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房产诙新闻


几则房产诙新闻

 

用套套理论恫吓谁?

823,看到东方早报头版头条,“李克强九天内两提继续落实楼市调控”,副标题“新华社发文:地产大鳄死扛房价要查是否权力撑腰”。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突然想起一则掌故,长征的时候红军缺医少药,有一位将军的胳膊被打断了(好像是余秋里),没有消炎药,伤口里长蛆,当然很疼了,但是疼到什么地步呢?将军后来回忆,别人看一眼他的伤口他就觉得很疼。异曲同工的还有美女麦兜,她去象山徒步,玩沙滩摩托摔伤了肩膀,有一度也是别人说话一提她的“香肩”她就痛。

现在媒体可能认为房产调控已经重创了房地产开发商们?已经重创了所有想投资房产的公民们?只要李副总理九天内提上两次落实楼市调控,就能起到震慑房价的作用?可领导啥时候放松过对宏观经济的监控?房价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已。有的时候我实在搞不清楚,为啥领导的长篇讲话,有一万多字,其中提到房地产的就几句话,居然能被单独拎出来当标题放在晨报早报的头版上。

估计写这篇报道的是金庸武侠小说的爱好者,《神雕侠侣》说,独孤求败晚年飞花摘叶皆可伤人,皆因不滞于物,达到无剑胜有剑的境界。他们可能以为领导也能飞花摘叶了。

还有“地产大鳄死扛房价要查是否权力撑腰”,这句话也很锉,看起来好像很解气,其实我个人认为很反动。中国的权力是谁的?按照现行宪法,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全体人民赋予谁来行使权力?中国共产党。中国有两个中国共产党么?没有。那给地产大鳄撑腰的是哪家的权力(应该不是国民党和民进党吧?他们虽然也是中国土地上的政党,但暂时还管不到大陆上)?严重声明:我拥护中国共产党有独家代表人民的权力,谁要把权力给国民党和民进党我跟他没完!

既然所有权力都是人民的,那支撑房价也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了,新华社指责什么?后来详细看了看报道,其实新华社是在说“腐败是导致高房价、加剧百姓‘住房难’的重要因素。一些地产大鳄死扛房价,这其中是否有权力撑腰,背后有无利益关系,都值得注意”。

原来,新华社指责的是腐败分子。这个副标题应该是,“地产大鳄死扛房价要查是否腐败撑腰”才对。

这句话真的很对,因为这句话对的都像句废话了。这是一句典型的套套逻辑——张五常说的“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是错的。说得更严谨一点,套套逻辑不可能被想象为错!举一个例,假若我说:‘四足动物有四只脚。’这怎可能会错呢?句子内的后半部重述了前半部的意思,即使我们花很大功夫也不可能相像到它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是错的。在地球上、火星上它不会错,在宇宙任何地方它也不会错。这句话的一般性确是厉害,但内部究竟说了些什么?其实什么也没有说!我们想破脑袋也知道是对的,但不知其内容。那是说,套套逻辑的内容是空洞的,半点解释能力也没有。一般而言,套套逻辑并不是“四足动物有四只脚”那么简单,那么一目了然。空泛而没有内容的,而又不可能错的“理论”多的是,然而很多时就是大学博士也不易察觉。

我之所以长篇引述张五常的话,是因为新华社这篇报道背后的逻辑是,我们所有的不幸都是腐败分子造成的,包括房价调控不力。可天底下哪个腐败分子是雷锋啊,他们本来就是因为给我们带来不幸我们才叫他腐败分子的。是坏人搞坏了这件事,这不是一句废话是什么?有更新的招么?现在调控房地产,就剩下恫吓,就剩下九天两提了么?有没有建设性的建议?不要老是转述某中介、某专家、某领导的某句经过预设的话或者片言只语。

 

自己搞自己

新闻晨报,8.24日报道“吉林最牛地产商自己竞拍演拿地秀”,说吉林有家叫六合的房产商,因为出让仪式上,没有一家公司报价达到地块底价,转入现场竞拍后,另一位竞买人拍了两下就没有继续应战,按说这个时候六合已经笑到最后了,但是此时地价还是没有到达底价,有流拍之虞,“于是现场出现了地产史上最为奇怪的场景,势在必得的六合地产只得自己跟自己加价竞拍,一口气竞拍了14轮,其中还有5次跳叫”。最终,自己搞自己的六合,摘到了这块土地。

