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动向,主要是三种形态:上涨——调整——下跌。
人们更习惯于在大盘指数上涨,或调整这两种形态下参与行情。大盘以下跌为主的市道下,还能参与,还能赚钱,那是少数高手的游戏。
行情以价值蓝筹为主导,大盘指数大幅上涨无疑。
行情以题材成长为主导,大盘多以震荡,调整为主,指数的有效上涨空间相对有限。
今年的行情只能在政策调控的大框架内活动。题材行情为主,因此研判市场强弱,不应以指数的涨跌幅度为标准,更应注重个股机会及投资者把握机会的能力。
今年大盘指数一路受压抑,但不缺少大牛——比如象稀缺资源类股票。也不缺少牛市板块——比如说中小企业板。
指数上下波动,震荡,阴阳相间,这就是调整。调整归调整,并不影响盘中个股的活跃程度。我们常常看到:大盘指数大幅上涨、成交放量的时候,盘中个股活跃程度,反而不及大盘调整的时候。指数震荡,盘中股票涨多跌少,大涨小跌,个股机会多多。指数大涨,盘中股票常常大涨大跌,两极分化。有突然涨停的股票,也有突然跌停的股票,机会与风险,泾渭分明。
指数大涨,成交放量,多是蓝筹补涨,或蓝筹板块耐不住寂寞,突然启动行情的结果。
指数不涨,上下波动,小阴小阳,但个股活跃。则多仰仗蓝筹横盘,题材与游资耐不住寂寞,二者一拍即合所至。
中国股市在某一阶段走价值路线,还是走题材路线,与当时的政策取向直接相关。
积极进取的,宽松的贷币政策,股市多以价值投资为主导。比如象2007年的大牛市,政策启动全流通改革,市场流动性充裕。大资金、大蓝筹、大行情成为行情的主要特点。
而以调控、预防、收缩、抑制为主的政策取向,股市多以游资主导下的题材行情为主。象2009以来的行情就属此类,指数上涨空间有限,但盘中个股、游资活跃异常,甚至形成局部及板块牛市牛。
这样的行情特点及市场背景,我一直认为不应该对行情抱太高预期,也不应太有理想与激情。非理想的行情,却让一些人想入非非,时刻惦记着大牛市、大行情、大突破之类。说的直白一点,如果某一天大盘真的形成突破性上涨,我认为首先应考虑风险,而不是机会。
题材行情,是由资金的相对有限性决定的。政策调控,股市必须面对参与股市资金的相对有限性。有限的资金,加速扩容,收缩流动性的政策,市场只能选择游资及题材行情。就象现在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没有松动,投资者以自有资金对房地产的刚性需求——八月房价出现反弹。在股市,游资非正规部队,它们不受规则约束。常以非常规的操作,获取尽可能大的投机性收益。我们看到:一方面正规的机构投资者,象公募投资基金手握重金,却临大面积亏损的窘境。另一方面,市场游资不按常理出牌,却在一些小盘成长,或重组题材以及新能源,新兴产业的即兴发挥式炒作中,获取暴利!
题材行情仍将继续,持续强势的稀缺资源,是题材行情的延伸,而非蓝筹行情的另起炉灶。题材行情,更适合在大盘调整,指数上下两难的状态下表现活力。这时候,个股和板块更趋活跃。比如今天,大盘指数以窄幅震荡、波动为主,盘中个股活跃程度却明显提升。中小企业板指数今天再创历史新高。
我认为:中小企业板、稀缺资源、新经济、新能源、资产重组与价值成长,深圳本地股、上海本地股,仍然是题材行情的主要关注方向。这些板块的个股机会比较多。这样的格局不会轻易改变。指数不涨,个股机会更多,指数大涨,市场风险更大。
我的观点是:别老惦记蓝筹行情、热点转换、大盘突破之类。大盘调整,震荡向上,更有利个股表现。今年的行情,比较好的操作状态,应该是安心、专心做个股,做波段、做低价、做小盘,安全第一。想法太多,劳命伤财。
文章转载、讲座,及其它请联系叶弘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