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欣交集诙新闻(上海书展购书读前感 下)


悲欣交集诙新闻

——上海书展购书读前感 下

 

还有上文: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上海书展购书读前感 上

极端的年代——上海书展购书读前感 中


 


   《一九八四》

乔治·奥威尔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1月版。买这本书主要是这个版本是“中英双语本”,虽然我只懂其中的一语,但不妨碍我买双语的不是?腰封上写“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我大学的时候看过,当时还把“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抄在读书笔记上。

 



《悲欣交集》

李叔同的文字。分早年诗文、谈艺论佛、人生散记、书札选录。以前在杭州工作的时候,去过数次虎跑,很多大爷大娘在那里排队接水(我在茶室喝过虎跑水,口感很好,不愧是天下第三泉)。泉眼之上,是李叔同纪念馆,全国有四个李叔同的纪念馆,平湖一个(他祖籍地)、天津一个(他出生地),泉州一个(他圆寂地),杭州是李叔同断食出家之地,因此也有一个纪念馆。因为写了几篇博客,大家谬赞我有才,其实跟有才的光芒万丈的李叔同比起来,我连萤火虫都不是,李叔同的字,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迅都说好。李叔同的画,丰子恺都是他的学生!他演话剧,他写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在金地市场部,有次写宁波某地块的初判报告,那块地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白鹭横飞,我给这个项目取了个名字,“金地山外山”,我特别向王南总强调,是“夕阳山外山”的山外山,不是“山外青山楼外楼” 的山外山。可惜那地后来被华润拿去了。

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是才气横溢的教育家,他还是高僧,弘!一!法!师!杭州纪念馆悬挂他一副临终绝笔,“悲欣交集”,这四个字几乎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我是传奇》

理查德·马特森著。没看过书,但是威尔·史密斯主演的那部电影我看过多遍,还重金买了正版D9版本看里面的花絮。这本书的封面也是威尔斯密斯孤独的走在纽约的街上。我曾想,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上海,会是什么样?我孤零零的走过南京路、外滩、陆家嘴,到达金地湾流域,上百套原来卖一千多万的别墅我随便住,只要不碰到吸血鬼就行,那是什么感觉?悲欣交集?NO NO NO估计我早崩溃了,根本不像威尔·史密斯那样可以游走于都市,所以我看到他每天持之以恒的在码头上广播和等待,一个人在航空母舰的飞机尾翼上打高尔夫,觉得保持希望和自娱自乐是多么重要。

 


《鲁宾孙历险记》

威尔·史密斯是一个人在纽约,他用的东西都是别人剩的。鲁宾孙一个人在荒岛,他用的东西都是自己做的。黄石一个人在长生岛(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但却是一个现代人在明朝),用的东西都是后世发明的。我总觉得他们有相同之处。《鲁宾孙历险记》初中时读的,老版本在河南老家的书房,想再读一遍,这个版本还是20108月版的,于是买下。

 


《基督山伯爵》

和《鲁宾孙历险记》一样,老版本在河南老家的书房,想再读一遍,这个版本还是20108月版的,于是买下。记忆深刻的是,爱德蒙在牢里,向法里亚神甫学习的过程。不知怎的,写着写着思路突然转到另外一个地方,我们常去吃饭的凯旋宫,有一个厅叫伯爵厅,我和谌夏经常故意把这个厅叫“伯嚼”厅,因为经常听一个广告,“伯嚼咖啡”。哎,真是烂俗,不过我们偏偏还记得住。

 


《我心中的少林》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写的。随着少林寺名声越来越大,大家对释永信褒贬越来越不一。今年三联生活周刊2010.6.14582期封面专题,《一座寺庙的现代生存》,应该属于褒的。但是南方人物周刊2010.6.21214期封面专题,《少林隐僧》,应该属于贬的。《我心中的少林》,应该是最官方的释永信的回答了。其实一件事业做得越大,牵涉的利益关系也就越多头,虽然都姓释,但毕竟方丈不是如来,没有办法做到所有人都满意。