房价里很大一块是土地成本。媒体柿子拣软的捏,因为房子可能是开发商的,除了国资外,还有外资、民营等政治容易不正确的公司,所以都盯着房价,但是不知为啥没人盯着地价,早年间看到有新闻,国土资源部某领导说,1万的楼板价3万的房价,我楼板价卖给开发商1千,开发商能卖3万他还是3万卖而不是卖2.1万,因此房价涨不是土地惹的祸,土地不能贱卖的否则就是国有资产流失。

同样不能国有资产流失的是税务机关,不信你们到上海各区县的交易中心纳税窗口看看,每天都在发生激烈的争吵。因为现在税务机关担心客户做低房价,偷税漏税,所以一般她们对某区域的二手房的估值都是高于市场平均价格的,比如一套房子明明250万的市场价,税务部门偏偏按照280万来收上家的交易税和所得税以及下家的契税,上家当然不乐意了,知道行情的就跟税务员说要不我这房子260万卖给你?比你的估价还低20万呢多划算?不知道行情的,转身大骂中介,说你把我的房子卖便宜了,政府都认为我的房子值280万,你怎么250万就帮我卖了?妈的中介费不付了。所以,我认为税务机关的评估价格,对市场房价的上涨,和地价一样,也是有鲜明的信号作用的,可惜都被媒体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

根据国有资产不能流失这一原理,就算六合独孤求败了,还是要一个人战斗到底,拿下这块地。长春国土资源局,也不会出于房产调控的目的,开发商出价就给。同样根据国有资产不能流失这一原理,房价是不可能降下来的。

张五常曾说,他分析经济问题的工具从来都没有超出过供求关系曲线。我个人认为,房价上涨,归根结底是供应太少,目前一块上海中环边上的地,容积率一般是2.0左右(以前更低,大概是1.6左右),我常常纳闷,地没有那么多,那干嘛不提高容积率?提到5,不就增加了供应量了么?

 

出租白人

南方周末819A6版报道,说某老外在北京做大学英语外教,722日收到一封邀请函,主题是“免费三日山西行”,并承诺“与山西的省长、官员、公司和商人交流的机会”。天上掉馅饼,也只砸在白种人身上。这帮人的免费旅行始于“四季俱乐部”,是星河湾在北京的地产,先在大包厢里享受精美午餐,一行7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尼日利亚、加拿大等。除了一个加拿大华侨拥有金融背景,其他几个人都没有太多社会资本,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普通人,但是,重要的是他们是“外国人”。

午餐后这帮人坐动车去了山西,准时参加了“魅力山西国际友朋晋亨夜”,与会的除了几个小国家的大使参赞(他们也不知道为啥被邀请来),就是一些小公司的商人,还有几个外宾是无业人员,有的还是学生。

731,当地头版刊登了星河湾的广告,第二版头条是“中外一百余家传媒机构聚焦龙城礼赞山西”,虽然现场没有任何外国记者,但是不妨碍淫媒说“英国、德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阿拉伯、韩国等国外媒体也在同时持续关注并报道系列盛况”。

731还是太原星河湾“全球开售盛典”的剪彩。盛典唯一的国际化元素是参与剪彩的外籍贵宾,几个汉语都不灵的外国人谈到感受,说根本不知道为什么站在媒体前剪彩。

剪彩后,几个白人被邀参观样板房,最大的样板房有534平方米,除了现代风格的西方家具、大量黑色镶木板、巨大枝形吊灯、抽象艺术作品等,还有很多“白人女性模特”的照片被放在大多数房间里。对于老外,“气氛离真实的西方装饰相去甚远,显然是中国人给中国人设计的,而且极力渲染白人女模特照片,在大多西方国家看来,这是种族歧视”,除了白人女模特照片,星河湾也下了点本钱,雇佣了4个白人女模特以及几个欧美实习生迎接客人。现场还有法拉利、玛莎拉蒂等昂贵的欧洲跑车,车主跟星河湾的关系,是租的还是买的,都被有意无意忽略了。

参加完星河湾开盘,白人们的剩余价值还没有压榨完,于是他们还参加了“投资山西:发现山西价值”的论坛。看到了吧,一整条策划链!白人们安慰自己,“这是中国人欺骗中国人的事,我们仅仅是这个游戏的小卒”。传媒专家张蔷说,“或许,潜意识里,种族问题一直存在中国人心里,今天中国崛起了,很多人觉得出了口气,让老外看看中国今天多么伟大。如果被压迫的心态已经释怀,我们为什么还要耿耿于怀,借助各种场合张扬自己国家的实力?希望崛起的中国人带着谦卑和大气,不需要租白人来衬托自己的实力”

太原星河湾731号开盘,据报道又是日进40亿。成王败寇,但从策划层面,不能不说出租白人这招在营销上还是很为楼盘拔份的。我都忍不住想建议谌夏、张维,等咱们天境、天域开盘的时候,要不咱也租几个白人?

