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的博导和开始贬值的博士
李华新
这样的一种现象在当下爱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之后,人们就不由得要问这样 博导不知是用什么方式来导博的,而如此的博士出炉之后,不知是欠火还是欠什么,这样的博士多,自然就不会值钱了。
中国的博士不少,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有一拼,可是这样的数量的博士,就目前而言尽管是有些高校已经制定了比较严格的考核办法,但是据一些高校的教育人士坦言,至少现在是有三个三分之一的具体情况依旧存在,这就是有三分之一是不合格的,有三分之一是勉强的,只有剩下的三分之一质量不亚于欧美等国的博士。在这个具体的现实面前,也就是说,我们有高达60%以上的博士是不那么尽如人意的。
想想吧,一个博导要知道47名博士,这样的博士毕业之后的能力和水平如何,那就不用多说了。而且在已经毕业的博士中实际上是更有不少的博士是属于领导的一种照顾,尤其是职位越是高的博士,他对于学校的贡献率是可以做到最大化的,对于学校的支持的力度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它对于导师的帮助是一般的那些书呆子的博士不能做到的,因此对于这样的博士来就读,学校是非常高兴的乐于接受的。
而且现在的博士们也心里清楚,如果是自己有机会进入到官场,那可比一个单纯的博士头衔更有实际的价值,而且这些博士们本来在求学的时候,就没有用心做学问,来读博士时,只是为了求得一个名头,行一个方便。尤其是近一个时期,一些党政官员中的博士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这些所谓的博士真正货真价实的不能说没有,但是,也有很多人所谓的读博,不过是一个过场。博士的这种强烈的功利主义倾向,使得博士们无法真正安心下来研究学问(或许是根本不具备研究学问的能力),而且是在博士阶段根本是无法进行此阶段的逻辑训练或是学识训练和培养,博士求学也是受到社会的浮躁和功利主义的诱惑,尤其是现在老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已经不是那种纯粹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而是成为那种什么老板和下属之间的关系,老师和学生之间彼此都有怨言,都成为食利者,没有好处的事情谁也不愿意做。
现在的博士数量是大大增加了,博士已经由10年前的5万多人增加到现如今的24万人,数量不少,质量堪忧。
假如是中国的学术精英层的博士尚且如此,那就更何谈中国的大学教育又是如何了。
博导已经有了最牛,那么博士的贬值似乎也是可以理解了,但是这样的现象不能继续存在,也不会继续存在。因为这见牵扯到中国未来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的实力储备。
一个要再创辉煌的中华民族,尤其需要高质量的博士来担当应该担当的责任和创造力。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