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竞争是车市的常态


  进入7月,天气开始热起来了,而车市却热不起来,冷淡成了车市的真实写照。

  应该说每年的六、七、八这三个月是传统的销售淡季,车市冷淡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今年的六、七、八这三个月,除了是传统的销售淡季外,用有的人所说的那样,是车市的一个“拐期”。

  这样问题就来了:如果这六、七、八这三个月是传统的销售淡季,那销售淡季过后便是销售旺季,没多久就可“雨过天晴”;如果这六、七、八这三个月是车市的“拐期”,那车市将步入漫漫熊途,今后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去年4月至今年4月的一年间里,中国的汽车业度过了中国汽车史上最“牛”最辉煌的日子。今年5月,中国车市“突然变脸”,异常火爆的场面开始冷淡起来,销量直线下降,价格战开打。随着库存压力的增大,利用降价手段促进销售是大家都会选择的一个手段。降价销售已成为近期车市的主旋律。据了解,目前价位10万元至15万元的主流中级车型,普遍开始了大幅优惠,其中优惠超过万元的已经有5款主力车型。

  价格战一开打,降价潮便袭来。全国乘用车联席会副秘书长崔东树预测,进入8月后,车企价格战将更明显。于是,许多车商有点担心了,怕完不成年度任务,怕库存量越压越多,资金链断裂。总之,他们对今年下半年的车市行情很不看好。

  老沈不这么看,六、七、八这三个月,除了是传统的销售淡季外,谈不上是车市的“拐期”。老沈已说过,这是一种合理的回归,市场出现价格竞争,这应该是车市的一个常态。去年4月至今年4月的一年间的逆势高增长,并不是常态,是一种超常发挥,它已透支了2010年的行情,因此这种合理回归是必然的。

  有人一看到价格竞争就以为是一件不好的事,其实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中国车市是一个新兴市场,而且是一个最耀眼最有前途的新兴市场。我国地大人多,经济欣欣向荣,车市的刚性需求大。现在,全球各大汽车巨头先后来到了中国,都要争抢这块诱人的“大蛋糕”。 争抢“大蛋糕”就是竞争,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价格竞争。

  老沈已说过,中国经济总体上是向好的,中国股市也已逐渐走好,,再加上中国车市的刚性需求大,没必要过分看淡下半年车市行情。

  老沈赞同这样的一个说法:中国车市从全年来看,是“前高后低”,但从下半年来看,应该是“前低后高”。

  平心而论,车市目前的销售情况还是比较平稳的,并都能完成厂家预定的任务;下半年至少会与去年同期持平,应该会有一定的增长。

       道理上说,价格竞争是车市的常态,但也是一把双刃剑,特别是恶性的价格竞争更是一把害人害己的双刃剑。因此,大家要看清形势,在动用价格竞争这一手段时,要尽可能地做到“有利有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