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钱的第二次起步……


第一次开始玩泉早在上个世纪的九六年,那时甚至根本谈不上“玩”,说低一些也就是“额度采购”。

去年的五月一日是我第二次开始玩泉的第二个第一天。基于而今日益强大的网络,使得这次“开始”意义有所不同。去年我第一批登陆的网站是“龙网”和“园地”。由于“龙网”比较适合像我这样的半生不熟的学习者,于是成为了我的熟门熟路,一年间买了四、五万元左右被前辈成为“垃圾”和“普品”的钱币。不过,依然需要感谢这一年的起步和学习机会,很多师友对此都有贡献。随着斗转星移,我开始经常来探究来龙去脉。毕竟一些少见的泉品才蕴含真谛。

希望通过此贴认识更多的师友,学习到更深刻的泉识;也希望通过这个帖子总结一下我个人对藏泉微不足道的认识。有浅薄之处但凡嬉笑,还望赐教。晚辈有礼了……

尽管我不玩纸币,但人民币毕竟摄于法律的威严,伪品较少,老幼妇孺藏家较多,具有普及意义,他们将钱币作为艺术品和文物来集藏。执行法定货币职能而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的人民币,人们只关心其真伪和币值的稳定,而不注意人民币本身的质地和货币文化的内涵,因为经过磨损和未经过磨损、设计精美和设计平常的同面额人民币交换市值相等。但作为集藏品的历史钱币就不同了,集藏者关心的是钱币的质地、品相及作为艺术品和文物的文化内涵,因为对集藏者和研究者来讲,其集藏的钱币是极好的货币实物教材,可以从钱币学、货币史、书法、冶金、经济、战争史、政治、逻辑等角度进行学习、研究、考察,从美学角度进行鉴赏,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操。

我发现集藏泉品的市值与面值无直接关联。作为集藏的钱币是当作一种集藏物品,其集藏市值与其面值并无直接关联,而与其发行年代的近远、世存量的多寡及本身质地品相有直接关联。一般而言,发行年代越久,存世量越少,质地品相越好,其集藏市值越大,反之,集藏市值越小。另外,也与各枚钱币流通时间长短、流通范围大小及收回方式有关。一般说,流通时间越短,流通范围越狭,其世存量越少,集藏市值越大。就收回方式而言,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正常情况下的只收不付,人民币换版一般均采用此种方式;另一种是非正常情况下的限期收兑,如第二套人民币53年版3、5、10元券就采取这种方式回收,不言而喻,采用此种方式回收较为彻底,且有特殊的集藏意义,故其集藏市值要大。

由于工作的特点,我比较关心时事,集币也让我偷窥其中的政经道理。

集藏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缓和通货膨胀。人们集藏各套人民币和金属流通纪念币,使同额人民币由流通领域转入集藏领域,从而减轻对市场的压力和冲击。而且这种集藏一般是永久性的,这对国家来说等于吸收了一笔长期稳定的无息存款,或者说是不用商品、黄金准备的货币发行。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集藏人民币越多,越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和缓和通货膨胀。当然,由于各套人民币尤其是早期旧版人民币受供求关联影响,其集藏交换市值要高出面值的几倍、十几倍甚至数百倍,但这是流通领域的人民币与作为集藏品的人民币之间的交换,作为集藏品的人民币始终处于集藏领域,而与之相交换的流通领域的人民币却退出商品流通领域,从而减轻了对市场的压力和冲击。因此,集藏人民币的人越多,集藏对象的交换市值越高,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越多,就越有利于缓和通货膨胀。

有利于培养人们爱护钱币的良好习惯。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一般不论品相,同面额的货币不管是新是旧,是否折污,只要不缺损,其市值均等同面额。但作为执行集藏市值职能的货币来说就大不相同了,每位钱币集藏爱好者最关心的是集藏品的品相,都喜欢集藏尽可能全新的票币,并以专册精心珍藏,由此养成一种珍爱货币的良好习惯。

