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评录58 警惕再次发生的城市贫富二元化




    这几天,有几则消息值得关注。一则是富士康在10数跳之后,终于发布了涨薪30%并强迫工人每周休息一天的举措,使这一全球最大中国代工企业再次成为焦点。另一则,是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发布《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在对中国50个代表城市进行一年的调查研究后,全国城市上班耗时排行榜中,北京上班平均花费时间最费时为52分钟,广州上海紧随其后,分别为48、47分钟。有专家和机构称,中国上班族每天平均有42分钟用在上班的路上,工作耗时领先全球,而在地广人稀的加拿大,人均只需22分钟就能到达工作地点。如此看来,中国城市化数十年,这样的结果并不怎么好看,而对于城市化的反思,连同对于代工经济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反思,于今已显十分必要了。


    几天前,有朋友由国外回来,连连惊叹中国城市管理的低效落后和混乱。朋友没有过多评论,只是称自己病了在国外可以免费就医,凭一张社会福利卡就行了,而在中国,既便死到临头,不交钱是没有人理会你的。我自己在国内,平时司空见惯,听朋友说道出来,倒是有些心惊。


    这些年,城市也作了一知半解的研究,农村也略带了些思考。城市执政者们的土地冲动,带来城市扩张的非理性和城市大拆迁,最近的十年尤盛,几乎成为了全中国的主旋律,结果房价高涨。这种涨法,并非是因为城市太小土地过少而导致,相反,是随着城市不断扩大和房地产投资成数倍增和而相生,真可谓是中国奇观之一。而牛文元教授牵头发布的中国城市上班耗时的一组数字,看似简单,里面却涵盖了中国城市化失去偏颇的诸多问题,从这则数字上看,城市化越是加速,城市的效率就越低,城市的扩张越大,城市的房价就越高,这一对反正之比中,既可看到城市化的不科学,也可看到城市化的不人本,更看出城市正在发生的又一场贫富财富悬殊背后的社会再分化,城市的二元化结构已然形成。


    以上的图示,可以简明说明这一点。从1958年开始的户藉制度,人为制造出中国现代社会中城乡二元化的错误,进而酿成中国社会的大分化和大割裂,同时也导致中国文化传统的断代。时至今日,中国三农问题仍然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悬疑,怎样解决,如何解决,某种意义上,需要我们整个社会对农村予以集体补偿。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自1985年以来的“部分先富”理论则再一次在城市体系中人为造就出财富的不均,更带来社会的公正失衡,权力的集中和利益的既得,持续加深城市经济社会的鸿沟,富士康的十连跳,如同城市上班族的耗时,事情简单,背景却复杂而深刻。城市工薪阶层无法在城市中容身,所以只能选择成本更低的城郊结合部居住,更多的,是选择城中村这种政府无为而由失去土地的农民所充当的廉租屋。再加之城市规划水准过低,基础配套建设滞后,公共捷运不发达,引来一系列的城市病蔓延滋长,结果便产生出这种越城市化则能效比越低的怪现象。


    我想讲的,并非是城市病的种种不是,而是透过城市病来看更大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分化和分裂。这种分化与分裂,还并非仅仅发生在财富分配上,最为根本的,是发生于社会公平公正的机制失衡。从城市公共资源管理的失当,到城市公共福利的苍白,从城市多元经济的闭锁,到国资与民企的权力分疆,从城市教育的僵化,到城市民生的整体忽视,从城市产业经济的乏力,到城市拥挤不堪的就业困难,从城市精神价值的失落,到城市资源的严重透支,等等这一些,使城市不再是社会公共美好家园的聚合之地,相反,城市正在不断流失自己的精华。这样的分化之下,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出现一座又一座的废都。这是93年贾平凹写就这部49万字的小说时也未曾想到的,或者,这位有着独立思想的作家,在更早之前就已看到了中国社会分化的端倪。在经历了城乡二元之后,中国的城市,是否还能再经得起一场悬殊的分化呢?而中国城市、城乡以及整体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要规避这一分化和分裂的结局,乃是需要一场真正的转型变革,这一重要性,当是数千万倍超过上海世博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