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难转化为生产力


  科技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仍是影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因素。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还存在一些障碍。一是科技分类评价制度尚不完善,部分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评价导向存在着重论文、重奖励轻成果转化的现象,影响了科技人员面向市场与产业需求开展科研和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二是企业的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一些企业包括有的大型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吸纳、创造、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强。三是产学研合作的利益共享和分配机制尚未确立,科研机构、大学和国有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有待完善,对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奖励政策在落实中还存在体制障碍。四是中试和工程化环节薄弱,公共技术平台不健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信息交流渠道不畅,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直接影响科技成果转化。

  报告建议: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扶持企业技术创新。

  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政策环境,运用多种政策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鼓励科技成果转化。调整和完善对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分类评价考核体系,促使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在发挥知识创新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提供服务。加强落实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和产学研结合的各项制度措施,促进建立产学研合作利益共享机制,完善技术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二要加强政府引导和扶持,使企业尽早介入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的前期研究开发工作;创新资源配置方式,财政资金投入要向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延伸,加大对中试环节、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支持力度。

  三要进一步营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引导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激活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同时要充分发挥民营和中小型科技企业的优势,使其能够同等获得相关政策的支持。四要大力发展面向产学研结合的公共技术平台及各项中介服务机构,加强科技成果信息开放共享。五要进一步加快以良种培育及其成果转化、产业化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