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暑假军训带来的新“负担”
文 / 梁培俊
军训,所谓基本军事训练,是指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和军事技能的训练。军事理论课的主要内容有中国国防、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技术、高技术战争等,教学时数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包含“解放军条令条例教育与训练”、“轻武器射击”、“战术”、“军事地形学”、“综合训练”等,并规定军事技能训练时间不能少于14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然而,一些大学、高中、初中,甚至小学等学校为了变相向学生收取额外费用,便利用暑假之际迫使学生们参加“军训”。可是,这种军训相联系的是个人必须支付一些费用。
首先是与军事理论课有关的费用,主要有授课老师的工资、教材费用以及学生上军事必修课所产生的机会成本。一是教材费,主要体现为学生必须购买一本军事理论课本,大约20元左右。二是机会成本。36学时加上考试等至少需要学生耗费6整天时间,如果这6天用来打工估计可以获得收入1教育的20元(按月最低工资500元、每月工作25天、日工资20元计算)。两项合计是140元左右。
其次是与军事技能训练有关的费用,包括教官费用、服装、场地、伙食等费用(有的大学为了阅兵式专门花钱购买仪仗队的服装等)。与学生直接有关的费用主要是服装与食宿费用。每人服装费在60-100元,每人伙食费(10元/天.人)在140元左右。由于军事技能训练消耗体能大,学生的伙食费要比平时多50%-100%。合计起来参加军事技能训练比不参加要多支出100元以上。
综合起来,每一个学生由于军训而多支出的费用应该在250元左右。那么,这笔支出应该由学生负担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学生的军训是国防的一个部分,而国防是严格的公共产品。学生的军训具有标准的公共产品性质。根据经济学与政治学理论,凡是严格的公共产品,其费用完全应该由政府买单。
如果学生的军训费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国家财政的压力如何呢?笔者认为几乎没有压力。就拿在校大学生来说,按照目前每位参加军训的大学生大约付出250元(包含国家应该给予补助的机会成本)、全国一年招收本专科生657万计算,财政支出需要增加15亿元左右。即使加上学校负担的部分军训费用,财政支付也不不过20亿元左右。只是2009年国家财政中4808.86亿国防费的一点点,只相当于2009年国家财政7400亿收入的极少部分。
相反,对于学生来说,这笔军训费用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因为我国公立高校的学费水平已经超出中等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平均每年学费都在4000-5000元以上,加上生活费用,每位学生的年支出超过8000-9000元,相当于城镇居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而学生无固定收入来源,许多贫困学生靠勤工俭学以及学校与社会的各种资助维持学业,如果再让他们负担军训费用,其经济压力可想而知。
当然,国家财政完全有能力支付全部学生的军训费用不等于一定要支付。根据笔者的调查,军训服装这一项开支就是可争论的。因为学生军训完全可以不必为了所谓的好看而统一服装,即使统一服装也可以考虑循环重复利用。
需要补充的是,国防公共产品的支出必须要有效果,必须是有效供给。而目前的军训在很大程度上是做表面工夫,只为所谓的最后的阅兵式服务。军训14天主要用来学习齐步走、正步走、叠豆腐块式的被子之类的非军事、非实战、非实用的虚活与花活,而该学的实弹射击、开车、防化、紧急救助等几乎未学。如此,全社会付出高昂的成本。
最后,军训没必要在高中、初中、小学中开展,也没必要在炎热的暑假中开展,即使将入学的大学生14天或20天的军训时间也完全可以分散在8个学期,每期2-3天,每次一个主题,也不必非要有现役军人来做教官,可以由有军事经验的社会志援者来做教官,现役军人尤其现役战士也未必有教学经验。(2010.07.21 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