说起少林寺,我上小学的时候去过。那时少林寺刚刚风靡,我又看了几本金庸古龙小说,对天下武学宗庙之地充满幻想,到了之后非常失望,感觉就是一个字:小!电影《少林寺》里觉远(李连杰)带着李世民在塔林里转来转去,看似很大,实际当年我看到的塔林是很小的,我纳闷王世充的兵怎么会搜不出来呢?还有寺院,就是一个大殿几个偏殿,电影里练武踏出的坑倒是真有,后来看李连杰回忆当年拍片是的场景,他们真的就在那称得上文物的坑上嘿嘿嘿的练,就好像当年李翰祥拍火烧圆明园,某个场景用的玉玺是真的玉玺,故宫博物院调出来的,工作人员就在边上看着,不是道具!早期大陆人傻宝贝多,真干拿好东西给港台导演练,我和爸爸妈妈逛一下就出来了。不知道在释永信20余年的经营下,现在的少林寺有怎样进展。

 


《诙新闻》

我觉得,周立波20091月,在金地未未来“新春庙会”上的40分钟表演,大约是他大火之前,最后的一次跑场子撂地摊式的表演了。前不久重温现场的录像,看到台下闹哄哄的,不时有业主挑逗似的和台上的周立波搭腔,觉得周也真是能控制场面(舞台经验哈丰富),他当时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周立波为了证明自己来赛,不是江湖卖艺的,不断的说自己在波特曼有我为财狂,在兰心有笑侃三十年的演出等等,最后演出以模仿三位伟人结束。再后来,周立波春节期间上了几档节目,一发不可收拾,上海活宝的地位牢牢占据了。个人觉得,他本事是有的,但得此大名,也实在是时无英雄了。

 


《色香味俱全的阳台花园》

去日本的时候,觉得这个民族是在精致。随随便便一个院子,里面的花草宛若盆景。精心搭配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我们很多楼盘的样板景区,最多称得上园林景观,园艺是谈不上的,至于盆景式的景观,国内见所未见。为了增强专业能力,同时增强个人生活趣味,买下此书学习学习。

 


《营销管理》

第十三版了,作为营销从业人员,买一本吧。我在大学时读的是1997年的第八版,那个版本也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当时标题下还有“分析、计划、执行和控制”的副标题。我穷学生一个,买不起正价书,只好买了一本被水浸的,42元卖我20元,我翻到烂,现在早没这劲头了。其实我觉得,这本书不应该只是学营销做营销的人读,应该是所有人都应该读,因为营销的核心是交换,交换什么?产品。产品是什么?“提供给市场以引起人们注意、获得、使用或消费,从而满足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一切东西”。是一切东西,包括我们这个人,在社会立足,你难道不想引起“人们注意、获得、使用或消费”么?不想?那凭什么让别人用金钱、食物和你交换生存的权利?

菲利普·科特勒是个寿星,几年前他来上海,出席DHL的一次晚宴活动,我有幸近距离的看了他一眼。当时的心情?就跟一个木匠,看到鲁班在他旁边吃饭一样。

 




      《茶酒二事》《好生活 慢生活》

都是三联生活周刊2009-2010年的专题合订本。其中《茶酒二事》是《中国名酒》、《绿茶之道》、《葡萄酒的奥秘》、《功夫茶》四期杂志的合辑。《好生活慢生活》是《新营养学》、《昂贵的独二代》、《剑桥大学》、《打盹一族》四期杂志的合辑。你们不要因为,做一个成功的营销人,只要熟读《营销管理》就行了,原理掌握了,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功夫在诗外。按照《后物欲时代的来临》、《有闲阶级论》、《奢华正在流行》等书的分析,物质生活充盈之后,大家就要讲究生活的享乐化和艺术化了,如何使楼盘或者产品引起“人们注意、获得、使用或消费”?不是光靠大喊大叫说自己是好房子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要大量阅读“闲书”才行,必须成为故事大王,我又一次看到蔡康永的访谈,介绍自己的主持之道,他说很少人会被道理说服,都是被故事吸引。这也许跟人类原始的生存之道有关,原始人也是靠着故事的叙述来传播生存之道,“当你跟一个女生求婚,不可能只是单调的说‘嫁给我吧!’后就没下文了,你会进一步的描绘其中动人的细节——‘我们以后会有几个小孩’、‘我会买栋大房子给你’之类的愿景式故事。”故事说的越打动人,成功的几率越高(请谌夏张维李伟文严重关注)。而所有的打动素材,都是来源于以上所有的一切一切书。

有网友告诫“哥们,千万别整这种内容的博客了,点击量会影响你的美誉度的”,其实,这种内容的博客才是我最爱写的,某虽不才,愿学李敖大师,要把金针度与人,咱写博客,为的是这,美誉度管我何事?

 

还有上文:泡沫破灭时,我会通知你——上海书展购书读前感 上

极端的年代——上海书展购书读前感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