有利于瞥及钱币知识,提高全民防伪反假意识。人们集藏钱币是作为艺术品和文物来集藏的,因此,集藏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人们在集藏的过程中,十分注意对钱币的外观设计、纸张选用、印制技术、防伪技术、铸造技术以及版别的研究,这对普及钱币知识,开展群众性的防伪反假斗争十分有利。可以说,广大钱币集藏爱好者就是一支义务普及人民币知识,进行防伪反假宣传的特殊队伍。

有利于提高人们文化素质。当然,每位钱币集藏爱好者会有其不同的心理和价值取向,但总归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人们文化素养和爱国主义情操的善举,有利于两个文明价值建设。

下面是我保存藏品的一些个人经验,各位师友指正。

珍贵的钱币,都应单枚包装。金银币,质地比较柔软,相互磨擦,也会受损伤,浮雕最突出的部位是最容易擦伤的,因此金银币最好是单枚包装。

贵金属钱币掉到地下,或是碰着坚硬的器物,都会磕伤,古钱不少都通体透锈,掉到地下,便会粉身碎骨。用力过猛亦会造成断裂破碎,对于这类锈蚀严重的古钱,也要给予特别护理。

古钱表面一般都形成了保护锈,这种保护锈我以前叫老锈,后来知道“道上”称之为“包浆”,此锈结坚硬,有绿色的、蓝色的、红色的,还能以此判断出土地点。能够起到自身保护作用,最好不要破坏。

对于锈蚀造成钱文不清的我用食用的白醋浸泡,而不用硫酸等强酸,浸泡时应随时翻动、观察,适可而止,然后用清水、软刷洗净擦干。古钱除锈,一般情况下,最好不采用物理手段,否则即使清理出来,品相也遭到破坏。铁钱比铜钱容易氧化,因此对铁钱表层的保护锈,包括传世古色,更应注意爱护,否则只会促进它的腐蚀,得到相反的效果。

金银币时间长了,常会暗淡影响观赏,可用布加少量的牙膏,轻轻擦洗,尽量不用刷子。

有害锈生了钱体很快就会烂透,而且还会传染。有害锈呈粉末状,发现有害锈的钱币,应予立即隔离。

钱币的集藏,应该按时代、类别,分类保管,因为质地不同,对于温度、湿度等要求也不一样。可以用抽屉式的钱柜,分类入藏,也可以用不同的钱币册,或用板块式的钱币匣,分别入藏。入藏之前,应经过干燥处理,切忌汗手接触,钱币匣、柜、册,应放置在干燥无光的地方,以免潮湿生锈。纸币则还要防止油渍等的污染,注意防霉、防蛀,到夏天,特别是南方梅雨季节之后,每年至少要见一次阳光。

至于珍品名泉(可惜我都没有)应单独存放,以免混杂在普通品中,有些珍品和普通品的差异只是在细微之中。可以特制锦盒、丝绒盒,或者红木盒装帧,加上名人题刻,更显高雅贵重。

我一年半的钱币购买收藏经验与各位师友相比“小巫见大巫”,但是还想给后来者留下点滴感受。

钱币集藏需要比较长时间的锻炼。学习大量的知识。初学者最应该注意观察和细致。

第一大忌是头脑发热,感情冲动,对此我深有体验,吃假不是二三次啊。购买古钱币一辨真假、二看品相、三问价格。要学习掌握购买钱币的交易技巧,在钱币市场或金店内发现自己喜欢的藏品,不要喜形于色,直奔目标,不惜重金买下。而是暗中观察,不动声色,迂回接近,不妨先探问其他钱币的价格,以分散卖者的注意力,然后不经意询问价格。毕竟褒贬是买家。

第二要防止随心所欲,见啥买啥。钱币集藏要有目标、有计划。古今钱币纷繁浩翰,品种极多,仅人民币就有纸币系列、普通流通纪念币系列、贵金属纪念币系列,它们之下又可分若干系列。所以,必须根据自己的财力和爱好,有选择地加以集藏,最好是少而精、成系列集藏。

