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你能阐释新“三座大山”?

京华时报昨天说:《名嘴白岩松做客清华大学 阐释新“三座大山”》,读完之后只感觉到白岩松也堕落了。
白岩松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是央视著名主持人,任《焦点访谈》、《新闻周刊》、《感动中国2008》等节目主持人,2000年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但说到底他是一个做传媒的主持人,那么什么是传媒?传媒是一种工具,要准确及时全面的把真相告诉大众。
白岩松在这次演讲中说:“第一座大山是以‘蜗居’为标志的住房和物质压力,现在的社会把年轻人的成功直接跟物质的成功画上了等号,房子、车子、折子是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第二座大山是以‘蚁族’为代表的现实和理想的冲撞,还要不要有理想,还要不要浪漫,还要不要趁着年轻时流浪一下,为自己的目标去奔波和闯荡,‘蚁族’像是一个无形的绳索,套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第三座大山是以暗算为代表的来自职场的压力,职场上的争斗,让现在的年轻人压力更大。白岩松认为,这三座大山让现在的年轻人不那么理想了,不那么浪漫了,必须现实和功利。面对这新‘三座大山’,白岩松建议年轻人要摆正心态,学会为自己减压。”
这种诠释并不是准确及时全面把真相告诉大众,而是在歪曲真相。
做了这么多年的传媒人,竟然不知道新三座大山指的是:“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这三座大山的出现是中国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严重社会问题,其中有中国人口多,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转型期间社会民生在“效益优先”的幌子下被偏离了轨道——这也是为什么中央领导反复强调民生工程的原因。
这三座大山并不是中低收入的专利,而是面对全体国民。
白岩松,我不说你是“既得利益者”,但你确确实实属于是获得了巨大利益的传媒人,“房子、车子、折子”你都有,而且不是一般的。如果把“房子、车子、折子”演绎为今天青年人心里的三座大山,你就忽视了更重要的问题,就是今天社会中“房子、车子、折子”给中国带来了些什么问题。
“房子”已经成为中国的社会问题,最近的房价反弹,说明整个调控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房改的初衷:“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这是真相,传媒人应到告诉大众的真相,其中也包括听你讲演的清华受众。
“车子”也会步“房子”成为社会问题,现在有一个脑筋急转弯说:“世界上除了火车啥车最长?”答案是:“堵车”。白岩松在北京难道还没有体会“堵车”的烦恼,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在公众媒体关于交通问题的讲话,解读统统都是假话。中国城市越来越大,车子越来越多,是福还是祸,很快就会有答案的。
“折子”的核心问题不是你的“折子”里有了多少钱?而是中国基尼系数过大已经成为未来中国极不稳定的因素,当务之急就是决绝分配中的不公。
白岩松建议年轻人要摆正心态,学会为自己减压。为什么白岩松不要求青年人投身到解决中社会焦点问题的实践中,而且从具体的小事做起?而当今都想做大事,那么小事让谁来做?
这个答案就更简单了,白岩松只有一张铁嘴,他只会说,他不会干,也不知道究竟应当如何干。难怪当社会上传出白岩松将挂职咸阳市副市长,虽然这是一条假消息,但是白岩松未必就敢担纲这个职务,因为他的前车之鉴,他的同事王志的教训就足以让他胆战心惊,对白岩松也是震动,白岩松也就是会说,并不会做。
写到这里,有人会质疑我,难到你又会做?
我不敢说我会做,但我一辈子就在基层,做的就是基层工作。一个人基层的小事做不来,大事肯定做不了,古今中外没有例外。
白岩松在腾讯网说:“白岩松:80后被三座大山压着让人心疼”。
我以为80后的三座大山首先是生存,是民生,是就业,是不是“房子、车子、折子”。
白岩松能侃侃而言:“幸福·信仰·青春”。
我不知道他幸福吧?
我不知道他信仰啥?
我只知白岩松的青春碰到了好运气,做上了央视主持人,其实在中国还有更多的优秀者没有脱颖而出,这只是一个机遇罢了,但做了基层的工作的小人物我未必就不如白岩松。这些小人物,现在也到了不惑之年,而正是这些小人物正在支撑着中国的发展事业。
如果发展仅仅靠嘴皮子,那么什么事也做不成。恕我直言,中国社会的浮躁,也有白岩松的功劳。
白岩松要为中国发展做些具体的事情,做传媒的就要把真相告诉你的受众。
如果一个传媒人,不能把真相告诉公众,他既没有信仰,也不会幸福,更不能说是一种成功。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七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