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路走歪了


  这是前两天我在广州举办的促进高等教育的开放和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部分内容。

该会议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信孚集团等合作举办,老友杨东平喊我出席,上海交大熊丙奇教授,中山大学袁伟时教授父子,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教授等皆与会。广东教育厅高教处金副处长亦出席并致辞。

   

我对中国的高等教育,曾有一个批评:把人参苗种成白萝卜。

现在的80/90后比我们50年代/60年代的人见多识广,而且没有历史负担,思想更活跃更解放,本来是更应该出更多人才的。结果弄到现在,出的蚁族和失业在家族也非常多。  

说人参苗变成白萝卜有两重意思:

师资掺水或糊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有效课时缩减。

博士硕士的培养放羊化,学士的培养更不堪。只有一流名校仗着学生来源好而暂时没有大问题。好的教授现在也在成为钓鱼工程的奴隶而无精力对待教学。90年代中期以后的博士硕士进入高校任教,颇有一些是掺水的质量。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可能吗?

再说有效课时的缩减。我的结论是,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三年专科有效课时,现在差不多就是现在本科的4年课时。这就是说,现在的本科,等于以前的专科。依次类推,硕士等于学士,而博士等于硕士。

1995年实行周末两天休息的双休日制度。在那之前,每年的法定节假日加上星期日,我国每人每年的休息日为59天。1995年实行双休日后,每周周末增加一天,休息日几乎翻倍增加到111天。1999年为扩大内需搞了黄金周制度,111天扩展到114天。2008年法定节假日增加了清明节,调整缩短了别的节日,结果总数又增加一天,达到115天。

现在每个学期可以安排上课的日子,有90天。两个学期,也就是一学年有180天。 1995年前,每周上课6天,每月上课24天,每学期上课108天,一学年216天。没双休日制度时,比现在每学年多36天的上课时间。本科4年理论上多144天。

现在4年本科生上课的累计天数,还不如以前3年的大专。这个大家可以自己去算。

扩招后,各地、市都有权设立一所副厅级的学院,多以地名命名。虽然意在改善高教资源地域性分布不均衡的状况,但是师资和学生质量问题可能更有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