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OTC企业总做不大?


钟虹光-长寿产品的幕后舵手

“当初我不花一分钱请了一位大明星做广告,现在是高价请名人做代言。”
上述不花一分钱请的大明星就是红遍大江南北的动画片主角阿凡提,而说这句话的人则是自称“从不上封面、从不上电视”的江中集团一把手钟虹光。
很多人难以将现在的江中药业与过去的小校办企业联系在一起。上世纪80年代初,钟虹光通过竞聘进入江西中医学院红旗制药厂(江中药业前身)任厂长一职,一干就是20多年。在外人看来,这20多年,钟虹光做了两件事――靠草珊瑚含片起家,靠健胃消食片发家。
而熟悉钟的人告诉《医药经济报》记者,钟几乎包办了江中所有的策划案。另外,他牵头的中药现代化研究项目其实已颇有建树,只是现在还不到拿出来说事的时候。
近日,记者在南昌江中药谷对这位处事低调、略显神秘的江西医药界“新四大家族”领军人物进行了专访。其实在开始正式访问前,他已经给记者打了“预防针”:“你这次采访,是采访不到真东西的。”
 
江中,究竟有多少好东西“不能说”?
“好东西不能说”  
走在南昌街头,随便找个市民询问江中集团的情况,基本上都能说上一两句,但如果问起江中的老板是谁,却少为人知。这似乎也印证了钟虹光的低调。
原本约好上午进行的采访,因江西省委紧急召集省管企业一把手开会而延后。此时的江中药业已不是当年的校办厂,但钟虹光仍然是一把手。
“你们还没到江中药谷去吧?”见面第一句话,钟这样对记者说。刚刚结束会议赶来与记者会面的他,头戴鸭舌帽,身穿夹克衣,脚踩登山鞋,没有老一代国企老总的做派。
“在所有公开场合,我一般是不发言的,我一发言就是代表江中集团,说得不好,就会丢企业的脸,也丢自己的脸。你要说得有水平就得说点真东西出来,你说点真东西出来,都面对同行,你怎么办?很多东西它申请不了专利。”
谈江中,他对江中药谷如数家珍:“到了江中药谷,你会震撼的。我们的车间建在森林里,有山有水。可能没有哪个制造基地能够胜过江中。”
谈江中的经验,他一概守口如瓶:“难就难在好东西不能说。”整个访谈中,他一直重复着这句话。
谈当前国内经济形势,他又见解独到,剖析深刻。他一直说自己很低调,但言语中又充满了骄傲与自信。在他看来,自己好像生来就是做企业的料。
深谙长寿秘诀  
“他这个人思想比较活,创意也比较浓,应该说是胆大心细。”一位江西医药界人士这样评价钟虹光。
1984年,全面主持药厂工作后,钟就开始琢磨着给药厂弄个商标。“我27岁接手的时候,叫江西中医学院红旗制药厂,那时我想厂名这么长怎么叫得响?就想出了‘江中’的商标,并索性把厂名改成了江中制药厂。”
从800元的校办厂做起,到每年过亿元营销投入的大型OTC制药企业,营销事关企业兴亡。江中的员工告诉记者,其实江中最擅长做的就是广告创意策划。“即使我们请广告公司做创意,也只是请来做‘手’,而不是做‘脑’,江中几乎每一个策划案都是钟拍的板。”
“你才知道我为什么用葛优?那是因为葛优也是光头。现在有3个‘光头’代言江中广告,除了葛优,还有郭冬临、张国立。”交谈中,钟冷不防摘下了帽子。
眼前的钟虹光目光深邃,言语严谨,并有选择地向记者“发布”他认为可以对外并希望对外的信息。
采访后半段,他讲到了江中的特色在于做长寿产品。
“草珊瑚含片已经做了20多年,去年有2亿元的销售额。健胃消食片10来年销量一直在往上走。江中有一个做长寿产品的秘诀,我们的产品寿命过10年很正常。”
他坦言,自己到了这么大的年纪才悟到一点道理:“新产品也好,老产品也好,一样发财。”他自认为悟到这个道理有些晚,但“往后会很好,过百亿不会要很久。”
访谈
 
产品长寿有道  
记者:现在很多电视台都在播江中的广告,江中在营销创新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
钟虹光(下称“钟”):你说这东西(营销创新)难在哪呢?难就难在好东西不让说,不敢说。
记者:核心竞争力不都说是不能复制的吗?
 
