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在尼斯,遇到了欧洲一些汽车行业的人士,本来在谈上海大众老总的车祸不幸,话却又转到了不久前丰田首席试车手,67岁的成濑弘试车时死亡的事情。这个老先生可以说是喜好赛车的小丰田的师傅,他开着雷克萨斯LFA超跑高速撞宝马而亡,让我们谈到了丰田的精神问题,不免就有了这样似乎不敬的结论:一个人自以为艺高人胆大而忘乎所以的时候,灾难往往这个时候就不请自来了。这个和我们知道的常识——只有会游泳的好手才会被淹死——几乎是一样的。我们后来觉得,成濑弘似乎就是丰田现在的象征。
记得2009年初,丰田召回门前,也就是丰田亏损消息爆出后,我写过文章分析这个企业的问题。我记得文章的题目是《丰田方式为何在丰田失灵》,讲的大意是:丰田方式的精髓就是持续改善。丰田的改善,是带着梦想、远景去改善。如果你自满的时候,你的改善还有吗?你没有了改善的动力,没有了改善的这种激情,那么改善也就很难真正发生。丰田高歌猛进70年,最近三四十年培养起来的干部,从来没有听说过
亏损,他们成长在没有亏损的年代,从来不知道负增长。
对一个很成功的人来说,登上顶峰的时候,让他保持原来一样的谦卑、谨慎和危机意识,是不可能的。丰田即使提醒自己,也不会让人感受到切肤之痛。如果能够保持原来一样的清醒,一样的斗志,一样的激情,就不会滋生傲慢,那这个企业就是永远常青的企业,就是不死亡的企业。事实上,不存在不死亡的企业,也不存在不死亡的人。丰田成功的时候,内部一定会发生变化,慢慢会变得傲慢,傲慢之后效率就会变低。
今年丰田召回门后,我写过《重拾被背叛的传统》,认为如果丰田不被这次危机击倒,那么从更长的范围来看,这次危机是挽救了丰田汽车,只要他们重拾被背叛的传统。我当时写这个话的时候,觉得痛定思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丰田应该是能够重回潮流之巅的,但是现在我有点担心丰田能否重拾被背叛的传统。我的担心基于以下几个理由:
一是,在最近丰田组织的第四次丰田技术研讨会上,针对美国道路交通安全局公布了一个调查结果,即踏板门事件大多是由于操作失误造成,丰田中国老大加藤回答记者提问时虽然说我们不能把这个责任一味的归责于驾驶人员的错误的操作,但是在我们看起来,或者在他理解起来,丰田的质量问题已经变成了丰田没有就怎么踩踏板“对用户进行一个很好的解释和说明”的问题,这对于丰田认识自己的问题不是一个好的迹象,我很担心现在丰田天天挂在嘴上的“回到原点”要求未来只是作为口号还依然挂在嘴上或者贴在墙上。
二是,丰田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召回门所暴露出的质量问题,而是因为背叛了传统,那就不止一个地方有日薄西山的痕迹。比如,丰田汽车的造型问题,当然不排除它有优秀的汽车设计的存在,但是从根本上说,丰田汽车的造型设计已经开始落后了。我根据今年以来同国内外一些设计师的交流结果以及自己实际研究丰田车造型的想法,觉得丰田车在造型设计上,也开始出现落伍迹象了。这实际可以说是召回门的另外一种表现。
三是,丰田在挽回形象方面做得还是远远不够。现在丰田的一家合资公司一汽丰田已经有了3年或10万公里的质保,这比当年好像2年或5万公里的数字强多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两年前北京现代已经做到了5年或10万公里的质保,3年或10万公里,对于更广大的消费者来说,一般是3年到了,公里数是远不能到10万公里的,因此上述质保,还是有投机取巧的成分。
第四呢,还是说现在的丰田还是有些浮夸,或者说没有沉静下来,比如办了几年的丰田技术研讨会,实际上不过是一些媒体记者参观一下丰田的实验室以及参加一个有丰田以及合资各方领导参加的媒体会而已,说它是丰田技术研讨会,显然是有些夸张,不如称之为丰田夏季媒体恳谈会更合适——也谈不上恳谈,媒体谈论的话题感觉都浮在面上——但是至少更为贴切吧。现在,非要让这个活动变得很技术的样子,实际上还是有点虚张声势的意思。
我想,当年的那个丰田要能够真正回来,丰田要做的事情可应该是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