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篇——关于“国美”的闲谈!


关于“国美”,就是那个GOME电器,也就知道他的创始人是黄光裕,国美是中国电器连锁零售行业老大,平常购买电器也基本都去国美,因为出的价的确比苏宁要便宜,只要你愿意花时间来砍……

后来,黄光裕出事入狱,我都懒的去关注,因为我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大鳄没一个是干净的,缘于成长为大鳄的道路上那不平坦的坎坷。但最近,我却时不时的去看看关于国美的一些信息。当然,与其说是关注国美,倒不如说是关注黄光裕和陈晓之间的那点破事,因为那点破事已经上升到原则性。

我与人接触,喜欢先看其面相。当然,也有走眼的时候。不过这成了我个人的一个习惯。

图片

这是我在网络上找的一张黄光裕的图象,都说眼神和表情是人内心的一种体现。我想,已很清晰的看到其全貌和表情。首先对于黄光裕的面相,有股杀气,看看其头顶、眉毛、眼睛、法令纹即可感觉;但其又面含善相,看看其整体、耳朵、鼻子和嘴唇及下巴等。所以,我是从内心希望黄光裕能经历此轮浩劫,浴火重生。此“浩劫”非灾难意思,而为佛经谓天地从形成至毁灭为一大劫,经历长时间的自我反思与毁灭,重获新生,有点“后现代主义”意思了。故望黄光裕改名为黄光“浴”,洗涕自己的心灵,重新去面对社会、环境和人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黄光裕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贡献者之一,当然也在自身的发展中逐渐迷失。我想社会和政府应该给其机会,毕竟我们更多的要看到其优秀的一面,机会不需要很多,智慧的人只用给一次足够!

闲扯多了点,因为从我内心,对黄光裕深怀敬意,虽然对其了解不深。但从大的方向上,其改善了老百姓电器消费的难处、推动了国内消费的增长、提供了许多人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大量税收、创新了中国商业新模式、推动消费文明的进步等,这些是不得不承认的。

图片

陈晓!假如不是这次事情,我压根就不知道中国13亿人中,还存在这么一位,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关于此人,通过看了最近的一些报道,我是真想劈头盖脸的骂他个狗血淋头,但毕竟是我的一些主观性看法,所以对此人的评价,仅用一句话收口,“此人面相像极抗日时期,日本国名为‘山本类’大佐,良心嘛,各位自己去看待。”

关于黄光裕和陈晓之间,那点破事的基本逻辑其实很简单。

陈晓通过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计划,以利争取到实权人物的支持,然后“陈晓以没有时间谈判为由,不接触、不谈判”,导致把“贝恩”作为战略性股东引入,引入是好事,最为要命的是“与贝恩签订了极其苛刻的融资协议”,其中根据协议,“如果贝恩投资失去董事席位,将造成国美电器违约并须做出赔偿,相关赔偿额高达人民币24亿元。”

在此,我要说道说道王俊洲。

图片

此人嘴脸如上。其作为黄光裕一手扶持上来的大人物,其地位应仅次于黄光裕及起家族、陈晓,其在“国美”的根基甚至比陈晓更为深厚。虽然黄光裕未像对待陈晓一样为其配备迈巴赫,但其今天就是黄光裕一手成就。其表态对于“国美”其他元老的影响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很失望,如同其嘴脸般,他妥协了,十足的卖主求荣!

话题转回来,控制“国美”管理层实现了陈晓阴谋的第一步;而与贝恩的“对赌协议”则是陈晓的阴险之处,把“国美”置于悬崖边缘,尽管24亿对于“国美”而言,不至于让其破产,但毕竟是身上的一块很大的肉。更为重要的是,其可以名正言顺的让贝恩进入董事会,用陈晓自己的话说,“黄光裕宁愿公司赔偿24亿元来达到他个人目的,这让公司管理层彻底失望。投反对票这个事我们不去评价,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太清楚,因为我跟他没有办法交流。”24亿的赔偿成了陈晓可以对股东、董事会、公司全体员工交待的一个有力武器,也让黄光裕的任何反对成为谋私利的可能。

至于陈晓调动“国美”起诉黄光裕是后话了,在此不想提起。国美的高层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也不重要,相信如果是黄光裕当家,到一定时候,也会采取此类措施,这属于公司管理问题。现就上述问题的矛盾焦点进行简单分析,“贝恩进入国美董事会是对还是错?”

假如黄燕虹所言“当时有众多的国外投资者对国美此次融资非常有兴趣,融资条件也比贝恩宽松很多……”是真的话,那陈晓“以没有时间谈判为由,不接触、不谈判,才导致公司与贝恩签订了极其苛刻的融资协议。”是含有背后阴谋的可能。“国美”当时的困境是现金流的问题,但陈晓通过运作贝恩的结果所体现出的是将现金流与公司权力结构进行了挂钩,这将直接导致颠覆公司权力机构的根本。

陈晓以“黄光裕主要想控制公司董事会,只为个人利益而忽视了公众股东、企业、员工等利益。”作为黄光裕提反对理由的根本原因,在此,我想试问下陈晓,黄光裕控制董事会的时候,是否真忽视了企业及员工等利益。假如如此,“国美”能做的那么大吗?对于公众股东利益,我不作评价,中国的资本大鳄有几个把公众股东利益作为企业使命的根本?难道你陈晓可以做到吗,假如可以的话,你也不会得到网民一直的口诛笔伐!

话题还是回归到贝恩进入董事会是对还是错这一话题。

假如有更好的选择去解决“国美”暂时性现金流问题的话,就请贝恩离开吧!假如能以单纯的债务利息模式来运作的话,就请不要把现金流与公司的权力结构进行挂钩吧。

国美发展到目前的阶段,其体现出的不仅是中国的产业问题,其运作导向将会影响到中国的金融体系之下的关联要素的连锁反应。今天的贝恩进入我们看不到太大的危险,但看到了风险。当前,中国诸多国资及关系到民生的许多企业均为外资所把控,据相关专家分析,绝大部分的外资背后就是华尔街金融体系。具体其操控国内企业的策略请参阅郎咸平教授的《新帝国主义在中国》及余云辉等学者的谁将掌控中国的金融》或在baidu、google搜索关键词“外资  控制  中国  产业”,那里会有更为详尽及专业的分析。

或许有人认为,我把贝恩进驻“国美”的后果想象的过于严重。在此,我只想用个人的经验总结来表达,“一切经济的现象及动态取决于人的行为,而人的思想意识形态将决定人的行为,在意识形态的波动过程中,最容易受到诸如:价格波动等敏感因素的影响。”而贝恩一旦掌控国美,将会最大限度的去挤压苏宁、甚至控股苏宁,那将会很容易实现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取得最终的议价权。众多的华尔街道资本在中国各产业的集合,将会蚕食我之中华。这是资本市场长期演进过程中所留下的教训。

虽然华尔街也带“华”,但非我之中“华”。非危言耸听,谨防危杜渐!

最后,针对“国美”那些破事,到此为止,用《天下无贼》里的那句经典台词留一悬念

“黎叔很生气,后果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