建构 |
9 |
卢喜军、李植斌 |
浙江省资源节约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 |
10 |
吴成亮、孙长霞 |
我国大城市周围农民环境行为的调查和分析 |
11 |
秦东城、周耀治 |
新疆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灰色关联分析 |
12 |
丁祖荣、李 静 |
杭州市生态足迹计算模型与生态足迹分析 |
13 |
赵莺燕 |
青海省生态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
14 |
王江欣 |
武汉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 |
15 |
王书玉、徐梦声 |
基于水足迹分析法的云县水资源利用研究 |
16 |
李志萌 |
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修复与发展对策 |
17 |
王 萍、王新军 |
Eco2城市:城市发展的一种理想模式 |
18 |
陈光磊、王智红 |
中原经济区生态经济模式构建初探 |
19 |
郑华伟、刘友兆 |
基于牧户视角的西部牧区草地保护建设外部性研究 |
20 |
许莎雯 |
生态经济学视角下泉州生态经济建设发展战略 |
21 |
黎树式 |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态经济体系的构建 |
22 |
胡艳霞、周连第、李红等 |
北京密云水源地生态经济建设案例分析 |
23 |
吴国琛、欧阳明 |
山江湖工程的战略与实践 |
24 |
赵萌 |
城市生态公园的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
25 |
于莎莎 |
淮河源头生态经济产业体系构建研究 |
26 |
侯向阳、李周、尹晓青等 |
中国草原牧区社区研究进展 |
27 |
舒川根 |
竹资源开发与文化创意的有机结合 |
28 |
刘金铜、刘慧涛、谭莉梅 |
太行山丘陵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
29 |
黄国勤 |
江西生态农业发展历程 |
30 |
刘长英 |
北海老城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
31 |
余培发 |
推进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 |
32 |
周永振、王艳平、王羽 |
基于季节性因素的草原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 |
33 |
尹小健 |
生态农业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
34 |
于法稳、张晓涛 |
中国农村能源可持续利用问题研究 |
35 |
张巨勇 |
内蒙古自治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
36 |
蔡岩兵、王云洋 |
碳税征收对山东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 |
37 |
张勇 |
实施生态修复与提升生态资本 |
38 |
张英、张翠英、虞晓芬 |
节能建筑全寿命周期能耗成本管理研究 |
39 |
张燕 |
浙江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及对策浅析 |
40 |
陈茜 |
谈谈对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一点认识 |
41 |
贾晟、李忠、鲍荣龙 |
发展低碳农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思考 |
42 |
孟慧君、严立冬、于靖 |
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困惑的制度根源深层剖析 |
43 |
徐大伟、 常亮、孙慧 |
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及其财政转移支付研究:以辽河为例 |
44 |
腾起和、朱泽林、田魁祥等 |
依靠自然恢复森林的技术与效益 |
45 |
杨文进 |
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增长之道 |
46 |
钱津津、季冬锋、王文武 |
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多维影响 |
47 |
杨金鹏、李植斌 |
自然资源丰裕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
48 |
文明 |
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 |
49 |
田 春、李世平 |
农地利用生态化管护调控探析 |
50 |
张贵友、 张震 |
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互促模式的形成与经验 |
51 |
仇峰、张明之 |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第四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