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闯尼泊尔之三》: 天马行空不如贴地滚动
作为邻国的尼泊尔并不是中国众多游客的热衷之地.有的书上把尼泊尔形容为神秘的山国, 国内去的人少自然带回来的信息就相对较少, 神秘的同义词其实就是隔阂, 隔阂距离有多远神秘就多添几分。在民用航空很不发达的过去, 从中国去尼泊尔确实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光从内地到西藏就好像要过千山万水, 再要翻过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更是艰难。七十年前当援华抗日赫赫有名的“飞虎队”从印度飞到云南,来回要穿越一段喜马拉雅山脉,不知在此“驼峰航线”折掉多少架并没挨炮击的飞机,说明这段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群总引无数英雄尽折命,也许尊严的山神并不喜欢飞机从它头顶上傲视它或者人从它的脊梁上踩过,山神不悦,靠近它的人和飞机等就得遭殃。好在现在民航飞机能飞得更高,公路线匍匐在山脉山峰间的脚下,尽量不要去招惹山神。
尼泊尔末代国王被“充公”的王宫改成供公众参观的博物馆,国王被迫搬到时常缺电断水的郊外住
所,只能与民同甘苦。
要省心省力去快餐式的休闲旅游地,尽管去“新马泰”,到尼泊尔去的游客总有怀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向往,至少要在脑中暂时抹掉“现代化”的情结,如果连尼泊尔的城市也变得大楼林立,湖畔住宅或工厂环立,恐怕我们就会视同国内的县城而不屑一顾。去尼泊尔就是要去寻觅一份纯朴的世态人情和追寻想象之中的“香格里拉”图景,暂时忘却自己一直浸泡在现代化大都市“水泥丛林”中的角色,在他乡异国重迈放慢生活的脚步。
加德满都的制高点之一:猴庙顶端的瞭望台,全城景貌尽收眼底
从拉萨飞到加德满都不过个把钟头,顶多在途中飞掠俯瞰珠峰时发出一声赞叹。但是要领会喜马拉雅山脉北麓与南麓的地域魅力, 就必须到地面上去亲自丈量,不是在天空中俯瞰而是要在绵延的山脉下仰视巍峨的雪山之巅, 换句话说,只有自讨苦吃才能换回一种特殊的体验和记忆. 而且我们特地选择了从西藏驱车进入尼泊尔, 这样可以从北麓和南麓的不同视角来打量喜马拉雅山脉的不同凡响之魅. 从平均海拔几千米的青藏高原挺进山脉的北麓, 空气相对稀薄, 或多或少都有高原生理反应, 往往鼻孔毛细管破裂渗出些许鼻血, 空气中的一半含氧量会让人感到头胀与胸闷. 但到了尼泊尔的最大的城市加德满都和博克拉, 照样能远眺喜马拉雅山脉高耸入云的雪峰, 但脚下海拔已经下降到一千多米和几百米, 气候温暖,满山的青绿和茂盛的植被, 恍如江南与云南的景色混合. 与几百公里之遥的西藏地貌与气候彻底翻个,这就是作为巨大地理屏风的喜马拉雅山脉阻隔了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气流的结果,差异成就不同地貌魅力, 在云端之上的一掠而过的飞行根本无法想象贴地行走的实景实情与所见所闻.相比之下, 我们在西藏公路上驱车“一骑绝尘”时对路上的费力骑踏自行车和背负行李的徒步者的驴友更怀敬意.
