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世俗有多难




逃离世俗有多难

2011年1月17日/董秀成

 

  昨天夜里,一个梦真切地让我逃离世俗,虚幻中进入一个青山绿水的幽静处,过上那种一直萦绕在脑海中的、可以自由自在的读书写作的生活,倍感亲切和欣慰。半夜醒来,梦境依然,尽管有些模糊、虚幻或遐想。

    最近几年来,年龄渐长有些不饶人,精力也大不如前,时常感觉力不从心,因而便萌生诸多自由思絮,或不自觉地胡思乱想。现实中崇尚自由自在看来并不可行,但做梦竟然可以让人真切体味,不觉黯然苦笑而摇头。

    在现实中,自由是稀缺资源,想的是一回事,做的又是一回事,想的才是真的,而做的就未必真实了。由此看来,“眼见为实”这句成语也未必可信,因为你看到的或许和真实的东西正好相反。

    自由是绝对有限度的,自在还需要自寻心境,真所谓境由心生,这话说来一点不假。在情人眼里,丑八怪也是美女,这或许是境由心生的真实表现吧。在心绪烦躁而想自杀的人看来,户外的绵绵细雨是多么可恶,林中稀落的鸟叫是多么令人心烦;而在一对浪漫情人心中,细雨恰恰可以凭添暧昧气氛而增添几分浪漫思绪,那叽叽喳喳的鸟叫声恰恰是一曲美丽无比的乐章。如此说来,人间最美好的恰恰是自在的心境,心境平和,万事万物皆为美丽,“心静自然凉”也表明如是境遇。

    记得初入社会,好心者告知,与人交往最要紧的是印象,尤其是第一印象,如某某本来很有才干,就因为某某偶然事件,在领导心中落下不好的第一印象,于是就走背运而无出头之日。再就是做人做事要低调,要懂得藏而不露,更不要锋芒毕露,因为“枪打出头鸟”,不要表现无能,但更不能表现出色,尤其是不能功高盖主,中国历史上有哪一位功臣能逃过厄运;还有,在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不在于你对领导有啥看法而是领导对你有啥看法,领导的看法是你心目中最大的法,它超过任何一部法律,一旦领导对你有看法了,那你就基本完了,因为领导对你产生看法实在容易,但要领导改变对你的看法便是难上加难了。

  社会其实就是世俗,世俗就是约定成俗,其实就是那些没有明文规定的但又必须遵循的潜规则,其实就是黑与白之间存在的灰色地带,没有任何法律或文件规定你必须尊重领导,可有哪个人可以在领导面前放肆?

    人一旦生下来,就注定要被动地进入这个灰色地带,想逃离世俗便十分艰难,或者说“俗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人置于这灰色空间里是无力左右自己真实想法的,人在其间便是在经受一种挑战自己智慧和应变能力的考验,如此种种似乎就是常识,关键是你能否理解、领会这些常识而已。

有些人熟悉领悟了这些基本常识,并且能够学以而灵活致用,于是便可飞黄腾达,事业兴旺,春风得意;有些人缺乏灵感或坚决不入主流,其事业或功德便日渐行萎,总无上进之路途,辉煌理想无从实现,于是便心灰意冷而开始怨天尤人,难忍者便萌生逃离世俗之想法,因而便有和尚或尼姑的生产之源,极端者更是以牺牲生命为逃跑路线,甚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