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汽车缘何死傍上海汽车


     

通用汽车缘何死傍上海汽车

 

    上海汽车与通用汽车8月18日宣布,联合开发新一代动力总成——小型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和干式双离合变速器。这两项技术本身并不新鲜,不过是大众汽车正在全球和中国市场上主打的动力总成——TSI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和DSG双离合变速箱的翻版。不同寻常的是,虽然对通用来说,这有点拾人牙慧的味道,但对上汽来说意义重大——将使上汽占据国内自主品牌传统动力总成技术开发的制高点。更不寻常的是,第一次,跨国汽车巨头与中国自主品牌企业联手开发汽车动力总成,并在全球范围共享知识产权。

    其实,从技术角度看,通用用不着与上汽联手,也能自己开发出新一代的动力总成,毕竟,将它已有的1.6升以上涡轮增压汽油直喷发动机技术,移植到小排量发动机上并不很难,双离合变速箱的开发也可直接与更专业的博格华纳合作。但通用还是选择了与上汽联手。联想到通用联手上汽开拓自己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的印度市场,向上汽让出其在上海通用1%的股份,使上汽成为上海通用的最大股东,这一系列举措如果是中国企业所为,中国媒体会把这叫“卖身投靠”,但由于是作为外国公司的通用所为,就会叫做“对中方合作伙伴有诚意”、“重视中国”,而通用自己也是这么说的。

    难道通用真是“活雷锋”,抑或是冤大头?当然都不是。在这些交易的背后,是合作双方实力地位的变化和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的大背景。

    13年前,上汽打外资市场准入这张政府政策的牌,使通用同意合资建立泛亚汽车技术中心,进而在一年后成立了股比对等的合资企业——上海通用。当时,通用除在金融领域长袖善舞和身躯庞大之外,在品牌、技术和产品上相对德国大众和日系企业处于劣势,对中国市场更是一无所知。好在通用还比较明智,索性放手让中方主导合资企业的运行。中方也不负众望,活生生地将在美国日薄西山的别克品牌和几款血统不佳的车型做成了中国车市上的强者。于是,中方在与通用的对话中更有底气,上海通用成了国内中方话语权最强的整车合资企业,美国人成了陪衬,让不少国人感到扬眉吐气。

    随后,通用的全球业务千疮百孔,全球汽车业第一的大厦摇摇欲坠,企业在破产危机中苦苦挣扎。如今,通用仍在美国政府的卵翼下生存,为了重新挂牌上市,近两个季度先后做成了8.65亿和13亿美元的盈利,但与以往数百亿美元的亏损相比也只是一个零头,而通用的CEO又意外辞职,包括欧宝在内的欧洲业务上半年亏空了6亿多美元,整个企业的持续盈利能力依然可疑。

    反观中方主导的上海通用,在通用的全球业务中一枝独秀,销量连年夺冠,并连续多年荣获“中国最受尊敬企业”称号,而作为其中方母公司的上汽继2007年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集团后,又于2009年成为全球第八大汽车集团,同年,中国也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理解了这种情况,也就不难理解通用为何要死死傍住上汽了。

    可以肯定,上汽从通用得到了不少,但通用也没吃亏。在传统发动机和变速箱这类动力总成技术方面,通用相对列强没什么优势,拿出来与上汽共享,不仅不亏,还有可能在上汽的参与下得到某种提升。更重要的是,通用因此赢得了上汽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信任,有利于上海通用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使通用可以从合资企业持续获得大笔利润。

    但总体看来,上汽依托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自身实力中国最强,也不缺少强大的国际合作伙伴,离了通用,问题不大,而通用显然离不了上汽。二者的关系中,上汽明显处于主导地位。当然,通用也在毫不吝啬地利用与上汽的关系。二者的关系中,上汽明显处于主导地位。但通用也毫不吝啬地利用与上汽的关系。当初靠上汽入股五菱,如今上汽通用五菱年销量过百万,绝大多数是自主品牌的微面,通用贡献很小,且股比只有34%,却可毫不客气地将销量归入自己名下,坐享在全球第一大车市上销量第一的美名,虽遭中国媒体非议,却实实在在地长了通用在全球的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