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产网独家策划——珠三角九大城市定位【下】


 

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的城市格局

 

城市格局

珠江东岸

香港、深圳、广州、东莞、惠州

珠江西岸

澳门、佛山、珠海、中山、江门、肇庆

注明:此图仅仅作为珠江东岸和珠江西岸参考示意图例,不可作为城市行政地图使用。

从上表、上图中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东西两岸被珠江水系分割,东岸和西岸隔江相望。已经通车“港珠澳大桥”以珠海为起点,连接香港与澳门,三角网地产研究院认为首当其冲的受益板块并非珠江西岸,而是珠江东岸的深圳和香港等城市的地产业。

环顾我国大江南北,唯有珠三角可以领跑中国。

 

下面,就珠三角9个城市的全新未来,分析下其务必的定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广州:政治、经济、文化城市

广州是珠三角无可置疑的“龙头”老大。国务院最近颁布规划纲要,将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定位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广州长久以来就是珠三角区域中心城市,也是重要的经济中心,这次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不过,广州在珠三角范畴内,依旧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从商业层面上而言,广州市千年商都,有其深厚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从外部地形看,广州处于我国南海航运枢纽位置,境内主要流域——珠江是中国的南大门,是中国通向东南亚、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必经之地。

从内部地形看,广州河网密布,北枕云山,南濒大海,西江、北江和东江交汇于此,空间形态上呈现扇形结构,正好地处该扇形顶点位置,这种地形条件既利于农耕和稻作文化发生,又因其居于沿海和山区交汇之处,易于成为交易之所,逐渐形成商业文化的优势。

从交通条件看,广州是华南地区的海陆空交通中心。更加强调通过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等功能引领珠三角地区的发展,成为区域信息生产和交换中心、区域创新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区域协调中心。 

广州佛山核心功能定位分工与协作概念图





上图可以反映出广佛整合的关系和必要性。以此,注定可以奠定广州作为区域中心性、综合性和服务性的分量。

深圳:总部商务基地城市

关于深圳的城市功能定位,正成为一个焦点。一个由深圳引发的课题,其解题思路却必须放开眼界,与全国的发展格局紧密结合起来,并且要与香港的定位,与港深对接,与大珠三角的整体发展结合考虑。

近年来,深圳的定位都备受争议,同样也是摇摆不定。所以深圳已为自己的战略错误付出昂贵代价。为了与广州争取“龙头”地位,深圳除了继续发展具有一定优势的电子通讯产业以外,在物流、金融、交通等诸多领域全面出击。全面出击必然牺牲区域专业化,使得“硅谷”之梦变得更加遥远。所以深圳目前才有非常痛苦的“定位不清”。

从最初的国际化城市、全球先锋城市、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城市、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设计之都、时尚之都、国际滨水城,到“六区四市”。不过,这些称谓的存在,都代表着深圳某一个阶段的发展重点以及城市定位。

而在这广泛的定位中,珠三角地产网认为,总部商务基地城市是深圳的主脉,同时也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在地理位置上看,深圳与香港,在区位相连、产业上相关、生活上相依,深圳是香港进入珠三角和珠三角进入香港的跳板。深圳像“针眼”,周边地区经济则像一扎密密麻麻的“线”,珠三角必须穿过深圳,来完成和香港的链接,进行产业的升级换代。

此外,深圳与香港密不可分的命题再次被重议,与香港共同发展国际性城市。由此可见:深圳将继续推进深港金融深度合作、积极建设深港创新圈、进一步扩大双方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和高端服务业等领域的合作,除此之外在重大基础设施、跨境开发等方面,两地的机场合作、河套等边境地区合作开发均予以了重申。基于此,不少企业虽然把企业外迁,但依然把总部落子在深圳。

2012年,将使深圳成为全国电子商务专业网站集聚中心、全国网商集聚中心,成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中国电子商务总部基地”。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预计到2012年全市行业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达95%以上,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覆盖面达到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网上采购额占企业采购总额比例达到20%以上,网上销售额占销售总额比例达到15%以上。

深圳不仅拥有人间天堂般的自然环境和人居环境,而且拥有美国硅谷般的创业氛围、政策环境、人才培养和产业基础上,这对于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企业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近10年来,在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和又好又快发展互联网问题上,深圳已经遥遥走在了国内前列。

在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委书记王荣曾在政府常务会议指出,要将深圳打造成中国首个电子商务示范城市。而在行业发展方面,从政府的投资建设上看,第三产业将引领深圳的发展。势将深圳将打造成为一个以互联网、生物、新能源、物流、通讯等为主要的新型产业城市。而在这其中所蕴含的无论是电子商务还是总部基地的商务形式,都将进一步拓展深圳商务型城市的方向。