第三是建立一个健康持久的集币心里,受挫后偃旗息鼓是为师友耻笑的。钱币市场充满诱惑和风险。首先是集藏假币伪品的风险。初涉集藏者买入假币伪品不足为奇,就连专家也有看走眼的时候。钱币造假古今有之,特别是价格昂贵的珍稀钱品伪品更是防不胜防。其次是价格风险。如1997年香港回归时,正逢钱币市场炒作登峰造极,钱币市场诠释了不少一夜暴富的神话,从而加大了集藏者的投资冲动,不惜在高位接盘,当时200多元的香港回归普通流通纪念币(两枚面值20元),目前市场价仅21元。集藏者如不慎买入假币伪品或遭受价格暴跌的打击,不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是要加强学习,认真汲取经验教训,总结摸索钱币市场的运作规律,趋利避害,做一名成熟、理性的集币者。

第四不要贪功逐利。钱币市场的暴利时代已经过去,企盼自己的钱币藏品快速升值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钱币集藏是一种志趣高雅的活动,集藏之道,贵在赏鉴。古人谈集藏的益处:一是可以养性悦心,陶冶性情;二是可以广见博览,增长知识;三是祛病延年,怡生安寿。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钱币集藏活动的经济市值导向也是不容置疑的。钱币集藏者要有一个平常心态,由过去趋利性集藏转到观赏、把玩、研究、交流上来,提高钱币集藏的品位,养成宁静、淡泊的操守,摆脱铜臭的困挠和烦恼,感悟集藏真谛。

第五是谦虚谨慎,如果不懂装懂会长期当外行。了解掌握一定的钱币知识是钱币集藏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隔行如隔山,如果你对钱币常识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就犹如盲人摸象,在集藏过程中就会常交“学费”,花冤枉钱。这就需要钱币集藏者不断学习有关钱币知识,提高钱币鉴赏能力,了解和熟悉历代钱币的形制、材质和钱文书体的变化,并知晓古今钱币造假制假的种种手法,发现假币的种种破绽。这些经验的获得,一是向书本学,购买有关钱币方面的书籍资料。二是从实践中学,多接触钱币实物,细心揣摩,进行分析比较和把握。三是要向师友请教。四是经常与藏友交流,互相切磋,共同提高。

第六是不要听信卖家讲“故事”。诸如拿“祖传”、“造房子、挖房基、耕田时发现”、“急用钱”之类的“故事”说事。须知这些故事大都是卖者自己瞎编的,在美丽的谎言背后却隐藏着蒙骗买者上钩的陷阱。经不住诱惑、听信“故事”而盲目买入,事后发现上当受骗者太多了。

感叹古钱币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从贝币、刀币,到铜钱、铜元和银元,古钱币伴随着这个文化古国的脚步走过了四千多年,可以说钱币史比书史。古钱币之所以珍贵,不仅因为历经岁月沧桑,存世数量稀少,也不仅因为设计精巧、铸造技术高超,更因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记录着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金融、商业、文化、科技的发展和变迁。

在钱币天地里还有不少珍品值得集藏投资,春秋战国时期的刀币、布币等因年代久远,比圆形钱更稀少而价贵;“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所铸钱币,如宋钦宗时期的“靖康通宝”和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所铸“永昌通宝”,因铸量少、流通时间极短而显珍贵;存世数量较少的钱币,如唐代叛将史思明占领洛阳后铸造的“得壹元宝”和“顺天通宝”,同样颇得藏家青睐。另外,用金、银等贵金属,以及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也是极具集藏市值的珍品。

在各文物门类中,字画、古玩等近年来价格陡涨,投资空间已十分有限,惟有古钱币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市值。

钱币玩家都是爱国者,都是生活家,都是最和谐的人……

与各位师友共勉。

 

 

热忱期待各位师友赐教

潘莹斌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北路24号龙园别墅B2栋 传世地产机构 管理总部 邮编570125

QQ 385932499(注明泉友) 手机 15008972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