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份的数据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房企购地面积、商品房销售面积环比都出现了较大的下降。从历史数据看,一方面,这是是季节性因素,另一方面,由于降幅高于2006-2009同期的平均值,显示调控政策的影响正逐渐扩大。
在商品住宅价格明显超出中低收入居民购买能力的情况下,投资性需求已是商品房市场占比较大的一部分需求。这或许可以解释在二套房贷收紧后,不少一、二线城市1-7月商品住宅销量同比下降了近50%。由于目前调控政策放松的概率不大,因此8月起销量仍将在低位徘徊。广发、中银国际、瑞银等券商都指出,2009年房企新开工的商品房将在下半年形成一个供应高峰,如房企适度降价销售,销量有可能有所反弹。假设8-12月,全国商品房累计销量分别比2009年同期增长-10%、0、10%和20%,全年销售面积将增长-1%、4%、10%和15%。
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全国共上报房地产违法违规用地宗数3070宗,面积约18.84万亩。其中,闲置土地宗数2815宗,面积16.95万亩,相当于1.13亿平方米的闲置土地。而2009年全年房企完成开发土地面积也不过2. 3亿平方米。
事实上,公布的闲置土地仅是冰山一角。2000-2009年,全国房企累计购置土地面积32.87亿平方米,累计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0.6亿平方米,累计囤积了12.27亿平方米的土地,按2009年的速度开发,足够5年使用。今年以来,全国各地陆续无偿收回、限期开工了一批闲置土地,促使房企积极开发闲置土地。这可能是目前房地产开发投资、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幅仍分别高达37.2%和67.7%,并且比上半年增幅均只下降了约1个百分点的重要原因。8月至年末,虽然销售低迷、融资困难等情况将导致房企投资积极性的回落,但如从中央到地方政府继续大力推进闲置土地的清理,房地产开发投资有可能仍将保持较高的增幅。
保障房投资是今年房地产行业的一个焦点。中央政府有明确的总量计划,地方政府纷纷表示一定完成计划。但同样的土地如果用于保障房建设,政府将损失土地出让金,还要专门拨出款项用于建设。除了东部一些省份外,地方政府财政普遍紧张,因此资金将是完成保障房建设的瓶颈。中央政府下拨的600亿元建设资金,相对于300万套保障房、280万套棚户区改造,每套只增加了约1万元的建设资金。
由于只是要求今年开工300万套,而不是竣工300万套,而按某些地方官员的说法,只要打个桩也算开工,因此,全年开工计划完成的概率非常大,但竣工量将非常小。不同于商品房的是,多数保障房的土地成本非常小,因此今年内实际完成的投资额会比较少,并不能有效缓解中国经济增速在下半年下降的局面。
关于中国的房价,最近一段时间,我形成了这样的想法:中国最近二十年以来,追求的是经济高增长,物价低增长。高房价在最近的十几年内,对中国的经济实现更快的增长是有利的。虽然有人当了房奴,有个中年女性因为不能给孩子买房,自杀身亡,但从大局来看,房价的上涨,包括投资人从中大赚特赚,是有必要的。所以房地产几次调控都半途而废。不过现在,未来中国投资高增长,出口高增长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有个叫吴晓波的作家,最近有一个讲演,说不久前坐车,通过高速公路穿过秦岭。前一个小时,没有一辆车,感觉特别爽,这和在北京三环路上堵车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再过一小时,还是没有一辆车,马上感觉害怕了。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已经到了这样一个程度。
既然中国出口和投资的高增长不可持续,经济要实现较快的增长,就要靠内需,有高房价,内需很难明显增长。挣的多数钱都要为买房而储备着。同时,城市化也是个梦想,现在很多在城市打工的人,虽然因为在城市居住超过半年,被统计为城镇人口,提高了城市化率,但这些人早晚是要回去的。这样,高房价就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