届时,深圳即是“只需要一根网线,一台电脑就可以彻底打通消费供求双方”的新城市。

 

惠州:新型产业化城市

作为珠三角后花园的惠州,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已经由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落后地区发展成为广东省新兴的工业城市,形成了以石化和旅游等龙头项目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为特色的产业格局,产业的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显著增强。而在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下,惠州也逐步摸索出一条适应自身的新型产业化道路。

这主要表现在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惠州市生产性服务业较为薄弱的情况,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到惠州投资发展物流、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致力于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全力推进世界级石化基地建设并致力于打造出广东省重要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由此形成“四个基地、一个中心”,即数码信息产业制造基地、石油化工加工基地、对外贸易出口基地、度假观光旅游基地和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并凸显惠州城市建设的根本定位

此外,在创新的同时依旧将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如纺织业及农业。结合国内外纺织服装工业发展趋势及惠州市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发展潜力,集中力量发展壮大棉针织、毛织、梭织三大服装行业,以服装为龙头,带动服装面料、纺织原料等行业发展。实施名牌战略,依靠中国男装名城品牌效应的带动,开拓纵深市场。

而在农业方面,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引进现代科技打造将传统农业,从机械技术、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三个方面,对传统农业进行全面的技术改造,基本上实现农业现代化,使惠州农业从资源依存型科技依存型转变,建立起高效、低耗、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

东莞:大卖场驱动城市

东莞是高星级酒店最密集的区域,同时东莞的卖场京基也同样十分密集,一个镇上零售卖场、家电卖场、高档百货店、服装城、建筑装潢卖场和电子产品商场,加起来可能有10多个甚至更多。尽管单个打工者的消费能力不强,但1500万左右的人群加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此外,如虎门服装品牌走的是品牌化路线,主要以批发兼零售的模式。

而在两者所占比例中,卖场经济的发展势不可挡,而蕴藏在其中的机遇也是无可限量的。

但是同时也要看到,2009年金融危机对于东莞产业经济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影响。不少大卖场、建筑装潢超市倒闭,商铺、写字楼等物业租金收益下降,酒店入住率下降。这表明东莞经济实际上严重依赖于国际市场。这是东莞需要转型的一大理由。

然而,和珠三角广州、深圳和佛山等城市相比,让东莞颇为尴尬的是,尽管东莞堪称是富甲中国,但东莞的知名民营企业少之又少。而和东莞差不多处于同一起跑线的佛山市,则有美的、格兰仕、碧桂园等大批著名企业。

在卖场经济中,可以看到产业转型的成功案例包括虎门的服装业。最近20年里,虎门服装品牌走出了一条无牌贴牌创牌名牌的发展道路,目前服装产业的年销售收入已超150亿元。

那么,东莞如果想在珠三角乃至全国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学习深圳及其他城市的产业转型,将传统的工业厂房转换成创业基地,依托卖场经济打造出一个新型的销售型城市。

佛山:自主品牌之都

广州是珠三角无可置疑的老大,佛山应该放弃全省第三大中心城市定位,甘愿做广州的卫星城。值得注意的是,广佛关系已经从学术层面上升为战略、决策、政策层面,并演化为了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已成为佛山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广、佛关系的表述在学界与实践中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广佛一体化、广佛都市圈、广佛都市区、广佛同城化、同城效应等,概念的多样化反映了人们对广佛关系的本质逐步清晰的共识。

因此,佛山应敢于、善于与广州共同构建这一核心平台,承担引领整个珠三角地区构建科学发展模式、搭建高水平竞争平台的历史责任,与广州共同建成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区的核心区,成为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与心脏。

而今,佛山在建立完善的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物流园区,打造珠三角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商务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迅速发展,在若干领域形成国际专业会展业,时尚创意产业成为新型支柱产业;自主创新体系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极大提升,成为品牌之都、创新型城市。

一个城市定位必须要有理论作支撑,一个城市定位关键在于功能定位。

佛山制造业发达,中小企业众多,为现代生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服务主体和广阔的市场需求。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佛山需要有更加清晰明确的发展功能定位,需要有引领佛山科学发展的发展战略。

创业创新战略。善于创业是佛山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未来佛山要营造出更加宽松的创业环境,鼓励全民再创业,努力建设创业佛山。

同时,佛山将加快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使佛山发展真正转入到依靠自主创新和提升全民文化素质的轨道上来。佛山将精细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促进传统产业现代制造,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一手抓现代生产服务业,建设现代生产性服务中心。

中山:宜创宜居城市

中山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建设适宜创业、适宜创新、适宜居住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中山不仅是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同时也是一片创业的乐土,是才俊创业之谷——取硅谷之谷以示中山充满活力的创业环境。

