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骁:炒作楼市回暖将迎来更严厉调控
这几天媒体对房地产市场回暖的报道有不少篇幅,尤其是今天,一则关于京沪穗深等楼市首次全线回暖的报道占据了各媒体重要的位置。报道称,楼市已经全面回暖。30个城市中有26个成交面积环比上涨,其中11个城市上涨幅度超过50%。而作为全国风向标的京沪穗深四地楼市自调控以来首次集体飙升。
多数媒体甚至没有关于后市走向是报复性上涨还是短暂反弹的疑问,楼市全面回暖的结论已经是下的板上钉钉。这不由得让人担忧,是媒体的方向性报道策略还是记者亦是普通人出于对楼市再次报复性上涨的顾虑?如果是前者,我很怀疑,媒体们为何刻意要炒作楼市回暖,是这样可以带动广告销售吗?
自四月份开始的楼市调控新政,至今已经四个多月,这期间楼市一直处于量缩价松的状态,从价格规律上说缩量结果应该是价跌的,说价松是说明价格下降的并不明显,很多楼盘即便是降价也采取隐形方式,比如万科上海的四季花城,之前宣传售价逼近3万,到实际开盘只有2.5万元每平方米,比如金地格林世界,最近推出的楼盘1.8万元每平,比上一期低1000元每平,虽然采取的是组合促销方式,但本质上价格是降了。不过总体来说,买卖双方胶着对峙的特征更为突出。
进入九月传统楼市销售的“金九银十”季节,楼市成交量逐渐放大,统计数据显示售价也开始回升,上海更是重回到2万元以上,达20973元/平方米,环比涨幅达5.8%,此引发媒体关注。
不过在我看来,楼市全面回暖的结论下的可能有些草率,近阶段楼市成交放量实属正常,这是因为,一来,有前几个月的缩量,积压了部分需求;二来,是传统的旺销季节;三来,几个月观察下来,房价松动有限,逐渐开始对调控失去信心开始入市。这样的行情能持续多久,有待观察,毕竟调控新政刚性的卡住了相当的需求。
原本放量价升也属正常,但问题是目前的统计数据已经失真到不能反映楼市真实,调控新政以来大量的楼盘主动或被动的推迟上市,主动的是因为博弈政策看好后市,被动的要么资金紧张要么是地方政府为配合调控不给发放预售许可,这些均非市场化的表现,一旦政府加大清查囤地,加上三季度开盘量增加,供给恢复,成交量是否会进步扩大就显得重要。
不论是那种情形,目前媒体热潮楼市回暖,都将推波助澜,对客户而言受到舆论影响会加快入市步伐,进一步刺激价格上涨,也会误导开发商认为提价时机成熟,而提价惜售,如果事情这样发展,留给政府的选择只可能是加码调控,正如我在微博中写到的那样:现在就对调控持乐观态度很危险,缩量整理几个月,又遇传统金九银十,楼市放量实属正常,在众多楼盘主动或被动推迟上市的今天,统计数据早已失真,炒作楼市重又回暖只会引来更严厉调控,不要太小瞧相关部门的面子工程。
其实不光是面子,还有里子,相信政府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失信于民,毕竟政府并不想承受公信力坍塌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