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焦点评(10-90):网络问政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进?
彭澎
广东可能是全国最早设立政府网络发言人的省份,省内外不少地方设立政府网络发言人可以说是一个新事物,但对于政府网络发言人在政府与民众沟通时扮演什么的角色,如何一方面站在政府的立场,另一方面必须面对广大网民,政府网络发言人应该如何定位自己仍然有许多争议。
我认为,政府网络发言人要处理好政府发言人与网民两种身份的关系。作为政府发言人,已经有所谓新闻发布人的设置,如不以网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发布政府信息和政策,可能就不会受网民所关注,也达不到发布的效果;作为网民,政府发言人又不是一般的网民,要站在政府立场上以网民的口吻来发言。因此,政府网络发言人必须熟悉政府政策方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原则性和敏锐性,必须与网民打成一片,会用、善用网络语言来与网民进行交流。
政府网络发言人与传统的新闻发言人有所不同,由于网络迅速、开放的特点,对发言人的素质会有一些特殊要求,如果不算是更高的要求的话。与传统的新闻发言人相比,政府网络发言人的要求有一致的地方,即都是政府代言人,要解释政府政策、传达政府信息、回应民众问题等,但有又不同。比较而言,传统新闻发言人更注重语言的规范性、仪态的庄重性、发布的正式性等,而网络发言人应该更多地了解网民的需求、特点、用语等,较多地注意语言的随和性、解读的侧重点、回应的针对性、对正式发言的补充性等,因为网络发言人在目前来讲更多的是新闻发言人正式公布信息的一种补充,因此,作为政策依据来讲应以正式行文为主。当然,网络发言人可以更有针对性,更有回旋余地,更有考虑时间。这些都是作为网络发言人要考虑的素质要求。
网络发言人刚设立不久,就产生了网络发言人需不需要职业化,要不要进行专业的培训,要不要设立一个考核体系来评价他们的工作等等疑问。对此,我的看法是,网络发言人是一种新生事物,谈不上职业化、专业化,主要还是新闻发言人的一个补充。至于今后是否会成为职业化、专业化需求,还有待观察。如要建立考核体系,可参考新闻发言人的有关规定,并加上一些网络特点即可。
目前来说,网络问政要想影响政府决策,有不少还是通过网络的意见领袖来起作用。一方面是知名网友以其网络影响力成为意见领袖,另一方面,是专业知识分子凭其独到的见地赢得网民支持,当然也有普通的网友抓住当前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赢得众多网友的支持。不论怎样,网络问政的兴起主要是网络的发达尤其是博客、论坛、聊天室等交流形式的出现而产生的,因此,知名网友因经常存在于网络因而是主流,参与其中的知识分子可能因其专业性而发挥重要影响,普通网友的点击、跟贴、评论往往是网络问政发挥重大影响到基础。所以,政府决策要考虑网站的影响力、知名网友的兴趣、专业知识分子的观点、普通网友的关注点。
网络中的意见领袖与传统的意见领袖也有所不同,比如不需要出众的口才,而需要更简洁且富有逻辑性的表达等等。网络意见领袖的首要特点就是要经常上网,否则不可能成为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因此,与传统意见领袖不同,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往往对网络有相当的理解,善用网络语言,对发表意见的网站有良好的关系和了解,通常不是长篇大论而是短小精悍,会制造话题,会选择吸引眼球的标题,而逻辑性的要求则不是太严密。反应快、用语奇、与网管关系好是网络意见领袖的基本要求。
对于一般的网民来说,他们可能没有网络名人一样的影响力,那么如何问政才能使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或者说在问政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呢?这可能是众多网民心中存有的疑问。但不能流于形式化、要有相关证据、在形式上要规范、不能老是谩骂等等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应该提倡理性的、建设性的发帖问政而非发泄式的问政,但发泄式的帖子也能使民意得到疏解,对这种形式的问政可以更宽容一些。一般的网民良莠不齐,上网情况复杂,很难简单进行规范。通常其影响力是跟贴中表现出特殊的视角,从而引人注目。对这种原生态的方式,只能是理解和宽容,也多少可以了解社情民意。
目前各地的政府网络发言人平台已成为当地网民进行问政的主要平台,但也有不少网民批评这些平台是摆设,官腔太多,没有多少实质意义。但是这个平台毕竟给群众多了一个与政府沟通的渠道,还是有积极意义的,也应该在相应的机制上有所创新。前面已经说了,政府网络发言人毕竟是新生事物,应该有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政府重视了就是一个进步。即使有些做秀的成分,但也好过无。如果网民重视,也会促进政府更加重视,更加将之视为改进政府工作和服务的意见平台。关键是应该使之日常化、制度化,定期由政府各部门将网民意见汇总、合理的办理、尽快反馈,如此,理想境界是可以减少政府政策实施的阻力,减少上访信访,这种发展当然是网络问政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