 

          抄底轮不到你

830,经济观察报头版头条,“可疑的保障房买主”,说在北京海淀区限价房“美和园”7号楼下,常常见到一辆宝马车,即使在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刘斌副主任的过问下,也不了了之,小区业主照样开着宝马车出出入入。

现在北京的限价房的申请者名单中,与政府有关的人员占比超过了61%,知道大家为什么那么热衷考公务员了吧?保障房,慢慢变成福利房了,“法院楼”、“人大楼”、“社科楼”、“中科院楼”、“建委楼”、“政协楼”、“公安楼”……,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啊。报道称,“由于缺乏公平的分配机制,华东师范大学的陈映芳教授担心,北京保障房的分配与此前广受诟病的经济适用房和安居工程一样,该政策执行结果是:国家的财富再次进入了一部分富裕阶层的腰包”。

看明白了吧?我搞不清楚,为啥淫媒一忽悠:我们要大量的造保障房了!群氓就一阵欢呼?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有便宜占的话,轮得到你们吗?有一阵子有傻逼专家说,今后土地不能价高者得,要综合评分,这就跟以前说考大学不能看分数,要看工农兵推荐一样,结果老百姓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就是比有权有势有财的少。当然最好综合推荐上大学好了,当然综合评分拿地好了,但是只要是人治,那就一定会出问题,我前文不是说了么?腐败分子大大的有,他们时刻觊觎着可以暗箱操作的一切资源那。

前两天和同学一起吃饭,同桌的还有他的同事,那几个也是三十多岁,年龄和我相仿,幸灾乐祸的说,现在你们干房地产的日子难过吧?我为了配合他们的情绪,难过的点了几下头,说很难过。因为这几个人是神州数码的,工作地点在天山路外环那里,正好几年前买了小房子正准备改善一下换大房子,我说我们格林世界9月份就要开盘了,你们快去买啊!他们说,我们不买,我们等着抄底呢。我说现在就是底啊!于是他们问我,格林世界多少钱?我说17000-18000元/平方米吧。他们说,怎么这么贵?南翔那个地方凭什么买这么贵??!!

我说格林世界这批房子叫格林公馆,是这四年以来(我特别强调的是从2007年开始),格林世界户型最佳、景观最棒、装修最好的公寓,因为经过7年时间的磨合,颓乎其间,人书俱老,什么都已经磨合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而且适逢我们金地冲指标的天时地利人和阶段,这个时候下手是最好的。

但是我悲哀的发现,这几个成年人都没有怎么认真地听我说话,一边夹菜一边聊天,于是我咳嗽了一下,问,那你们认为什么价格是底?他们不假思索的说,10000块吧。我差点把一口水喷出来,问你们去过格林世界么?他们摇摇头。我问,你们知道现在嘉定新城卖什么价?他们摇摇头。我问,你们知道现在大华卖什么价?他们摇摇头。

     我跟他们无冤无仇,这种摇摇头表现出来的无知应该不是故意气我,但是从这几个人的表现看来,他们全都没有准备好,既缺乏对区域市场的了解,也缺乏对心仪楼盘价格的心理准备,“抄底”是一个机会,我们从小就被告诫,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是,多少人有准备了呢?

为了警醒他们,我给这几个IT精英讲了个故事,我说有头斑马在非洲草原上突然中暑晕倒在地,草原上有很多食肉动物,谁先吃到这头斑马?有人回答,谁先看到谁先吃呗。我说不对,永远是狮子先吃到。不论是猎豹还是鬣狗先看到,最后的结局就是狮子领着亲戚朋友一大群闻着腥味儿跑过来,赶走其他动物,聚在一起大嚼。都是动物世界,有便宜房子,狮子先抢走,没其它小动物什么事。所以,就算抄底,也没你们啥事,有钱有势的早站在边上等着那!!猎豹鬣狗秃鹫如果没有狮子速度更快智商更高看得更远,早就生存不下去了,凭啥你们几个IT精英就这么托大?没钱没势可以原谅,没速度没智商没眼光就不可以原谅了,难道买不到房子也跑到网上嗷嗷叫?

