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大部制改革能推广吗?


热焦点评(10-76):对顺德大部制改革如何评价?

彭澎接受羊城晚报采访

 

题外话:我一直认为,广东省的大部制改革中,顺德的改革是最为激进的。其中,“党政联动”是代表了行政改革的方向,起码在地方政府层面或在基层政权层面上是完全可行的。但由于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党政分开”的逆向改革,因此,要理论上和法理上都应该进行充分的准备在全面推广为好。但经过短短半年的实践,就不仅在佛山四区推广,还将在全省推广,看来广东全省都将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了。我虽然认为有点激进了,但方向是认同的。

 

彭澎:顺德的改革力度最大

顺德大部制自启动之日起,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任职在专门研究公共管理领域的机构,全省综合改革试点的顺德自然也纳入彭澎的视野,还因为身兼多个关于体制改革研究课题的负责人,彭澎更深入到深圳、珠海、汕头、顺德等多个改革试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

进行中的顺德大部制改革,一直未曾离开过彭澎的视线。

  “这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

羊城晚报:对顺德半年多的大部制改革您如何评价?

彭澎:力度较大,速度较快,评价较好,推广较早。即在全省各地的大部制改革方案中顺德的力度是最大的,推进速度也是最快的,并且从赋予地级市权限到大部制改革到扩权强镇,一步一步不停留,虽然对“党政联动”有一些异议,但总的来说好评为主,期望较多,而且经省委书记汪洋的推动,仅实施半年就在佛山全面推广,让人感觉有点意外,却也体现了广东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决心之大。

顺德的大部制改革有诸多成功之处。其一,是“党政联动”。我认为这个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但先在基层推进更加合适;其二,是“扁平化”。区级副职兼任职能部门首长,取消秘书长,压缩了两个管理层次,不简单,大大提高了决策的效率;其三,是“权力下放”,不仅顺德获得了地级市的权限,一些镇也获得了县一级的权限,向基层政权放权是本级扁平化的前提。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培育社会组织,转移部分政府职能,推动人大、政协改革以面对党政联动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革。

  “如此迅速地推广我不太认同”

羊城晚报:社会上对于顺德大部制改革“党政联动”异议较多,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刘海以“基层重在解决问题”力排众议。而目前“党政联动”也成为佛山其他地区借鉴的模式,对此您如何看?

彭澎:“党政联动”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如此迅速地推广我就不太认同了,因为可能人大、政协的改革还没有配套,在法理上可能有些不妥。这类改革可能提升到政治体制改革层面,需要更多的理论准备。

“党政联动”是对传统“党政分开”改革思路的重新设计,在基层进行这种改革的阻力小很多,而且对行政效率提升的有益要大过思想上的包袱。刘海的解释是对的,思考是很准确的。希望他在新的层面上再继续探索。

  “顺德模式大都可以在四区推广”

羊城晚报:顺德启动改革时省里赋予顺德履行地级市的权限,这是佛山其他四区与顺德最大的不同。佛山其他四区几乎完全参照顺德模式是否可行?

彭澎:的确,顺德的权限与其他几个区不一样,但以前这些区都有独自推进改革的经验,顺德的做法与赋予地级市权限并没有必然联系。如党政联动、扁平化等都可借鉴,只是“扩权强镇”因自身权限的问题可能做法有些不一样,但一些权力还是可以下放的。

各地区的改革基础是不一样的,顺德历来是改革的实验田,对各种改革的承受能力要强一些,但至于减多少机构是与地级市权限没有关系的。可以说,顺德模式大都可以在其他四区推广。

  “不能对顺德模式大打折扣”

羊城晚报:受区域权限不同的限制,对佛山四区的改革能谈谈您的建议吗?

彭澎:省里对顺德改革的要求可能要高一些,四区也不能不从自身条件出发推进更符合本地情况的改革,只对“顺德模式”照抄照搬。但如果四区都“一区一议”,则又可能使得佛山的改革较为复杂。

据我所了解,有些地方因为一些部门撤并掉就被省里甚至中央的相关部门认为是不重视此项工作,进而导致项目、资金上不易得到支持。就佛山来说,市场化的改革是大方向,不要把上级的扶持当作主要发展动力,因此,根据市场经济需要、社会管理需要,来考虑大部制改革应该是主线。

(载“ 金羊网 -- 羊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