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商业评论201101期编者按:还是自我给力吧


    2011年无法避免地来临之后,我只能在此祝愿所有的本土自主品牌企业能够自我给力,而我坚信倘若有成功者,这种企业一定拥有自我驱动的宝贵性格

 

2010年 网络用语“给力”通过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使用而成为中国社会的热词后,我内心不禁哑然失笑,他们将一个隐含贬义的形容词当成了褒义词。因为这就如同悲剧被 解构成“杯具”所透露出来的无奈感一样,“给力”流行呈现的是一种全社会的无力感——人人都在祈求那个给我们帮助的力量,亲爱的读者朋友们,这是一个什么 样的整体精神状态?

现在,新的一年到了,因为这个“给力”,我不由得想起1933年元旦胡愈之先生在他主编的《东方杂志》上刊登的“新年的梦想”专题。因为“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所以胡先生向全国各界知名人物征求两个问题的答案——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

《东方杂志》以83页的篇幅一下子刊出142人的244个梦想。其中典型的有小说家巴金的悲观梦想——“在现在的这种环境中,……只能够使我做噩梦……那一切所谓中国的古旧文化遮住了我的眼睛,使我看不见中国的未来,有一个时期使我甚至相信中国是没有未来的。”

    也有暨南大学教授张相时的乐观梦想——“到1983年,中国民族在内忧外患重重压迫下苦战恶斗了50年而建立了一个理想的——真正平等的、和平的新国家。2032年,完成了伟大的清水工程,全国大小江河的水都清了。应征人时年138岁,住在喜马拉雅山附近的长江源头,应友人之邀,出山观光,驾小艇顺江而下,沿途所见,果然水天一色,清漪可爱”。

我不敢在此妄加评论当年未来中国梦想的现实图景,我现在梦想的是一种中国汽车的强有力的力量。如果说给力,那就给中国汽车以力量。

你或许会说,中国汽车工业的力量已经远比先前强大,而且中国汽车市场的力量更是无比强大。我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是我必须毫不客气地说,中国汽车工业的力量不过是如一个人自然长了几岁,力气也就相应大一些而已,同其主观上是否努力锻炼并无什么关系。

至 于中国汽车市场的力量更是另外一种力量,它现在能够证明的只是跨国汽车公司的强大。这种市场的力量本来是我们本土汽车工业向上生长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现 在看起来连这样的力量也在逐渐丧失。《汽车商业评论》杂志之所以本期向中国汽车工业的从业者“问顶”,之所以向中国汽车消费者提问,一个重要目的是要看看 当下这个强大的汽车市场力量是否还足以庇护我们本土的汽车玩家。

显 而易见,这个力量正在逐渐丧失,而且是借助国家机器,此时此刻,我不免忧心忡忡于中国本土汽车工业的力量。我们调查得出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大概十年后,将 是中国汽车市场的顶峰,那么在新的一个十年开始之际,或者说在“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我们梦想中的十年后的中国汽车力量将会如何?

这个梦想的结果在我们的“问顶”调查中已经略微的涉及,结果并非那么乐观,实际还是相当的糟糕。很多人正在奢谈中国企业在新能源车方面的弯道超车,许敏给我的答案是,可能我们在传统车方面的技术离外国人的距离越来越近,而电动车技术与对手的差距是越来越远。

它 与我所观察到的事实非常接近,上期本刊封面报道比亚迪的《恶之花》或多或少地揭示了这一点。而就在本期杂志即将付印时传出的雷诺电动车技术泄密案消息以及 买家可能来自中国的西方猜测,让我感到最多的却是震撼,它说明的只能是在本土汽车众声喧哗中对手们已经不动声色地跑得很远了。

北京治堵新政以及未来的辐射效应显示的只能是政府政策对中国本土品牌的不给力,而要让中国汽车工业的本土品牌有力量,谁能够来给这个力?除了自我给力,别无他法。在2011年无法避免地来临之后,我只能在此祝愿所有的本土自主品牌企业能够自我给力,而我坚信倘若有成功者,这种企业一定拥有自我驱动的宝贵性格。但愿这是我们所能够实现的新年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