 

      还交个屁税

826号,晨报专栏作者薛涌《为什么要收房地产税》,前半篇说“最近中国政府有打击开发商囤地的举措,也有人以闲置住房比重过高为由,要求打击房地产业中的炒房行为。其实,这些都不过是用行政的手段管理经济,在自由市场中是否应该出现,值得讨论。道理很简单,开发商买了地、建了房,只要合法,那就属于人家的私有财产。举个例子,当经济放缓时,政府试图拉动内需,老百姓却都把钱存起来,那么政府是否有权力打击‘囤积人民币’呢?”这话说得很在理。

但是下面这段话就不通了,“房地产税并非属于一时权变的政策措施或行政命令,而是一种公正的制度手段。中国人理解私有产权很容易,却不理解私有产权全镶嵌于公共资源的框架中,私有产权必须承担公共义务。比如,你买了栋房子,关起门来自己过,似乎不关别人的事情。但是,你出门要用公路,冬天还有人给扫雪,这些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维护,都是私有产权存在的基础,没有人会买跨不出房门的房子。一个小区建起两栋高层建筑,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一下子就大多了。上百家住户全不缴纳房地产税,那就是在公共资源上搭便车。如果你买了五套房子,全都出租赢利,那就等于买不起房的人纳税供你享用这丰厚的‘免费午餐’。”

我虽然经济学差,但是我还是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出门要用公路,有公路费,或者含了公路费的高价油费。下雪天有人扫雪,不是已经收了城市维护建设税了么?还有所得税营业税契税印花税增值税……,不要以为这是收开发商的和我们没有关系,所有的税收都会纳入成本一分不少的从购房者身上再拿出去的,已经交过了,为啥还要再收房地产税?“一个小区建起两栋高层建筑,交通、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一下子就大多了”,是大多了,但为啥上海一亩地能卖上千万,本身土地价值里就蕴藏着帮城市建设买单的钱,房子买的越多,为城市建设贡献越大,我们要追究的是他买房的钱来得是否正当,而不是追究人家买了房是否住。

我有一篇文章,叫《靠!中国房地产商至少赚了1万亿又怎么了》。曾经说到税负过高的问题。830号《经济观察报》16版,席斯撰文《中国人交税为什么会疼》,文中说“2009年为例,政府的预算内财政收入68477亿元,根据人保部的公开数据,2009年社保基金收入为16116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988.7亿,政府性基金收入18335亿 (包括土地出让收入14000亿),还有一部分预算外的非税收入,全国人大要求在2011年全部纳入预算。按照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的计算,这部分非税收入也有几千亿。加总下来,政府收入在11万亿元左右,2009GDP340507亿元,那么宏观税负应为32%

这种计算方法并不精确,但至少经得起推敲。这和我们的实际感受是一致的。拿个人所得税来说吧,5%40%的税率本身就不低,何况中国人在教育、疾病、赡养和住房贷款等方面的支出并不从税前扣除。这些生活支出都在交税。一些差旅补贴和交通补助也要算收入交税。而在很多国家,赡养支出是要在税前从家庭收入中扣除的。个人如此,企业也不轻松。一位税务系统人士说,他们曾经测算,一个生产型企业的税收占其利润的30%40%。但很多企业认为税要多于利润。比如格力电器1996年上市以来,缴税123亿元,利润99亿元。而且现在还有很多企业抱怨,社保缴费都由企业和个人承担,负担实在太重,这个成本占工资的42%

实际上,税负高低不是实质性问题。即便中国的宏观税负在30%以上,也不是最高,欧洲一些国家宏观税负接近50%,但为何中国民众税负疼痛感如此强烈呢?我们认为,疼痛来自于这些收上去的收入没有很好地用于民众身上,没有给更多的人安全感和保障,所以即便交10块钱的税都觉得疼,都觉得不值得。

这种个人感受也同样有数据佐证。渣打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曾经用世界银行的数据做过测算,结论是中国的医疗支出只占GDP1.2%。由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出版的《发展和改革蓝皮书》中指出,中国政府卫生投入绝对额逐年增多,但是政府投入占总的卫生费用的比重却在下降。政府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和GDP的比重也在过去15年一直呈下降趋势。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约6.85万亿元,医疗、教育、社保就业三项支出占比仅14.9%。而在美国,同样是这三项开支,总额相当于联邦政府总开支的61%

文章最后提到,“中国的钱都花在哪里了呢?中国政府的行政支出占到财政收入的20%,是日本的10。”

除了比日本多10被的行政支出,我们的钱还花在一般老百姓买不到的限价房上,我们的钱还花在一般白人都能参加的“投资山西:发现山西价值”的论坛,我们的钱还花在“给房产大鳄撑腰”的腐败分子身上,我们的钱还花在……

 

以上都很搞笑吧?以上都很诙新闻吧?质诸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