钟:说是这么说,但事实上不是。如果我和你交上了好朋友,你就会把别人好的东西教给我,而不会把我的东西告诉别人。我们有很多跟别人不一样的做法,但这些说法不能对外说。
 
记者:江中一直在打“家中常备”这一概念,该文案也是你的创意?
钟:那肯定了,我不就是做这事的人么?我这个做董事长的不是那种当官的,我是从800块钱起家的。很多东西我不需要依靠别人就可以。
 
记者:从校办企业发展到今天的规模,江中是否需要对前一段时间的整体发展思路和对今后的发展思路重新思考?
钟:江中以前走的路和将来要走的路已经不一样了,但江中做长寿产品的特色还是不会变。
 
记者:长寿产品如何理解?
钟:做长寿产品与做长寿企业其实是一样的,如果产品生命周期很长,企业也会长寿。医药行业中,很多产品都是昙花一现,但我们在经销中,一直把做长寿产品视为一种理念。
 
记者:真正长寿的产品应具备哪些条件?
钟:首要条件是,生产这个药品的企业本身就是质量关把得很严的。你看我买了这么多工业用地,但只用了一小部分,其实就是为了保证周围不出现有污染的工厂。另外,你看过中成药是白色的吗?我们的消食片刚压出来的时候就是乳白色的,而通常中成药多为黑色或深褐色。其实,中药的分离提取技术全在这小小的药丸里。应该说,从配方、提取技术、生产基地选址,以及在南昌和北京建药物工程中心,一切都是为了确保产品质量。
其次,我们很重视专利,这个产品从一开始就注意到了专利的保护。如果别人做健胃消食片,很可能就是圆形的,我们是三角形。我们的药片外型申请了专利。我去自己的研发中心,经常有科技人员告诉我,中心又申请了一个专利,我听到这话还是忧心忡忡,申请专利不是目的,能否成功地保护知识产权,才是我们研发的目的。我常告诫科研人员,不要以为申请了专利就很了不得。事实上,专利能够成功保护的是少数,保护不了的是多数,我对这点认识很深的,不是说保护一个核心技术靠一个专利就能保护得了,有时几十个专利都保护不了。
另外,宣传夸大也是短寿的,所以江中从来不夸大。如果在广告中老说自己的产品可以治这个治那个,其实又治不了,就失去了信用。市场策划这块其实没有别的,就是诚信。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广告宣传,都做到诚信,就没问题了。

研发不能急功近利
记者:有人说江中的产品是稳态型的,就靠几个产品撑着。你们在研发方面为何迟迟没有将成果产业化?
钟:“十五”期间我们投资了5亿元,建立了两个国家工程中心,一个是中药的,一个是蛋白质药物的。要是到北京的研发中心,你会感动的,一间研究室博士生20来个,像上大学似的。
江中做药是这样的,如果这个药在全世界不领先,就不会上市。其实全世界都是这个理念,只有中国不是。国外一个新药的产生,意味着新的医药理论的诞生。如果发现在研药物不比现有的药物更优秀,我们自己就把它拿掉。
 
记者:您会一如既往地在研发领域砸钱么?
钟:我在进行这个活动之前,就知道这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事情,我得卖掉好多健胃消食片、好多草珊瑚含片,来支持上述研究。我想再过2~3年,江中可能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记者:新医改具体实施方案启动在即,您是否希望自己的产品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钟:江中是做OTC的,我希望产品都不要进基本药物目录。如果进了,国家肯定要压价格。但其实,我们本来就很会约束自己的价格,我们不是那种暴利企业。
 
记者:江中已在OTC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功,将来会否做处方药?
钟:我们的处方药队伍其实建得挺早的,后来相关部门下了文,指明销售里不应给回扣,那我就不做了。接下来如果做处方药,一定是做独家的专利药,就是那些不给回扣也能卖的。我们已经在抗艾滋病药物领域投入了不少研究经费。
记者:我们注意到,去年江中控股了江西九州通,这是否意味着江中有意在商业领域施展拳脚?
钟:与九州通是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我只是帮对方一下,只是策略性的投资,不是战略性的。到了一定时候,我就撤股,让九州通控股。我只投钱,不投精力。我投钱给九州通也放心,它已经做得很大了。虽然我控股,是合并报表的需求,这并不意味着江中进入了医药商业,尤其是医药流通业。在中国,很多制药业都想着法子进商业,这种做法我不赞同。
其实,江中内部也有声音说应该投资商业,但我向来反对。自己的药店卖自己的东西,这注定要失败。理论上靠一家企业也不行,因为工商两类企业的文化不一样,会打架。
 
记者:您如何给自己打分?
钟:以前你们说到江中做得不错,我从来都说没什么,说这句话是由衷的。你想想怎么叫“没什么”?到现在才十几个亿,这既是实事求是,也是我的一种心态。做好了吗?干了20多年才卖十来个亿?没做好。到现在才十几个亿,还叫有什么?没什么。
 
记者:您如何看江中的未来?
钟:我从2007年开始要求江中3年业绩翻一倍。为什么中国OTC企业总做不大?我感觉似乎出现了“三障”:一个企业很难打响3个品牌,因此它的利润也很难超过30亿元,而一个品牌做到10个亿好像是极限了,所以好像是出现了“三障”。江中研究了如何突破“三障”的办法,正筹备实施。对未来我是很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