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鸿举:从“两个黄鹂鸣翠柳”看我国绿色环保住宅的建设
我们小时候的课本里都读过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当初阅读和背诵时并没有觉得这首诗的意境如何,而在环境日益恶化和城市交通拥堵中的今天,我们不难想象一下杜甫老先生笔下的情景:因为小区绿化率非常高而且有高大树木,所以才有鸟儿自由地歌唱;住宅的西北有高山而且终年积雪,冬季刚好挡住寒冷的西北风;门前的大河顺畅通达,随便你坐船到海角天涯。这幅情景,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个绿色环保住宅的最好描绘。
我国的环保住宅起步较晚,对比于日本和和荷兰等国家,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开发商们的身体力行都落后了一大截子。日本是把环保住宅工厂化了,据说建造一栋100平方米的住宅不需要任何大型工具,只要几把小锤和一些钉子类的小五金即可搞定。荷兰是在窗、墙的比例方面做足了文章,以保证户户的良好采光和冬季的节能,加上社区内的雨水回收等设施。在我国,第一个环保住宅社区出现在1999年,是北京房山区一家叫做北潞春的小区。小区的设计者黄汇女士,不仅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更是我国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的高足。据介绍,该小区在全国实现了五个第一。第一个是小区没有锅炉房,家家采用燃气分户供暖的方式。此举不仅不再向天空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小区更因为没有锅炉房以及煤场、渣场等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第二个是小区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有用的垃圾分拣回收,无用的燃烧处理。第三个是小区每天产生的600多吨生活污水经污水处理站生化处理后全部用于绿化用水和冲洗道路、汽车等用途。第四个是住宅间均有一个平台,可供居民休憩、交流以及锻炼身体、晾晒衣物等用途。第五是基本做到每家一个车位。这个小区在十年前,被建设部确定为全国环保示范社区,当时的北京市长刘淇也在一次会议中给与了高度评价。
在大连,也有一些开发商积极行动起来。在2010年的春季房展会上,开发商们成立了“大连绿色低碳住宅联盟”,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品牌企业。其实在笔者看来,大连一个叫做“大有恬园”的小区,是第一个提出并且践行的环保社区。和北潞春小区一样,该社区不仅使用了雨水回收、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再利用等设备和技术,更在太阳能节电、住宅单体保温等方面前进了一大步。该项目也得到了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的高度赞扬,并且于2006年获得了国家十大友好环境项目,是唯一一个获奖的住宅类项目。
十年前我在北京,意外地听到一个外国朋友讲,作为该国驻我国首都的工作人员,他们每一个人都会获得他们祖国支付的“污染津贴”,而且据说还不是一个小数字。对于老外“花钱买空气”的做法,作为国人之一的我汗颜不已。试想,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也是全世界的文化交流中心,国人们住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的社区,而今天我们却在这个空气污浊的城市里苦不堪言,祖宗们地下有知,该作何感慨?
10月22日写于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