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论文成倍增长”的高校排行榜不过是自娱自乐


     

按“论文成倍增长”的高校排行榜不过是自娱自乐   刘效仁

上海交大做了件让中国人长豪气的大事。所推出的“201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行榜”显示,哈佛连续第8年居榜首。在前100名中美高校占54席。内地共有22所高校进入榜单,比7年前增加了14所。对内地高校的“长足进步”,网友们却既不领情,也不买帐,甚至认为榜单缺乏权威性,只是一种自娱自乐。该校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博士程莹给出的理由即是,国内高校“主要还在于论文数量增长非常快,有的学校论文数量成倍增长”。这,不免让人生英雄气短之叹。(2010-08-15长江日报)

由于新闻简要,语焉不详,不知道排名榜的科学依据和数据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说,“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则是不易的真理,也是排名的根本依据。大学是否在全世界名列前茅,既不取决于其校区面积之大,设施规模之大,投资款额之大,大楼之高,也不取决于其师生数量之大,甚至不取决于发表论文的总量,而在于是否有大师,有大气度,有藐视官本位意识和世俗价值观的大学精神,有引领国民人格和民族精神走向崇高的大学品格,有敢于追求真理和敢于质疑的大学节操。以此观照,就不难察觉中外大学之间的巨大鸿沟。

仅以学术人才而论,连程莹都认为国内高校在国际上具有学术影响力的人较少。“美国一个高校多的有100多人,而国内高校的总数才几个”。不说别的,北大、清华屈指可数的大师又有多少呢?至于以论文总量论英雄,似乎更不靠谱。早在2007年就有权威媒体披露,2007年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期刊论文为7.82万篇,占世界论文总数的19.6%,首次超美居第一。(20081210日人民日报)但其中同行“引用”有多少,属于原创性、首创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被转化为生产专利和现实生产力的又有多少?数算起来,恐怕会令我们汗颜的。贵为论文世界第一的大国,其中恐怕更多的是垃圾,论文的泡沫化。

更应看到,在日益浮躁和功利的高校,在数字化评估的指挥棒下,在教育行政化学术官僚化的背景中,成培增长的论文总量,恰恰并非成就功绩乃是羞耻。早有名校教授揭丑,该校规定正教授职位的评审需要应征者5年内在指定的72种核心期刊上发表68篇论文。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评审正教授时,必须在获得副教授职称后发表在SCI期刊论文10篇。(2008125日北京科技报)一旦评上正教授,不但享有带博士生的权利,住房标准将由85平米提高到105平方米~120平方米,工资也将涨近1000元,拿到一些经费多的大课题,综合收入水涨船高。

如此利害倏关,教授学者的积极性能不空前。遗撼的却是缺乏创新的能力,缺乏真知灼见,甚至缺少独立的思想,岂能发表原创性的论文。无奈之下,只好拾人牙慧,炒人剩饭,抄袭剽窃走下三路。近几年来媒体屡屡曝光的教授、博导、院长抄袭,类似于井岗山大学大面积抄袭事件数不胜数,仍不过是冰山一角,其中有许多因碍于学校形象而内部消化不了了之了。

功利主义盛行、学术交易,“才子加流氓”,圣洁的高校学术殿堂乌烟瘴气,一地鸡毛。哪里还有对学术和真理的崇尚,哪里还有对社会的批判和道德的引领,哪里还有对国家、民族包括整个人类非常强烈的责任担当。教授何谈出大师,校长又何谈出教育家,高校又岂能出一流大学?

前不久,英国职业与教育调查公司QS公布的“2010亚洲大学前200名”排行榜,北大和清华连都未进入10名。(2010-06-22 中青报)这正是当前中国大学的境况。如今却以“论文成倍增长”为确据,将内地高校强塞进世界五百强,不过徒增笑柄尔。如此自我按摩陶醉,于高校何益,于中国教育何益哉!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8/15/c_12446522.htm

通联:刘效仁,安徽省砀山县道北东路45号,23530005578095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