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可以出售的,安全也是买来的。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不仅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销量,也对汽车安全性表示出前所未有的关切,在这个庞大的深不可测的市场里,拥有安全技术的企业和商人已经如鱼得水……
安全复杂了 要求提高了
“我是全中国撞坏汽车最多的人,迄今为止已经撞坏了3000多辆”,高级工程师刘玉光坐在记者席边开始接受提问,这是他的开场白。刘总工程师所在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同时还是汽车试验研究所,担负着代表国家进行轿车质量监督检验的重任,通过各种渠道采购汽车进行碰撞试验是他们日常例行的本职工作之一。
9月11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公安部交通安全管理局、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0(第三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在京启动。在这个国内目前最大规模的公益性汽车安全普及活动上,不管是新闻发布会还是仪式现场,政府官员、企业和商家如影随形,如同他们在事关汽车安全性方面的一贯表现——步调一致。汽车企业依然极为活跃,这得益于既要通过政府机构的检验监督,还要面对市场的严酷竞争,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依然还是垄断性经营。
中国人保财险副总裁贾海茂在致辞时说,国内机动车承保量已超过1.1亿辆,保费去年比2006年翻了一番,今年有望突破2800亿元人民币。
“安全”孕育巨大型市场
同其它成熟的汽车市场完全一样,有两方面原因激励安全创新:满足政府的规定以及增加更多最终用户价值。
政府规定和具体标准则是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类似的机构中产生。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汽车强制性技术标准首先从主动安全开始,其技术逐步向一般安全、被动安全方向扩展。
为了促进我国汽车新产品整体安全性的提高,2006年下半年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推出了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的推出对于消费者购车具有极大的参考和指导意义,同时也督促企业对产品的安全性进行改进,掀开了我国汽车安全的新篇章。
在目前我国政府批准发布的所有汽车(含摩托车)强制标准中,绝大部分与ECE(欧盟)法规等效,其中安全标准占到强制性标准实施数量的90%左右。与此同时,政府机构还采取强制性认证(3C)的办法,向符合要求的整车、零部件产品颁发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包括汽车、机动车零部件、安全玻璃、轮胎等等。
在强制性要求下,一些主动安全产品——有助于防止碰撞的器件、系统和组件很快被市场接受,一些产品甚至与这种强制性要求直接相关,如汽车行驶记录仪。这项由北京科技大学独立研制的智能化汽车行驶记录仪,包括电子罗盘、磁编码车速传感器、磁性薄膜材料等等,是一种能准确记录汽车运行状态和司机驾驶行为的高科技产品。它可以用于加强对汽车安全行驶的科学管理和对汽车交通事故原因、责任的科学分析,它所记录的数据可作为处理汽车交通事故的主要依据,应用可增强司机安全行车的意识,减少交通事故,尤其是恶性事故的发生。这种属国家强制性要求安装的产品,如果每年能有近500万台的安装与更新空间,将表现出广阔的市场前景。
但是,由于国内生产汽车安全系统的供应商整体上起步晚,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在日趋激烈竞争的汽车安全系统领域中,国外供应商的优势更加明显。汽车安全气囊、座椅安全带、方向盘和汽车安全集成系统等等莫不如此。
以ESP(汽车电子稳定程序)市场为例。如果仅仅从汽车安全的角度考虑,国际学术界已基本形成共识。美国高速公路安全委员会(NHTSA)于2004年发表报告称,装备ESP的车辆将避免35%的碰撞事故,重心较高不易操控的SUV车型,事故避免率更可高达67%;美国保险公司公路安全协会(IIHS),经过对全美数十万起车辆理赔事故的分析后也认为,ESP可以避免43%的致命碰撞事故,56%的致命单车失控事故及77—80%的致命翻车事故,每年可在美国挽救1万人的生命。
出于对驾驶者生命安全的重视,美国已要求在2012年所有新车加装ESP;加拿大可能在2011年实施相似法律;欧盟委员会考虑在2012年要求所有出售的新车装备ESP,日本强制法令则将在2013年生效。提供这项技术的德国零部件公司博世两年前就发布调查报告称,预计在2012年,汽车电子稳定装置(ESP)的全球装备率,有望从2007年的34%提高到52%,其中美国的ESP装备率将接近100%。
遗憾的是,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汽车消费市场,但国产汽车的ESP普及性依然比发达国家落后近十年。2007年国产车的ESP装备率仅为4%,在全球主要汽车市场中垫底,2012年的装备率预计能提升到18%,但依然比位列倒数第二的韩国低了一半以上。
如果ESP市场国家进行强制立法实施,国际ESP提供商瞬间就将获取丰厚利润。ESP的现状仅仅是安全市场的一个缩影。现在,随着大众对汽车安全性能关注度的提高,汽车安全系统越来越朝着多品种、高性能方向发展,汽车安全系统领域的竞争也更趋激烈。
“安全”挑动企业神经
据业内人士反映,跨国公司及其关联的提供ESP零部件企业,已经结成了价格垄断的“神圣同盟”,他们迫使中国汽车制造商(包括合资企业和本土企业)不得不以高于国际水平的价格采购ESP,导致成本提高。如果强制立法实施,起码在经济上会出现一个巨大漏洞。
为改变现状,为数不多的企业开始另辟蹊径。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孔辉教授介绍,在交通事故中车辆因素以爆胎为主,占34.1%。在爆胎后约1.5秒,汽车开始出现急剧偏航,如果在未有偏航时(约1.5秒内)采取适当的制动措施,将有效减少事故发生。吉利汽车与桂林金安公司联合研制的爆胎自动刹车装置,可在0.5秒以内自动刹车,而此时爆破的轮胎还未脱离轮圈,从而保证了在转向特性发生巨变之前及时刹车以实现不偏航。该项技术在北美汽车展上首次展示便获得大奖,吉利汽车已经开始将此装置作为选装件投放市场。
据了解,在吉利即将上市新车帝豪EC8中,这种技术已成为帝豪EC8的一个巨大亮点。
东风本田高层刘洪认为,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下,许多产品的配置现在都得到了升级,但配置升级并不能代表技术提升,车辆的安全技术也是如此。东风本田CR-V为何能赢得多项第一?并不是应客户要求将增加的配置简单化,而是将配置升级和技术升级进行完美结合,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安全保障。
安全的终极价值无限
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到“造最安全的车”,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之后,吉利汽车的造车理念发生了巨变。具有戏剧性的是,吉利收购沃尔沃进入中国市场也一直主打“安全”牌,直到如今,良好的安全性一直使其品牌价值的核心内容。业界为何看好吉利造车,不能说与吉利汽车现在的造车理念无关。
事实上,以“安全”作为营销卖点获得成功的汽车企业不在少数。几年前,广汽本田就提出了“为了所有人的安全”的文化理念,广本的安全驾驶训练营转战南北,从最基础的安全驾驶知识讲起,从日常并不在意的驾驶习惯入手,讲解了安全教育的层级和训练科目,通过紧张、激动的测试环节体验,让参训者学习到汽车极限驾驶情况下的操控方法及适应能力,在这种多变的驾驶环境下真正感受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据有关机构调查,广本的安全驾驶训练营收到良好效果,为广本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在川黔公路贵州路段,中国人保财险配合公安交管部门在事故多发的山区路段建立了6处“防撞墙”,避免了多起重大事故的发生,至今为当地老百姓称道。每年积极筹办的以“安全”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成就了这家国内最大的非寿险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好名声。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说,安全是一种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是为了唤醒人们的安全驾驶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而对于商家,安全则预示着全新的市场机遇和汽车安全系统市场无限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