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全球最火市场的爆发,并没有使自主品牌看到特别光明的境地。
从去年的市场形势来看,在多项政策助推之下,不少自主品牌的销量增速依然低于乘用车行业的平均水平,无法完成既定的销量目标,所占的市场份额也有所下降。
而在2011年成品油价格看涨、政策鼓励重心转向节能汽车、生产成本上升的新形势下,自主品牌或将迎来大考。
看涨的油价
油价“升升不息”,经济节油车型被消费者愈加关注。
眼下油价已经“过七奔八”(93#汽油零售价每公升7.17元,0#柴油每公升7.14元),而正在酝酿的“10天+4%以下”触发式自动调整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将允许油企可以紧随国际油价上涨的脚步。
2011年油价的上涨,必将使消费者的车辆使用成本增加。这将对自主品牌汽车开拓市场不利,一方面自主品牌汽车主攻中低端市场,其客户群体对油价等费用的支出更为敏感。
另一方面,外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正实施细分品牌、细分产品下沉的策略,进入自主品牌此前占优势的细分市场,并利用成熟的节油技术降低油耗,抢夺一部分客户。
跟合资品牌相比,一些自主品牌汽车在精密电控喷射、涡轮增压技术等方面仍有较大差距。
转移的重心
持续两年的、对自主品牌销量有很大促进的汽车下乡、汽车购置税减征政策在2010年到期,而2011年得以继续的节能汽车补贴政策,却是对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阳光普照”。
统计显示,在三部委发布的四批节能汽车推广目录总计272款享受3000元财政补贴的车型当中,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所占的比例其实不相上下。
合资企业也拥有庞大的节能汽车产品阵营。比如上海通用进入推广目录的节能汽车甚至达到了20款左右,几乎占到其1.6L及以下排量的全部产品的一半。而通用新君威,更是凭借1.6T发动机成为第一款杀入“节能目录”的中高级车型。
毫无疑问,在2011年节能汽车每辆3000元补贴政策的激励下,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将捉对厮杀,其相关细分市场的竞争将进一步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合资品牌具有较高的溢价能力,面对同属节能汽车的不同品牌的车型,部分消费者还是会选择合资品牌,而不是自主品牌。
另一方面,国家财政部宣布自今年1月1日起恢复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统一按10%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以及一些城市出台“限购令”和大幅提高车辆使用成本的做法,也将激起有实力的消费者“一步到位的想法”,体现更高购买力的SUV、MPV、中高级和高级轿车等车型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上升,从而使主攻1.6L排量和以下乘用车细分市场的自主品牌车企,面临客户流失的危险。
上升的成本
在新的一年,自主品牌如何继续保持价格优势将是关键。否则,其低价竞争的策略将遭遇困境。
预测机构指出,2011年中国经济仍可能面临阶段性的输入性通胀和货币政策紧缩的挑战。
这意味着,国家信贷政策收紧、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力成本增加,都将是汽车企业普遍面临的难题。
但是,自主车企的“抗压”能力明显弱于合资企业。
合资企业在汽车销量继续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其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显现;而一些遭遇销量提升瓶颈的自主品牌,却不得不面对产能过剩、库存持续增加的苦恼。然而,来自市场的激烈竞争,又需要企业在产品换代升级、技术创新方面进行巨额投入。这些对自主品牌来说,都是不小的压力。
在2011年车市增长放缓的趋势下,自主品牌在继续分化的市场上的生存空间正被压缩……
三大因素使自主品牌汽车在2011年迎来大考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