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九问杨卓舒 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表达


2010 九问杨卓舒:如何实现更高层次的价值表达(二问成长力)
刊载于2010年8月30日34期《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明霞

 

二问成长力


  记者:2008年10月,卓达集团由房地产一步跨入临港产业,成为国内首家投资建设30万吨级港口的民营企业。目标的改变是否意味着进入了全新的领域?
  杨卓舒:形散而神不散,还是在一条主线上夯实和提升。
  记者:如何在一条主线上夯实和提升?
  杨卓舒:产业先行、产业造城。经济发展需要产业支撑,产业发展需要功能更好的平台,需要空间和载体来聚合和优化。发挥地缘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全产业链地产,围绕产业链提升地产,形成二三产业互动配套,实现业态功能的有机结合,推进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这就是我们的产业地产、产业造城模式,这就是我们开创的综合城市运营道路。
  记者:早在2001年您就提出了产业地产、产业造城?
  杨卓舒:对,那时我们叫实业型地产。2001年我们就确立了先建设后开发、先予后取,产业先行的开发模式,提出产业先行、产业造城是我们今后快速、高效发展的基本模式。
  记者:与一些失败的人为造城相比,卓达产业造城有什么不同?
  杨卓舒:把一些不相干的资源组合在一起,人为造城,肯定是失败的。卓达产业造城发端于河北,从服装产业园到星辰项目群再到太阳城,我们是从小到大一步步干出来的;是基于对中国走势、现状的深刻认识;是基于对河北城市化水平很低,省会石家庄城市规模太小的深刻认识;是基于对河北省纺织、医药、建材等相关产业优势的深刻认识。产业造城实践的7年是卓达持续翻番的7年。如果没有这个大战略的展开,快速成长是不可能的。
  记者:文登南海是产业造城、产业地产思想在更广阔空间的一种释放吧?
  杨卓舒:对。30万吨级大港,在中国是一流的,世界超级巨轮可以停泊;十几万亩腹地,在中国的沿海城市是独有的,我们有条件充分展开装备制造业板块和香水海休闲度假板块;随着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的进入,以港口为龙头、三城联动格局将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升级和发展,全速推进南海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崛起。一个世界级滨海新兴城市应运而生。
  记者:完成这个项目,卓达将得到什么?实现怎么样的成长?
  杨卓舒:卓达第一是得到了规模宏大的事业,第二是有了一个强大的发展动力,第三是实现了多年的愿望,那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关注民生、产业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