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一直以来,“人口红利”被认为是“造就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重要渊源。然而,自2008年经济危机后,“用工荒”悄然在中国大地普遍传播,且有愈演愈烈的倾向。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中国依靠“廉价劳动力”创造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中国廉价劳动力”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目前,在沿海发达地区,普通农民工工资为每日不低于50元外加包吃包住。在西北偏远的农村,建筑小工的工资也为每日不低于30元外加包吃包住。即就是这样的待遇,许多的时候还会出现“一工难求”的局面。城市制造业同样面临“招工难”的局面,在人头攒动的劳动力市场,月薪低于1000元的企业,几乎都无人问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发展了,人们的价值观提升了,打工者不再是被动接受待遇,而是主动要求待遇。无法得到合理的待遇,打工者就有可能选择离开。应该说,这是一种进步:

1、就整个国民经济而言低劳动力成本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还导致整个社会收入结构不合理,进而导致市场和生产结构的不合理,使社会生产资源得不到合理有效配置;同时过低的收入水平导致内需不足,影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2、就劳动者本身而言,要求待遇的行为,“倒逼”企业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同时也“倒逼”社会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我国工业企业净利润平均增长30.5%,劳动力报酬年均仅增长9.9%,国民财富分配不公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3、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即将结束,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这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目前,很多的中国企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方面做得不够好,尤其明显的是城市中由国企改制而来的企业,由于大多企业主不能正确区分“私有”与“企业发展”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能认识到“企业发展”了,“私有”才有根基,导致了无视劳动力价值的观念,从而出现强行压低劳动力价格的行为。物极必反,在这种境况下,劳动者主动要求待遇无可厚非。其实,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一部分,打工者为企业提供令企业满意的价值之同时,企业要切实考虑到打工者的利益而支付匹配的职工薪酬,这样企业与个人才会实现双赢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迈过了低端制造的门槛,中国乃至世界,已经靠“廉价劳动力”积聚了大量的财富。而国家要持续发展、社会要持续进步,最能动的因素就是人、人的素质的提高,而要提高人的素质,必须有相应的物质保障。你要求一个人提高内在素质,包括技能、包括文化修养等,需要教育投资来做支持,因为任何人不是生来就啥都明白的;你要求一个人外表可人顺眼,需要衣着装扮开支来做支撑。所以,不要单纯从企业成本的角度看待劳动力价格提升对企业的影响,我们还应该从国家持续发展、社会持续进步的角度来看待劳动力价格提升的积极意义和必然性。

资料显示,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大约是美国的1/18,英国的1/16,日本的1/15。但工资水平仅为美国的1/21,英国的1/27,日本的1/22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劳动者待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懂得了劳动力价格提升的必然性和不可逆转性,用工者就必须别无选择地正视劳动力价格的现状,以积极地态度来改变企业的盈利模式,而不要用消极的态度去抱怨。

1、企业要用关爱留住人、用优秀的文化去吸引人。

事实上,与许多企业面临“招工难”局面并存的,是大量的人找不到合适的、或者满意的工作。这一反差说明了什么?说明“招工者”与“应聘者”之间达成共识的度过低。不断流失的人力资源,靠不断补充新的人力资源来解决,如果新人缺失,必然造成流程运转不畅,有时还会动摇企业的团队。这同样是一笔很大的成本。所以企业应该平衡“留住人”与“踢走人”之间的利弊,尽可能地用关爱留住人,这关爱当中,自然包括必要的待遇提升。

待遇是一方面,在企业中,优秀的文化同样可以吸引人。一个有着优秀文化的企业,即使你的员工离职了,他将你的文化理念带到了其他企业,传播给了社会,对你的企业来说,也算是一种无形的广告。

2、实现从粗放式劳动力价格优势向集约式技术优势的转变。

靠技术优势求发展,比别人做得更精更好,靠技术优势赚钱。这是我国第二产业的唯一出路。

30多年来,我国在引进国外技术方面,付出了代价,也收获颇丰。开创技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的新时代,已经成为一代中国人的历史使命。而要很好地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就不要再等待了,就不要再观望了。重视技术、重视人才,其结果等同于重视企业发展。从这个角度讲,任何人没有理由墨守成规,墨守成规就等于自取灭亡。一些有先见的企业,在企业内部设立研发中心,从经费上给予研发部门大力支持,已经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

3、将产业链向周边发展中国家转移也不失为一项明智的举措。

中国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还远远低于国内。且在地域上,有着与中国内地一衣带水的优势。可以说是理想的投资环境。

现阶段,我国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已经做了,而且做得很好。如:江苏红豆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在柬埔寨投资建设了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或称工业园区)

但产业链的转移,并不意味着放弃技术进步。相反,靠国外廉价劳动力鼓起来的腰包,要给技术大进步予以大力的支持。因为,和中国廉价劳动力殊途同归的,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价格的提升。这又一次告诫我们,要搞技术创新、要搞自主研发。

好了,感谢你阅读这篇文章。请记住:中国廉价劳动力时代的即将结束,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依靠技术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推动企业发展,是中国第二产业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