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为何愿为仰融铺就造车快速通道?


文/罗裕

昨天上网浏览时看到一则题为“仰融造车更进一步与江淮投20亿合作新能源车”的新闻,该新闻称,面对仰融抛出的“831111”造车计划,终于有地方政府和地方汽车企业经受不住诱惑了,8月3日晚,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已经与仰融名下的天津正道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道股份)签署了《关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项目合资合作意向书》,双方有意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其动力总成等产品方面开展合资合作,未来成立的合资公司注册在合肥。

此次,江淮汽车与正道股权签署合资合作意向书,双方将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及动力总成领域展开积极合作,并将按照50%:50%的股权比例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注册地为安徽省合肥市,其注册资本及投资总额经双方进一步协商后再行确定;合资公司首期投资总额不少于人民币20亿元。

我不禁想问,并未跻身几大的江淮汽车为何愿意跳出来牵手仰融合资造车呢?

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江淮牵手仰融后,能为日后大安汽版块的重组添上份量颇重的砝码。

众所周知,安徽省政府一直有意让奇瑞与江淮或合并或合作,并以此形成大安汽的核心。

据此前安徽省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显示,到2011年,安徽省汽车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50亿元,产量达到100万辆,在全国的位次上升1至2位。

这份《规划》所描绘的远景极为宏伟——到2011年,安徽省汽车产量将达到100万辆,其中,混合动力、纯电动和代用燃料汽车产品占10%以上,在全国的位次上升1~2位;到2020年,产量达300万辆,确保自主品牌汽车销量处于全国首位,并力争进入全球前10位。

于是乎,在省政府的极力推进下,江淮与奇瑞的“联姻”或在所难免。

目前尚无法判断的是,最终的“联姻”程度,是夫妻平等,还是谁从了谁?

作为相对弱势的江淮而言,因此急切需要找个盟军壮壮声势。

因此,仰融的出现可谓正好解了江淮的燃眉之急。

于是,双方的闪电合资签约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更何况,仰融给地方政府开出的前所未有的诱人承诺——“831111”:未来8年,实现产能300万辆,产值1万亿元,税收1000亿元,提供10万人就业,人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

因此,几乎可以肯定的是,江淮与仰融的合资得到了安徽地方政府的“绿灯”。

来自另一方面的诱惑同样很大。

江淮与仰融合资后,有望既比亚迪后,扛起自主品牌新能源车的第二面大旗。

仰融旗下的正道汽车已经与意大利乔治亚罗设计公司签署了包括十款混合动力车型在内的合作计划。其中,三款中高端轿车、一款出租车、一款SUV、一款CUV、一款MPV、一款面包车、两款轻卡,并将于2013年投放市场。据透露,在此基础上,未来还将继续合作超过8款车。

江淮作为国内车企的代表,率先向仰融抛出橄榄枝,也就等于变相引入了这其中的一大部分车型资源。

对于仰融来说,与江淮的合资如能成行,不仅能够得到重回中国车坛的登陆口,还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壳资源,等等。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江淮与仰融的如意算盘尚未真正铁板钉钉,因为目前该意向书仅为双方意向性文件,最终协议或合同须经双方董事会或股东大会及政府有权部门批准后方为有效。

横亘在此如意算盘前的最大鸿沟在于政府审批。8年前,仰融因涉嫌经济犯罪而身背的辽宁省检察院批准的通缉令会就此画上句号么?

拭目以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