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中医中药中国行”的活动,在大会上发布零点做的《中国人中医药意识调查结果》。其基本信息是:一般中国人对于中医药的关注还是高的(90%的关注度)、接触率也不低(88%的接触率)、接受度也不错(54%的人首选中医治疗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但是与此同时,国人对于中医药也有很明确的传统定位,感觉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主要透过平面传统媒体接触到相关信息、肯定中医药在保健养生预防等方面的功效、在中老年传统人群中得到的认同度更高。可以肯定的是,中医药需要在更为科学与具有传播力的新知识传播方面、在针对年轻人的有吸引力的中医药科普方面、在建设更有现代感的服务环境和职业形象方面还需要做大的努力。同时,包括步长、天士力等一批致力于中药现代化科研的企业也需要对它们给予更多的支持。
我从小在老爸的中药药罐子堆里长大,习惯了药包、药汤、药渣和药味,甚至帮老爸熬药也有了一定的造诣了。其实熬药很有学问,何时放水,何时滤药,多大的量,如何处理余药,隔夜药的处理都有一定的讲究。但我一直觉得,就算它多少有点功效,似乎也还是一种聊胜于无的东西。直到前年,从法国回来染点风寒,咳嗽一百天也没效果,吃啥西药都没见效,结果正好去北京中医药大学讲座,经学校党委张书记处方一剂汤药,十贴之后,真的是药到病除,另外他们还提供煎药服务,直接就可服用,也十分的方便,顿时对中医药的敬佩增加了若干分。后来有幸认识到多位老中医,对于中药的知识有了相当的增加,也对用中医角度认识健康有了一定的进步。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向来有不少人热衷,更兼在低成本、副作用低、在处理某些疑难杂症方面的独特效果,因此对于普通民众的健康治疗需要,实在是非常重要的治疗的资源。但是中医药也一向饱受难以经受现代科学验证的批评,也因此在国际传播上有相当的障碍。近年,中医药在科研发展方面有了一些进步,也有一些企业在标准化生产上做了很好的探索,虽有部分重要针剂的安全事故问题,但这个方面是值得肯定与坚持的。但中医药管理系统中也需要有意识地针对过于传统甚至有的地方过于官方从而妨碍了适当的社会传播的问题,需要中医药领域有更好的专业自律、意识开放与跨界资源整合的结合。至少,在今天我们的中医药应该从脱胎于中医药的韩医的某些改造经验中受到启发。
昨日场景:为公司定性培训班培训新方法。会多名来访客户。出席“中医中药中国行”,发布国人中医药意识调查结果。
今日推荐:敬请广大博友关注零点集团出版新书:《中国城市欲望调查》和《市场调查操作手册》。
今日小诗:
变换
如果我是泥多好,
人怎么的践踏,
都不会改变我的容颜。
如果我是鸟多好,
空间是我的标杆,
我用飞翔丈量能量。
如果我是山多好,
用孔武做品牌,
在悠久的一生中与风雨对话。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侉烧鲇鱼
选三斤大小鲇鱼一条剖净,切成大块洗好晾上。备刮皮洗净切好的土豆块、白菜叶、白萝卜块、老豆腐块酌量。起油锅并放姜块,中火烧后放入鲇鱼块,煸三分钟后,放入去油骨汤酌量,酱油放至汤呈淡黄色即可,再放入盐和重庆辣酱酌量。中大火煮二十分钟后,放入菜料,转为中小火熬炖三十分钟,起锅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