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困境与解决方法


  中国经济陷入困境,是全球化时代自由经济的必然结果。因为,从客观上而不从主观概念上说,中国经济社会主义成份的含量已经很少。而外资、私资,特别是外资,已控制了二十八个行业的二十一个,显示出吞并中国主权经济的强劲势头,同时,私资空间也被外资大幅度挤占。所以,中国不仅仅是个复辟资本主义的问题,而是个殖民式资本主义的问题。

  有人常常以经济逻辑搪塞中国经济面临或者说陷入的困境,但经济逻辑又是什么呢?

  经济发展的客观机制,我们称之为经济逻辑。再进一步说,经济逻辑是研究经济机制的,也就是说,经济机制的形成,是经济逻辑的必然。但,对经济规律的不同认识,源于两种不同的价值目标,比如,全国人民共同创造、平等分享创造成果和全国人民创造,少数人占有。所以,不同的经济制度,必然导致不同的生产关系的排序。

  不同的生产关系,决定不同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或按资分配。

  不同的分配模式,必然导致不同的发展机制,因为,消费结构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能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由于少数人占有率的膨胀,挤掉了大多数人的消费空间(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就那么多,比如,货币发行总量为一个亿,但被一个人占居了九千万,试想后果是如何呢?)使之失去了消费能力,于是造出的东西就卖不出去了,形成了人们常说的生产过剩。由此可知,导致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在于普通劳动大众消费能力的丧失。

  一、中国经济困境源于经济制度

  胡锦涛总书记面对面向群众承诺:“如果我们的政策不行,就改进”。有人可能说中国不需“改进”,只需推进政治改革,也就是从顶层到基础(经济制度)合一的改革(其实改制更为确切,主流精英只所以用改革而不用改制的根本原因,就是混社会主义之水,摸资本主义,最终推翻共产党之鱼)。事实上,中国需要的是从经济制度上彻底改造,使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一致,因为,这是由国家性质和政党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主流精英的观点:

  一是调整经济结构。

  二是加大国退私进、中退改进的力度。

  其表现有两个,一是国务院出台的国退私进文,二是国、私同退外进文。从逻辑上说,两极分化,也就是主流精英为掩饰阶级矛盾创新的消费结构矛盾,是公改私的必然结果,如果真想调整消费结构,就必须从改变私有经济制度入手,如果相反,贫富差距只会越拉越大。因为,廉价的劳动力与高价的按资分配,本身就是形成拉大差距的机制,怎么可能调整消费结构呢?当然,从拉大消费结构差距的角度说,也是劫贫济富的最佳措施。

  所以,怎么改不能总是国务院说了算,而应该掀起全民大讨论。

  有人为了证明恢复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社会制度的正确,用现在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同五十年的中国相比,而后断言恢复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社会制度是正确的,也是中国必须坚持,努力推进、完善的。但我们却认为:

  一)、生产方式同科技进步水平相统一,所以,生产方式只代表当时的科技水平。

  二)、三十年前的生产关系,激活了全国人民共同创造的热情,创造出令世界振惊的工业成果,侪身于第六大工业国。后三十年二十八个主要产业,被外资控制了二十一个,你说哪种生产关系先进?

  三)、如果资源不成问题,中国社会不发生巨大的动荡,再过三十年,既便维持现在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请问,你说现在生产方式落后呢,还是三十年后的生产方式落后?

  四)、令人遗憾的是,民主思想者连社会积累的逻辑都不懂,怎么搞经济学研究呢?

  五)、如果中国仍然保持以输出财富为主的发展模式,三十年后的中国,环比将是最穷的国家,这一点我们坚信不疑。但环比最穷,不等于比现在更差(虽然也有更差的可能)。

  六)、所以,分析历史必须以历史的基点为基数,对比增长比率,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打个比方说,如果三十年前的历史基点是前三十年的基点,现在的中国会是什么样子?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基点相同,才有可比性,反之,其数据的分析逻辑就会因为分析者占有欲望偏离科学分析。打个比方说,你拿你一岁的个头同现在的个头比,你现在的个头自然比你一岁时大得多,但这一对比结果并不能证明你一岁就是全部错误,只能证明你现在的个头只是生长(累积)的结果。

  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困境源于经济制度,就必须从经济制度上解决问题。

  当然,由于外资、私资等经济成份复杂,现在解决这些问题,应该从生产资料的结构比率上,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二、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是改革经济制度

  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只应该采取措施,保护我国的创新能力,而不是揖让高端创新空间,控制或压缩我国的创新能力空间。一个国家的发展能力,主要在于这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在创新能力的低级阶段,更需要国家的制度性保护扶植。制度性保护和扶植比资金支持更重 要。

  价值因社会不同群体(阶级)的不同标准而存在,所以,没有社会标准的价值,从逻辑上说是不存在的。再则,社会价值的存在亦非“仓廪实”、“衣食足”的结果,而是社会存在的必然。

  同时,我们必须看到,就是经济问题,也因不同阶级的价值标准,其客观价值也存在差异性,因为,社会主义以有利于推进经济有序发展(积累),在衡量客观价值时,重点考虑的累进发展与社会需求的相对均衡,资本主义所谓的客观价值,是信息不对等下的双方自愿,其本质远离了客观价值。

  正如网友所说,离开社会现实的价值是不存在的。

  当然,有人显然强调或者说突出的是主观价值。但人类历史证明,主观价值去掉价值标准,就变成了自由套取任何东西的空套子。有人说,我们既要扩大内需,又必须稳定外需,两者不可偏废。这话似乎没错,但关键问题是,扩大内需不能靠嘴皮子,更不能靠国退私进或中退外进,而应该靠经济制度的彻底改革。

  经济制度的彻底改革,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

  因为,扩大内需的关键是按劳分配,而不是按资分配,而按劳分配还是按资分配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制度。离开改革经济制度而妄谈扩大内需,即是自欺,也是欺人。

  当然,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控制外资在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率,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从现有数据看,中国二十八个主要产业不仅被外资控制了二十一个,而且,据“新华网”报道,外资大有控制中国粮食之势。国家兴衰系于主权经济,国家主权经济亡,则国家亡、民族亡,所以,主权经济问题不是个亡党亡国的问题,而是个亡族的问题。

  “到1952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三年中平均年递增率为21·1%。从1950年到1980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从574·8亿元上升到6619·0亿元,30年增长10倍多,年均增长8·5%。”这一数据证明,某些人所谓前三十年经济到了崩溃边缘,不过是他们消灭社会主义制度而找的借口。

  结束语

  美韩军演,内外互动,中国主流精英一方面给美军发言人写发言稿,另一方面为改旗易帜大搞理论创新,与之配合互动的国退私进和中退外进,这就说明,留给中国解决问题的时间不多了。胡主席能否和人民大众一起力挽狂澜?这是中国能否走出这一巨大陷阱的关键。

  20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