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灭的就是超级大国?


  2009年10月28日深夜,美国特拉华州多佛空军基地。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于11时40分左右乘坐“海军一号”直升机从百公里外的白宫飞抵该基地迎接一架美军C-17运输机,机上载有18名在阿富汗冲突中死亡的美军和政府扫毒人员遗体。

  2009年12月1日,美国西点军校。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此公布其阿富汗战争新战略,宣布再向阿富汗增兵3万,使驻阿富汗美军总人数逼近11万,此时距小布什总统于2001年10月7日发动美版阿富汗战争已历时8年有余。

  新战略甫一问世就引发全美范围内反战人士的街头抗议,然而据香港《大公报》12月13日综合外电报道,在奥巴马公布增兵计划并宣布将自2011年7月撤军后,其一度跌破50%的施政满意度又重新站上50%,充分显示出在阿富汗问题上美国民意的吊诡。

  挑动阿富汗“群众斗群众”

  阿富汗事关美国国运,是美国社会最敏感的议题之一。

  奥巴马阿富汗新战略(简称“新战略”)的特殊意义,首先在于它是“弃伊保阿”战略的核心部分。

  “弃伊保阿”是奥巴马外交和军事的首要任务。2008年7月14日,他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我的伊拉克计划》一文,发誓一旦当选总统,将在16个月内完成撤军承诺。第二天他正式提出5点外交战略,重申结束伊拉克战争,让阿富汗成为打击基地组织的中心。

  其次,“新战略”是提前为从阿富汗撤军作铺垫。据估算,每名驻阿美军每年将花费约100万美元,增兵3万就意味着每年增加300亿美元军费开支。而2001年以来,美国对伊战和阿战的拨款已经达到万亿美元。 因此,奥巴马在宣布增兵阿富汗的同时,宣布“18个月内,我们的士兵将开始踏上归途”。

  最后,“新战略”含有“以阿制阿”的新策略。

  近年来,美国借鉴其在伊拉克从打压逊尼派武装到扶植它、利用其打击“基地组织”和其他反美武装,并以此稳定了伊拉克局势的“成功经验”,开始实施“以阿制阿”战略,加快阿富汗现政权安全部队的训练和建设,通过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来打击塔利班。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民主党人卡尔·莱文就曾直截了当地指出:“关键在于阿富汗(部队数量)激增而不是美国(部队数量)激增。光靠我们自己无法获胜。”

  然而美国人真能挑动阿富汗“群众斗群众”,彻底打垮塔利班吗?未必!

  普什图人拯救美国大兵马库斯

  美军海豹突击队员马库斯的故事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美国“以阿治阿”策略的前景黯淡。

  2005年夏天,马库斯等4名海豹突击队员奉命潜入阿富汗边境山区,搜索基地组织头目之一本·沙马克,不料落入140名基地组织恐怖分子的包围圈。3名海豹队员战死,马库斯重伤滚下山崖,逃进普什图族人的村庄,自忖必死无疑。想不到该村的长老是兴都库什山区受人尊敬的重要首领,坚持民族和宗教传统的“洛克海”法规权利;那是普什图族两千年以来的古老荣耀感——誓死保护你的客人,于是村民把马库斯当作受难的客人,依照“洛克海”法则,对他提供人身保护。沙马克带领200多基地恐怖分子包围村庄,限令村民们立即交出美国特种兵,但是村民们誓死不从,最终把马库斯送上美国直升机,且没有收取任何报酬。(引自马库斯,《孤独的幸存者》,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美国大兵马库斯对阿富汗人来说是入侵者,对兴都库什山区的虔诚穆斯林来讲是异教徒,但是古老传统和荣誉法则压倒了一切。马库斯死里逃生的传奇故事,恰恰证明了塔利班为何在阿富汗及巴基斯坦边境地区如鱼得水、剿之不尽。西方列强再增兵十万,也挖不尽传统势力的盘根错节。

  与此同时,美军不能剿灭塔利班的另一大障碍,正是其“反恐盟友”巴基斯坦,特别是巴军方对塔利班若隐若现的同情和支援。

  巴基斯坦军方的危险游戏

  据英国《泰晤士报》网站报道,2009年12月15日,巴基斯坦拒绝配合美国,拒不与一名塔利班高级指挥官对抗。

  为什么巴基斯坦军方会偏袒塔利班?

  答案是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对美国金援的渴求、对中亚石油的野心和对印度权势的恐惧。

  只要塔利班等极端武装还存在并继续展开反美武装斗争,美国就必须依靠巴基斯坦进行地面“反恐”,就必须给巴基斯坦大量金钱和武器援助——仅在“9·11”事件后的头一年,美国对巴援助即超过100亿美元,如若剿灭了塔利班,还上哪里去要美援?

  暗中援助塔利班武装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增加巴基斯坦对阿富汗的影响力。一方面,阿富汗位于中东和中亚油田通往中印陆上输油管道的咽喉要道区域,另一方面,借助对穆斯林激进武装的影响力,可以把自身影响力扩展到中东、中亚穆斯林兄弟国家比如沙特。事实上,当年承认塔利班政权的3个主权国家就是巴基斯坦、沙特和阿联酋;同时也可以平衡一旦未来美军撤出,印度权势在这一地区可能的扩张。

  帝国扩张的极限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话分两面看,既可指靠武力攫取巨大利益,也可指战争对于经济资源恐怖的榨取力,高消耗的现代化战争更是如此。奥巴马雄心勃勃因而耗资巨大的阿富汗战争新战略,在金融危机余波未平的当下,再加上战事极有可能久拖不决,将可能是致命的。

  自2001年以来,美国对伊战和阿战的拨款已经达到万亿美元。在奥巴马增兵计划落实后,美国为了应付阿富汗战事,每年烧钱将高达1000亿美元。而另一方面,金融危机的源头是美国房贷利率的调整,到2011年,将有很多人的房贷利率要上调,导致出现违约高峰,这一次的违约规模将比2008年以及2010年将要发生的违约大很多,因此影响力将更大。

  本来美国对付这次金融危机的办法就是移花接木,即通过政府发行钞票,把银行的问题转嫁为政府财政赤字问题。而要控制财政赤字,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削减超过美国政府支出一半以上的国防军费。

  可是要打赢阿富汗战争,就非但不能缩减军费,还要大幅增加;但大幅增加军费就势必导致赤字继续扩大;赤字继续扩大就会造成美国国债负担增加,最极端的后果是导致美国主权信用的破产。

  这几乎是一个无解的困局,除非美军能抢在这最糟糕的结果之前体面结束阿富汗战事。

  而只要是对历史熟悉的人,看过前苏联等其他历史上的超级大国折戟阿富汗的经历,基本上就知道美国在阿富汗的未来。苏联当年驻守阿富汗的军队数量最高为11万人,美军现在也是11万人;苏联在阿富汗从1979年打到1989年整整10年,美国小布什政府从2001年10月挥军进入阿富汗,到奥巴马总统为驻阿美军设置的2011年7月开始撤军的时间表也是整整10年;而苏联在撤出阿富汗两年后解体,那么美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