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二地王的推出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50万前,南京汤山已有人定居,与北京人一起开创人类文明;

    2480年前,吴王夫差建冶城,南京开始中国第一批建城史;

    1840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南京下关江面上签订,至今静静陈列在朱元璋曾经阅兵的狮子山脚下;

    1929年,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一年后,国民政府举行盛大的奉安大典,迎灵大道从津浦铁路对过的下关码头直通中山陵(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如今的林荫大道也是最负盛名的民国轴线;

    南京,这样一座城市,注定要在历史上会有不平凡的一页。

   

    一直垂青南京的孙逸仙博士,从三大港、三峡、青藏等铁路网等来看其天才的中国物质建设总设计方案《建国方略》已经基本实现。值得一提的是其评价南京的地理环境时说:“其位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 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处,在世界之大都市中,诚难觅此佳境也。 而又恰居长江下游两岸之最丰富区域之中心,南京将来之发达,未可限量也。”    

  

    然而两千余年来,这座城市一直依河而居,城市名片一直是秦淮风物。下关除了民国时期的高度繁盛,码头时代过去便逐渐衰落,至今南京仍是“城不见江,江不见城”。南京如若跨越发展,实现不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必须骑江发展,从滨河城市走向滨江城市,从秦淮时代走向长江时代。

    这一重大的跨越之前提就是滨江地带的开发要达到相当的高度,才有实力与动力去跨江发展!江宁滨江太偏,河西滨江刚刚开始却已定型,下关滨江最具腹地资源和人文历史基础,最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南京外滩!

   

    中国第二地王只是南京进入一个新时代的序幕。对下关,对南京,对长江,将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如若彻底重构下关,在这篇近现代历史最丰厚的滨江地区大手笔打造出长江第一“外滩”,将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图1  1927年的首都南京
                   

                             图2 《首都计划》后的民国轴线——南京林荫大道

                        (西北为始于下关码头的中山北路,节点处为鼓楼和新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