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主声明:博主发表的文章媒体或网站未经博主许可不得转载,个人博客可以转载,转载时请务必标明来源、博主姓名或以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博主的电子邮件为:[email protected]
美国的两大富豪盖茨和巴菲特呼吁美国其他亿万富豪至少把一半财产捐给慈善机构,在美国掀起了一股新的慈善捐款风暴。盖茨和巴菲特本月底来中国,本想会会中国的富豪们,结果在中国引起了一股中国富豪避见两位过去要花上重金才能吃顿饭件见上一面的逃离风。这一切或因中国有些富豪怕被劝捐,你说这不是当面下不来台吗。中国不乏要裸捐的有钱人,但中国还未形成社会慈善捐款的完善体系,因此富豪们不吃盖茨和巴菲特的“鸿门宴”也在情理之中。行善是中国文化中的美德,回馈社会也是一种社会公德。美国的慈善文化有其特点,但原则是要出自于个人的真心实意,所以盖茨也公开声明,到中国不是向中国的富豪劝捐,而是说道说道慈善文化的ABC。
巴比在中国的慈善晚宴据说邀请了中国50名富豪,而最终参加晚宴的可能不到一半,而两名高调要裸捐的小富豪陈光标和冯军不仅没让社会交口称赞,反而是引来一片质疑声。中国的媒体报道说,愿意行善的中国人一点都不少,只是对怎么做还不怎么有经验。
有些中国富豪对慈善捐款不热心,但对自己过着豪华生活却一点也不吝啬。有媒体报道说,中国富豪会赚钱,但不会花钱。一些吝于肩宽的富人,家庭消费却往往不菲。家中住宅可能有八个卫生间和价值20万元一个的马桶,日常消费包含了8万元一粒的橄榄、9.9万元一盒的月饼、至于名车、名表、名包更是小菜一碟。可以说,在一部分富人中,由于赚钱的方式融合了中国的特色,自然不会高调捐款,否则不是自己露馅了吗。2010年瑞士瑞信银行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富豪的“灰色收入”可能高达1.4万亿美元.如果事实果真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一部分富人不是没有“慈善”的心,而是没有“慈善”的胆这一简单的问题了。
当然中国富人中也有许多怀有慈善之心的人,但由于受中国的文化的影响和现行慈善机制的困扰,很多人是低调作慈善。而且现在有钱人作慈善,无法成立自己可以管理的基金会,而只能把钱交给公益组织,这也使得慈善业发展受到阻碍。前不久,李连杰的一金会面临的困境已是写照。
根据一份对中美两国慈善捐款的研究报告,在慈善捐款上中美两国的国情不一样,因此也出现较大的差异性。首先美国的慈善捐款数额较大,从2000年以来,美国每年的慈善捐款数额都会超过200亿美元,2007年并突破300亿美元。2007年中国社会的慈善捐款总额为223亿元人民币,按当年汇率金额接近31亿美元,同比,美国当年的慈善捐款金额是中国慈善捐款总额的98倍。2007年,美国慈善捐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21%, 中国慈善捐款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09%。美国全国大约有100万个慈善机构,主要是以民间慈善机构为主。而中国的慈善机构约有4000多个,而且基本上隶属于官方的三大公益组织。
中国和美国的慈善捐款结构不同,美国的慈善捐款主要的来源是个人,个人慈善捐款数额占到全部慈善捐款的75%以上,而公司慈善捐款仅占5%左右。中国个人慈善捐款数额一般占慈善捐款总额的20%,公司、团体捐款占据了中国慈善捐款的主体。中美两国在慈善捐款上的用途上也有很大不同,美国慈善捐款大多用于教会、教育、医疗健康和公共服务上,中国的慈善捐款侧重在救济和救灾,例如在贫困地区盖校舍、对重大自然灾害的灾民进行捐助等。
中美两国的捐款文化不同,中国古代文化就提倡施善行乐,但这种慈善文化多体现在个人行为上,而未形成一种社会文化。过去做善事是有钱人在积德,现在捐款是富人在回馈社会,是乎与一般人关系不大。不可否认中国的人均收入在世界上还处于低收入国家水平,因此与美国相比,个人尤其是普通民众在进行慈善捐款上存在着资金的困扰问题。而中国的富人不乏热心慈善捐款之人,但总体而言,富人在慈善捐款上被动捐款的行为较多,而且也未形成一种回馈社会的慈善文化。
在美国社会,慈善捐款被视为一个公民的责任,体现的是一种文化。美国的理财学中就提倡父母在教育孩子的理财经时有一点是必不可少的, 那就是一定要在积蓄中拿出一部分钱进行慈善捐款。美国的理财经中有著名的60/40法则,就是收入的60%用于维持生活开销,40%用于储蓄和投资,而在这40%之中要拿出10%的钱财用于慈善捐献。美国有将近九成的家庭每年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慈善捐款,而像盖茨、巴菲特这样的富豪不仅要将自己的财产大多数捐出,并在美国掀起新一轮的富豪慈善捐款运动,这对中国的富豪不能不说是打开了另一扇看待财富之门。
乔老爷的新书“星条旗下美国梦”不会像李敖大哥那样告诉你美国是怎样阳痿的,但却可以让你一窥美国人如何积聚财富以及如何平衡欲望和人生。当当网有售欢迎点击进入
让你的孩子健康成长
让你的孩子走向成功 让你的孩子拥有未来,更多故事尽在博主新著“中国妈妈启示录”中
当当网有售欢迎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