越贫穷的宗教国家最靓的建筑总是金碧辉煌的寺庙或教堂,博卡拉的喇嘛教寺庙
从西藏进入尼泊尔一般是通过中尼边境口岸樟木,从拉萨出发往西南方向行进,有一个岔口标明去珠峰大本营和聂拉木,樟木口岸是在聂拉木的地界内. 西藏一般的地貌是无植被的秃山居多,色块比较单调,在离樟木的几十公里开外,地貌的切换令人惊讶, 忽然间进入了深山峡谷,但车上的高度计在显示海拔不断降低.高山上树木植被出奇的茂盛,谷底更有潺潺流水,从云南来的车手说很像是广西和云南山区的混合体,很难想象这仍是处在西藏的范围.我猜想虽然喜马拉雅山脉整体象一座巨大天然屏障,使得山脉北麓与南麓的气候截然不同,但是不是绝对了,漫长的山脉之间总留有豁口,让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局部渗透进来,从”山缝”里蜿蜒吹进樟木一带.如果不是驾车从拉萨到日喀则、定日、聂拉木站站过来,就难以知晓这种地理气候上的差别,这种亲身感受也是地面旅行的收获之一。
西藏这边的地貌
中尼边境口岸樟木的地貌
尼泊尔那边的地貌大体上都是郁郁葱葱的山连山
因樟木口岸的设立,樟木小镇变得一座异常繁忙吵杂的山镇,有几分象重庆的老街,设在山谷中的樟木镇,很难找到一块平整的平地,一条街从头走到尾,沿街的房屋都紧挨着,鳞次栉比,寸土寸金,楼只能越盖越高,向上索取空间。每天有大量从尼泊尔过境过来贩货大卡车停留在樟木镇,囤货的仓库一般建在沿街楼的底层,随时停车装卸货物,把很窄的道路弄得更乱,这是一座边贸口岸小镇热热闹闹的原生态。
国内游客从樟木口岸过境到尼泊尔去的很少,开着国内牌照的汽车过境就更少,樟木那里的上班时间基本从上午11点后开始,办完车辆出关等各种手续已是下午2点多了,车停在尼边境最后一道大铁门前,填一张车辆报关单又折腾了2个多小时,这样人与车过了尼关卡总共耗费了6个多小时,从口岸尼境段正式上路挺进加德满都已是傍晚时分,我们当天设定的目的地是尼的第二大城市博克拉,从樟木进入尼境直到加德满都那里公路状况要比西藏公路差许多,平均时速只能开不到40公里,这就注定我们要连夜在尼北边的山区道路上颠簸几百公里。过樟木到加德满都似乎只有一条公路可行,我们只需一条道走到黑,能看到星星点点灯光的城市就一定是首都加德满都了。
一路上夜行的尼方货车很多,山道狭窄,大货车还都习惯越过道路中心线挤占对方车道,加上我们的C5轿车是左舵车,而尼方车辆都是右舵车,会车时我们总有一种被压迫感,尤其我们车处于山道外圈时,只能尽量主动刹停减速,躲避大货车。尼公路上基本看不见任何交通指示牌,达到加德满都之前没有什么岔路也耽误不了事,但夜里路过加德满都时就惨了,夜晚道路上基本没路灯,大小车辆与大量的摩托车混行,天上下了小雨,我们路经的道路恰巧城外的环路上,那段正赶上大修道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加德满都“突围”,奔向了去博克拉的道路,整个大半夜都在山区中穿行,唯一与前半段的差别就是凌晨时段道路上的车辆变得稀少,相对减轻些开车的紧张度。终于在黎明前5点多在第一声鸡叫中我们摸到了博克拉最有名的湖畔区的客栈,整整路上折腾了12个小时。所幸的是我们驾乘的C5从青藏线一路驰骋,从兰州达到拉萨,再从西藏进入尼泊尔,充分展示C5具有强悍的“野战机动性”的一面,在穿越山区无数曲里拐弯的山道上其操控性表现给人十足信心。
但是在随后的一周内前后畅游了博克拉和加德满都,我们都感到这一路上的驱车劳顿换来对尼泊尔的亲密接触还是非常值得的。我们在尼泊尔接触到的各色当地人都很纯朴本份,幸福指数相对较高,深夜尽管放心在大街小巷中满处溜达。尼泊尔的各地名胜古迹的介绍都可以从书中和网络上收集到不少,但是只有亲临其境才能品味出尼泊尔的特殊魅力,傍晚时分在博克拉的大湖里泛舟;在彩灯初上的湖畔休闲街上闲逛;在清早客舍露台上幸遇云开雾散的7千米高的鱼尾峰的完整的雄姿;在朝霞与晚霞时分漫步在帕坦的最有名的杜巴广场,欣赏雕刻异常精美的佛塔和寺庙;在加德满都乱哄哄的闹市一隅进入到一座似仙境般的欧式园林—“梦想花园”,建筑布局之美和各色奇花异草巧妙搭配让人迷醉;留恋在由奥地利建筑师规划翻新的坦帕博物馆里,每根梁柱和窗眉都雕刻得精美无比,黝黑乌木色镂花的饰材和暗红的大立面砖墙相配,与旧王宫的气场非常般配。这些异域文化的结晶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
一些山区旅游景点的幽美精致程度出乎我们意料之外,英国园林规划的积淀结合当地特色
尼泊尔算是穷国,但共同场所尤其是旅游区环境保持得很整洁,当地人不糟蹋公共环境。
尼泊尔虽说是一个不大的国家,我们也只在第一、第二大城市行走,还有许许多多的景点无暇光顾,包括多座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这些都需要静静地带下来仔细把玩。这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中国正好与尼泊尔陆地接壤,自驾车的旅行方式我们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应该有更多的中国自驾者来欣赏这块有“香格里拉”气味的旅游宝地。