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时政的观察 (2010/7/5)
对中国球迷而言,四分之一淘汰赛结束,每晚十点黄金时档的世界杯就结束了。近日最值得关注的房市消息是房租上涨,有些媒体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对此大肆炒作。
房租上涨的问题与CPI是否应包含房价是一个问题。CPI的本意是消费价格指数,而统计学认为买房的行为主要是投资而非消费,所以,把房价计入CPI在全球都不符合这个指数的定义,因为资产市场和消费品市场是需要给予不同关注的两个市场,不能用一个指数笼统全管了。
而租房当然是消费行为,所以,房租如果真的大涨一定会反映到CPI上,我们迫切期待第二季度CPI数据的出炉!
四月以来对房市的调控是对资产市场投机的抑制,政策取向是基于对房市存在消费价值(收入与房价比)和投资价值(租金与房价比)与价格严重背离的判断。如果两个半月的调控就迅速提高了房市的投资价值,这个调控效果就太神奇了。有人借房价上涨攻击调控政策,认为调控减少了房屋供应,造成了房租上涨,影响了低收入人群的利益,要以人民利益的名义使调控改变方向。
理性的还是从福利和市场两个方面分开来谈这个问题,关注解决群众的租房问题还是需要分开保障手段和市场手段,要求低收入人群依靠完全市场化的租赁市场来解决住房与依靠在完全市场化的市场买房来解决没有区别,而调控的根本目标在于建立双轨制的住房解决机制,增加保障比重,符合群众的利益。
更不用说房屋的生产需要时间,调控有可能会影响未来两年后的供应,而今年上市的房屋是两年前开工的。毋庸质疑,最近的房租上涨背景是通货膨胀的直接表现,从农产品价格炒作、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都可显现出来。通货膨胀推动名义工资上升,名义工资上升又返过来加剧通货膨胀。
随着关注生活质量的意识普遍被接受,名义工资提高必然把房租这样的直接支出水平大大推高。这样的房租是不可能依靠新建大量的高价房而能降下来的。
所以,对房市的调控是整个刺激政策退出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如果脱离刺激政策的退出这样一个大背景,调控会演变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不会取得符合经济、社会长远利益的效果,不会达到根本的目的。
刺激政策退出会带来经济二次探底?统计局对2009年的GDP数据的每次复审都在调高,已经达到9.1%了,最终数据能高到什么地步还不知道。对过度刺激政策的适度退出是必由选择,谁都不愿看到这架疯狂的马车冲下悬崖的画面。
刺激政策退出的根本在金融政策的调整,如果人们预期以久的楼上的靴子就是不扔,经济的恐慌会转变为社会的不安,表现在追求炒金、炒蒜,就是不炒股,其实是社会不安的表现。前几天,人民币弹性政策一出,股市给予积极反应,已经表现出对政策确定性的期待。
可以预期,金融政策的进一步退出刺激,将会对中国资本市场来说是利好消息,因为,政策更加符合实际,政策的不确定性风险消除了,实体经济自然可以适应在刺激退出后的正常生活。不退出刺激政策就没有市场的理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都将成为空谈。
我们期待在第二季度CPI数据出炉后,可以看到央行毫不犹豫地采取加息行动。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