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的稳定不牢靠
盛大林
尽管财政比较困难,广东省廉江市去年仍投入3100多万元用于综治信访维稳,是过去5年投入的总和。今年又将公安公用经费提升至每年人均3.8万元,赶上了珠三角水平。廉江市委书记许顺拿出了一连串数据:今年以来,廉江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去年,群众到廉江上访批次和人次同比分别下降58.9%和50.2%,到湛江集体上访为零,到省进京集体上访同比分别下降58.9%和25%。在人大测评中,廉江市97.4%的人大代表认为治安好转。许顺说:“事实说明,稳定能买!”(据8月25日《南方日报》)
稳定也能买?果真如此,那真是一个好经验!有钱的地方,都可以花钱去买稳定;没钱的地方,上级政府也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买到稳定。只要经济发展了,政府居民富裕了,稳定也就不愁了。这样一来,维稳不就成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了吗?可是,事情似乎不会那样简单。
据报道,廉江市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花钱买稳定”的:一是投入巨资建立市及镇街综治维稳中心和村级工作站,二是创立成员非常年轻精干的维稳“飞虎队”,三是设立“平安奖”从而发动“村官”参与维稳,四是招收一批治安信息员负责搜集情报、举报线索……从这些措施中不难看出,廉江市的维稳主要是从打压和防范的角度入手的,而不是着眼于促进公正、化解矛盾。在高压的态势下,群体性事件或者一般性危害治安的行为确实可能被震慑或打压下去,但这并不等于矛盾或隐患的消失。一旦维稳的力度减弱,或者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矛盾还是会爆发。
在市委书记许顺列举的数据中,上访人数的大减被当成了最主要的指标,但他没有详细说明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近年来,拦访截访等行为在各地时有发生,有的地方甚至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在市委的高度重视下,在维稳力量空前扩大的背景下,廉江市有没有出现“拦截”的情况?其实,把上访人数的减少作为维稳的成绩本身就是不合适的,因为上访是公民的合法权利,而且正常的上访也不影响社会的稳定。
人大的测评确有一定的说服力,但廉江市的人大代表们评议的只是治安是否好转,而“治安”与“稳定”是不能划等号的。“治安”只是一种表象性的指标,只要“表面平静”,比如没有发生打打杀杀、偷盗抢劫之类的事情,就可以说治安比较好。而“稳定”则有着更深层次的要求,如果“表面平静”之下“暗流涌动”,比如干群之间的关系比较紧张、各种矛盾依然存在甚至还在激化,即使还没有发生显性的冲突,也不能说这个地方的社会是稳定的。
“维稳”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绝不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那么简单;“稳定”也是一个长期性的目标,一两年的“事实”并不足以证明“稳定能买”。我总觉得,“买”来的稳定是不牢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