中山,是伟人孙中山的故乡。为其发展旅游城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中山为打造成宜居城市设立了五桂山生态保护区,制定了五桂山生态保护区环境保护办法,并且开展保护规划,对保护城市绿肺,促进城市大气调节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还实施了新一轮“绿化中山大地工程”,大力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

中山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等20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拥有小榄、南头、古镇、沙溪、东凤、黄圃、大涌、民众、东升、板芙等10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1个国家级重点民营科技园,2个省级产业集群示范园区,2个省级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镇,1个省级可持续发展试验镇,1个省级火炬计划产业基地。

中山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比较雄厚的工业基础。特别是我们的特色经济,在珠三角已经形成了比较优势,这种优势就在于完整的产业链条、雄厚的产品开发实力以及畅顺的信息流和物流体系。依托特色经济带动中山整个经济发展可能成为一种大趋势。

珠海:宜人旅游养生城市

珠海,中国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地处南海之滨,毗邻港澳及东南亚,拥有平坦而广阔的地域发展空间,特别是拥有国际一流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国际一流的珠海机场、世界水准的珠海港、举世公认的优美环境和城市规划,并获得联合国颁发的“全面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

优美的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无疑是珠海的一大资源优势。珠海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区位优势,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以珠海市为核心,以佛山、江门、中山、肇庆市为节点的珠江口西岸地区,提高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增强要素集聚和生产服务功能,优化城镇体系和产业布局。

并可依托港珠澳大桥、京珠高速、粤西沿海高速、太澳高速以及广珠西线等项目的交通优势,将珠海成珠海高栏港工业区、海洋工程装备基地、航空产业园区和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提升珠江口西岸地区发展水平。

珠江口西岸的城市群中,珠海已经具备了成为核心城市的4大优势:

首先在区位上,珠海处在港澳通往粤西的咽喉要道。

其次,珠海是珠江口西岸跟港澳交往最频繁、接受港澳辐射最多的城市。跟澳门陆路相连以及港珠澳大桥建成后的便利自不必说,珠海的“双港”在整个粤西地区生产要素流动上的地位也足以奠定珠海“天然竏纽”的形象。

第三,珠海的发展模式在珠江口西岸有着示范意义,在金融风暴吹袭下很多城市原有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珠海模式显得尤为可贵。

第四,目前珠海的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例最高、交通基础设施等基础产业以及重化等产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这种较为合理的经济结构,在扩大内需为突破口的时代,优势会更为明显。

江门:综合型文化城市

在城市形象塑造上,江门无论是在工业、服务业等都不及珠三角其他几大城市,但是江门的文化却是其一大特色,而这又以五邑文化和华侨文化最为明显,当然也不乏体育文化。

五邑文化是在五邑这个地域范围内经过很长的历史时期孕育出来的,有别于岭南其他地方,被一代又一代延续下去的人们的存在方式,它包括饮食、服饰、语言、建筑、社会心理、价值观念、性格特征等。

“侨”是江门最大的优势,营销江门要打好这张牌,营造好华侨文化。通过华侨这座桥梁,吸引更多的华侨和外商来江门五邑投资。同时,江门过去的体操是很出名的,被称为体操之乡排球之乡等,此外,举重、游泳、划艇等项目都很出色。培育侨乡体育文化,除了可以增强人民体质外,还培养侨乡人当前略显淡薄的竞争意识。

此外,塑造本地品牌。江门的城市品牌可称为“中国侨都”。目前,江门五邑的企业品牌有蓬江的摩托车、江海的电子材料、新会的造纸业、集装箱和不锈钢制品等。

与此同时,江门的旅游业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风物人情,更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园林式城市风貌而显出自身优势。

肇庆:最适宜的花园式城市

肇庆不论是自然气候,还是地理环境,都有独特的优势。从清山绿水,到人工园林,都散发着一种的艺术。交通便利,风景如画,建设成为最适宜旅游的花园式风景城市是正确的选择。凭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肇庆成为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肇庆实行引进项目与培育骨干企业相结合,近四年共引进投工业项目525项,投资总额340多亿元,一批实力雄厚、关联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如韩国SK、美国LP和亚洲铝业等进驻我市。

此外,肇庆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金属加工、汽车配件、建筑陶瓷、林浆纸一体化等支柱产业。

小结:按照大珠三角前瞻性规划,大珠三角经济一体化已势不可挡,大珠三角城市群体的定位已经浮出水面。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第一梯队,佛山、东莞为第二梯队,其余为第三梯队。

 

珠三角城市镇群空间发展结构

大珠三角城市群核心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